董毓利

董毓利

董毓利,男,1965年5月出生,中共黨員,博士後,華僑大學特聘教授、博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董毓利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65年5月
  • 信仰:共產主義
  • 性別:男
人物經歷,授權專利,科研課題,代表性論文,

人物經歷

1986年9月考入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結構工程專業攻讀碩士學位。
董毓利
1989年3月經學院推薦,直接轉入攻讀博士學位,論文題目為“混凝土與鋼纖維混凝土本構關係和破壞準則的研究”。在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期間,獨立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鋼纖維混凝土雙向受力工作原理研究”中全部試驗裝置的設計和研製工作,並完成了其中大部分試驗工作;基於內變數理論和不可逆熱力學原理,提出了關於鋼纖維混凝土能反映損傷的內蘊時間本構模型,並基於雙剪應力強度理論建立了考慮中間主應力影響的鋼纖維混凝土雙軸破壞準則,於1992年9月獲工學博士學位。
1992年9月赴青島建築工程學院建築工程系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參加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鋼筋混凝土複合受力構件非線性分析”(59278343),設計、研製了有關混凝土在剪壓、剪拉複合受力工況下混凝土強度和變形測試的試驗裝置,並完成了剪壓工況的全部試驗;1993年被國務院學位辦批准為青島建築工程學院結構工程專業碩士生指導教師。
1993年11月被中國礦業大學接收為工程力學博士後,師從謝和平教授,從事混凝土本構關係和破壞理論的研究,主攻方向為混凝土損傷力學與分形力學的研究,參加了“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和“國家教委跨世紀優秀人才專項基金”資助項目的部分工作。在此期間,完成了混凝土單軸受壓單調載入、循環載入及相應的聲發射特性的試驗工作,並利用聲發射損傷能、模量衰減、熱力學和塑性力學等方法對混凝土的損傷演化規律進行了實際和理論研究,重點研究了不同應變率(1/S)對混凝土強度和變形的影響,同時還研究了不同圍壓(s0=0~40MPa)對混凝土強度、變形和破壞形式的影響,基於不可逆熱力學的內變數理論,建立了考慮不可逆變形影響的損傷力學本構模型;此外還根據分形幾何理論,對混凝土內部損傷即微裂縫的發展及聲發射過程進行了定量的分形描述。
1995年7月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接收為博士後,師從范維澄教授,從事熱-力耦合作用下建築結構行為的研究,主攻方向為混凝土高溫力學性能及對結構承載力的影響,利用塑性鉸線理論提出了各種混凝土板在高溫時的承載力計算方法。
1997年7月起回青島建築工程學院從事科研教學工作,1998年5月被原冶金部批准為結構工程博士生導師,歷任建工系系副主任、院長助理、副院長。
2001年5月~2006年5月在山東省建設廳工作,任山東省建設廳黨組成員、副廳長。
2006年6月調入哈爾濱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工作, 先後主持或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發展規劃項目(973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際合作重大項目等多項。2007年1-2月在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NIST)作短期科學研究。
2004年“混凝土樓板火災行為研究”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出版《混凝土非線性力學基礎》、《混凝土結構的火安全設計》等專著2部、發表論文60餘篇。
2012年2月調入華僑大學工作

授權專利

發明專利:
約束柱抗火試驗裝置, 董毓利、呂俊利、楊志年、張大山、王勇
牆、柱、框架節點結構抗火通用試驗裝置, 董毓利、呂俊利、楊志年、王勇、張大山
混凝土平面複雜受力試驗裝置, 董毓利、王勇、張大山、呂俊利、楊志年
混凝土多跨連續梁或板的抗火試驗裝置, 董毓利、楊志年、呂俊利、張大山、王勇
約束梁的抗火試驗裝置, 董毓利、楊志年、呂俊利、王勇、張大山
普通鋼板水平抗震耗能裝置, 董毓利、張大山、陳宏亮、李慶鋼、秦德峰
火災時建築結構倒塌聲發射監控系統及其監測方法, 董毓利、朱崇績、房圓圓
整體建築結構抗火試驗方法與裝置, 董毓利、呂俊利、楊志年、張大山、王勇
鋁鋼組合鋼板剪力牆, 董毓利、徐文杰、張大山、李慶鋼、陳宏亮
柱支撐足尺鋼筋混凝土雙向板抗火試驗裝置及其實現方法, 董毓利、朱崇績張大山、王勇、楊志年、呂俊利
實用新型:
用於測量單層框架的抗火試驗裝置, 董毓利、張大山、王勇、楊志年、呂俊利
周支撐足尺鋼筋混凝土雙向板抗火試驗裝置, 董毓利、朱崇績、張大山、王勇、楊志年、呂俊利
雙層雙跨框架結構抗火試驗裝置,董毓利、張大山、李曉東、呂俊利、楊志年、王勇
火災時建築結構倒塌振動監控裝置,董毓利、張大山、房圓圓

科研課題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剪壓剪拉複合作用下鋼纖維砼本構關係和破壞準則的研究(59578030),負責人, 1996.01~1998.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後張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板的火災行為及設計理論(50178034) , 負責人, 2002.01~2004.12
國家重點基礎發展規劃項目(973項目), 多高層輕鋼結構住宅體系抗火設計理論的研究,(2001CB409603)子課題, 學術骨幹, 2002.01~2006.12
青島市科技局項目, 鋼結構住宅體系的研究, 負責人, 2001.1~2003.12
山東省科技計畫項目, 多高層輕鋼結構住宅體系的研究, 負責人, 2001.1~2003.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際合作重大項目, 熱—力耦合作用下重大建築火災安全的基礎研究, 負責人, 2003.4~2006.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混凝土雙向板的火災行為與設計理論(50578078),負責人,2006.1~2008.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結構構件火災時聲發射和振動特性的試驗研究(50878069),負責人,2009.1~2011.12
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鋼筋混凝土板的受拉薄膜效應及在結構抗火中套用,負責人,2011.1~2013.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結構中鋼筋混凝土雙向板火災行為研究(51178143) ,負責人,2012.1~2015.12

代表性論文

Dong Y.L., Zhu C.J., Limit load carrying capacity of two-way slabs with two edges clamped and two edges simply supported in fire,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ASCE, 137(10): 1182–1192(SCI,EI)
Dong Y. L., Fang Y. Y., Determination of tensile membrane effects by segment equilibrium. Magazine of Concrete Research, 2010, 62(1), 17-23(SCI,EI)
Dong Y. L., Tensile membrane effects of concrete slabs in fire. Magazine of Concrete Research, 2010, 62(7): 497-505(SCI,EI)
Dong Y. L., Prasad K., Behavior of Full-scale Frames with Slim Floor Slab Construction under Exposure in a Fire Resistance Furnace. Journal of Fire Protection Engineering, 2009, 19(3), 197-220(SCI,EI)
Dong Y. L. and Prasad K.,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Behavior of Full-Scale Composite Steel Frames under Furnace Loading.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ASCE, 2009, 135(10), 1278-1289(SCI,EI)
Dong Y. L., Prasad K., Thermal and structural response of a two-story, two bay composite steel frame under fire loading. Proceedings of the Combustion Institute,2009, 32, 2543-2550(SCI,EI)
Dong Y. L., Zhu E. C.,Prasad K., Thermal and structural response of two-storey two-bay composite steel frames under furnace loading. Fire Safety Journal, 2009, 44(4):439-450(SCI)
Dong Yu-li, Fang Yuan-yuan, and Lv Jun-li, Shear-lag effects in three-span continuous box girder,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1,Vols. 90-93:2696-2704(EI)
董毓利,用變形和分解原理求混凝土板的受拉薄膜效應,力學學報, 42(6): 1180-1187 (EI)
董毓利、李曉東,同跨受火時兩層兩跨組合鋼框架抗火性能的試驗研究. 建築結構學報. 2007, 28(5): 14-23(EI)
專著
董毓利,混凝土結構的火安全設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董毓利,混凝土非線性力學基礎,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