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哈爾濱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哈爾濱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歷史可以追溯到1920年創立的中俄工業鐵道建築專業及1950年成立的中國第一個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1952年起招收導師制研究生和研究生班,1986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擁有土木工程和力學兩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1998年是全國首批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單位。在高等學校與科研院所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評估所組織的一級學科評估中土木工程專業和力學專業均位居全國第三。土木工程專業被教育部門評為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結構工程學科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工程力學被評為國防重點學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哈爾濱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 外文名: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簡稱:哈工大土木學院
  • 校訓:規格嚴格 功夫到家
  • 創辦時間:1920年
  • 類別:公立大學
  • 所屬地區:哈爾濱
  • 包含專業土木工程理論與套用力學
  • 性質:公立大學
學院概況,歷史沿革,師資隊伍,本科生,專業介紹,招生就業,研究生,專業介紹,授權學科,研究方向,硬體條件,導師導航,科學研究,研究機構,科研梯隊,地圖信息,

學院概況

哈爾濱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20年創立的中俄工業鐵道建築專業及1950年成立的中國第一個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1952年起招收導師制研究生和研究生班,1986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擁有土木工程和力學兩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1998年是全國首批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單位,2000年獲準設立“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崗位。1995年土木工程專業以優異成績首批通過國家專業認證評估,2000年6月和2005年6月分別以優異成績通過5年一次的國家專業複評。2001年結構工程學科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2002年工程力學被評為國防重點學科,2003年在高等學校與科研院所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評估所組織的一級學科評估中土木工程專業和力學專業均位居全國第三,2007年土木工程專業被教育部門評為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土木工程學院設有土木工程(建築工程方向、岩土與地下工程方向)和理論與套用力學兩個本科專業,結構工程、岩土工程、防災減災與防護工程、工程力學為博士點學科,固體力學為碩士點學科。
土木工程學院擁有力學與結構實驗中心、岩土與地下工程實驗室、國防抗爆實驗室、結構智慧型監測實驗室、寒冷地區混凝土工程病害及防治實驗室和土木工程低溫實驗室等六個實驗室,其中力學與結構實驗中心、寒冷地區混凝土工程病害與防治實驗室為建設部重點實驗室,力學與結構實驗中心、岩土與地下工程實驗室、結構智慧型監測實驗室為本科教學實驗室。
土木工程學院擁有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大跨空間結構”、“高層建築鋼結構與輕鋼結構”、“鋼管混凝土結構與組合結構”、“現代預應力混凝土結構”、“配筋砌體結構”、“海洋平台結構”、“工程質量評定與加固改造”、“結構損傷與可靠度設計”、“結構振動控制”、“結構軟設計理論”、“地震工程”、“地基與基礎工程”、“岩土工程災害與防治”等優勢領域,近三年科研經費4610萬元,獲國家及省部科技進步獎10項,發表學術論文345篇,其中SCI 、TSTP、EI檢索201篇。
土木工程學院一直堅持教學、科研、學科建設並重的原則,2003年秋以來,有4位教師被評為省級或校級優秀教師,有2位教師被評為省優秀思想政治工作者,有1門課程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有1門課程被評為省精品課程,有6門課程被評為校優秀課程。“結構力學立體化教材建設”獲黑龍江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和哈爾濱工業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結構概念、體系和選型”獲哈爾濱工業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和黑龍江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編著出版有重要影響高水平教材14本。
土木工程學院同國內外有廣泛的交流與合作,已與美、英、日、俄、法、德、瑞士、香港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多年著名大學建立了密切的學術交流與長期合作關係。堅持“厚基礎、寬專業、高素質、能力強、國際化”的辦學理念,與國外知名大學聯合培養本科生和研究生。
土木工程學院辦學思路清晰、定位準確,正朝著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的一流土木工程學院邁進。

歷史沿革

哈爾濱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的歷史沿革可以追溯到1920年哈爾濱工業大學建校之初。學院經過九十年的建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摘記如下:
1.1920年,成立哈爾濱中俄工業學校始建鐵道建築科。
2.1928年,學校更名為哈爾濱工業大學,設有建築工程系。
3.1950年,辦學主權回歸祖國,在土木系開設了我國最早的工業與民用建築結構專業、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
4.1952年,在前蘇聯專家指導下,首次在國內開設面向全國的建築力學和結構工程等學科的研究生班。
5.1959年,在哈工大原土木系基礎上擴大成立了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工民建專業隸屬於建築工程系。同年,開始招收導師制結構力學和結構工程學科的研究生。
6.1960年—1963年期間成立力學專業,並培養出一屆畢業生。
7.1962年—1965年期間成立地下人防工程專業。
8.1977年,文革後恢復工民建專業本科,並恢復招收導師制研究生。同年,成立了結構力學教研室。
9.1977年—1978年期間恢復力學專業,培養了兩屆力學師資。
10.1977年—1988年期間恢復地下人防工程專業。
11.1978年,王光遠教授完成的研究成果“建築結構整體空間作用的計算理論”、地基基礎教研室完成的研究成果“多年凍土樁基及季節性凍土淺基礎的套用”同時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
12.1981年,王光遠教授被聘為首批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
13.1981年,結構力學學科被批准為首批博士點和碩士點,結構工程學科被批准為首批碩士點。
14.1986年,結構工程學科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地震工程與防護工程、固體力學和實驗力學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
15.1987年,在原結構動力學研究室的基礎上擴大成立了工程理論與套用研究所。同年,獲準建立力學學科博士後流動站。
16.1988年,王光遠院士主持完成的研究成果“結構模糊最佳化設計理論”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
17.1988年,“國際鋼—混凝土組合結構研究協會”正式成立,鐘善桐教授當選首任主席。
18.1990年,劉季教授等完成的研究成果“不對稱建築抗震計算方法的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19.1991年,沈世釗教授被聘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
20.1991年,獲準建立土木、水利學科博土後流動站。
21.1993年,張耀春教授等完成的研究成果“高層建築鋼結構成套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2.1993年,土木水利工程施工學科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
23.1994年,王光遠教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土。
24.1994年,根據國家專業目錄調整的要求,原工民建專業更名為建築工程專業。
25.1995年,在建築工程系和工程理論與套用研究所的基礎上成立了建築工程學院。
26.1995年,建築工程專業開始實行學分制。
27.1995年,建築工程專業首批通過全國高等教育建築工程專業教育評估。
28.1995年,鐘善桐教授主持完成的研究成果“鋼管混凝土結構構件基本性能和計算理論的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29.1996年,歐進萍教授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30.1997年,沈世釗教授主持完成的建設部“八五”科技攻關項目“懸索與網殼結構套用關鍵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31.1997年,劉季教授等完成的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項目“建築結構隔震減振方法及其工程套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32.1998年,衛紀德教授等完成的研究成果“預應力混凝土結構設計基本問題的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33.1998年,首批獲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單位。
34.1998年,與同濟大學共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九五”重大項目“大型複雜結構的關鍵科學問題與設計理論”的研究工作。
35.1998年,王煥定教授榮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
36.1999年,工程力學、結構工程、防災減災工程與防護工程、岩土工程被批准為建設部重點學科。
37.1999年,結構與抗震減振實驗室被批准為建設部重點實驗室。
38.1999年,沈世釗教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39.1999年,根據國家專業目錄調整的要求,原建築工程專業停止招生,土木工程專業開始招生。同年,理論與套用力學/土木工程雙學位本科專業開始招生。
40.2000年,哈爾濱建築大學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合併成立新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工程學院更名為土木工程學院。
41.2000年,土木工程專業通過全國高等教育土木工程專業教育複評。
42.2000年,結構工程專業獲準設立“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崗位。
43.2001年,何若全教授等完成的“面向21世紀土建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內容體系改革的研究”項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44.2001年,結構工程學科、防災減災工程與防護工程學科獲國家“985工程”一期建設資助。
45.2001年,歐進萍教授被聘為國家高技術研究與發展計畫(簡稱863計畫)海洋資源開發技術主題專家組副組長。
46.2001年,結構工程學科評為國家重點學科。
47.2001年,張素梅教授獲中國青年科技獎
48.2002年,“重大工程結構抗風抗震與安全防護”項目獲得“211工程”二期建設資助
49.2002年,工程力學學科評為國防科工委重點學科。
50.2002年,沈世釗院士獲空間結構傑出成就獎(中國空間結構委員會頒發)。
51.2002年,歐進萍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海洋平台結構檢測維修、安全評定與實時監測系統”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52.2002年,張素梅教授入選高等學校青年教師教學科研獎勵計畫
53.2003年,土木工程專業(岩土與地下工程方向)開始招生。
54.2003年,歐進萍教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55.2003年,土木工程學科、力學學科在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均位居全國第三位。
56.2003年,1.5萬平方米的土木工程學院新辦公樓和風洞與浪槽實驗室動工興建
57.2003年,沈世釗院士擔任國際橋樑學會常委。
58.2003年,沈世釗院士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大跨空間結構抗風抗震關鍵理論問題”的研究工作。
59.2003年,李惠教授入選國家教委跨世紀優秀人才支持培養計畫。
60.2004年,“土木工程系統安全與防護”科技創新平台獲“985工程”二期建設資助。
61.2004年,段忠東教授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62.2005年,李惠教授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63.2005年,歐進萍教授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後。
64.2005年,鄭文忠教授、吳斌教授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65.2005年,土木工程專業通過全國高等教育土木工程專業(本科)教育評估複評。
66.2005年,土木工程專業(本科)被評為黑龍江省重點專業
67.2005年,結構力學課程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
68.2006年,李惠教授獲“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和第三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提名獎。
69.2006年,鄭文忠教授獲寶鋼優秀教師獎。
70.2006年,沈世釗院士、范峰教授等主持設計的“哈爾濱國際會展體育中心”獲土木工程詹天佑大獎。
71.2006年,李惠教授等主持完成的項目“國道205線濱州黃河公路大橋工程綜合技術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72.2006年,防災減災工程與防護工程學科被評為黑龍江省重點學科。
73.2007年,歐進萍教授主持完成的項目“重大工程結構的健康監測集成系統與套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74.2007年,結構工程學科通過國家重點學科複評,再次評為國家重點學科。
75.2007年,防災減災工程與防護工程學科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
76.2007年,土木工程、力學一級學科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
77.2007年,王煥定教授獲第三屆全國高校教學名師稱號。
78.2007年,李惠教授帶領的團隊獲教育部“創新團隊發展計畫”
79.2007年,李惠教授被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崗位。
80.2007年,張素梅教授主持的“鋼-混凝土組合結構課程”獲教育部雙語教學示範課程。
81.2007年,范峰教授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82.2008年,土木工程學科、力學學科在全國第二輪一級學科評估中再次位居第三位。
83.2008年,“土木建築防災與交通安全”項目獲得“211工程”三期建設資助。
84.2009年,建築材料系歸屬土木工程學院,組建土木工程材料學科組。
85. 2009年,承辦首屆土木工程全國研究生暑期學校。
86.2009年,舉辦首屆哈爾濱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科建設三地研討會。
87.2009年,范峰教授獲中國青年科技獎。
88.2009年,鄒超英教授獲寶鋼優秀教師獎。
89. 2009年,鹹貴軍教授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90.2010年,與黑龍江省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聯合組建“寒區低碳建築省級工程研究中心”。
91. 2010年,鄭文忠教授被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崗位。
92. 2010年,李惠教授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93. 2010年,關新春、郭安薪教授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94. 2010年,舉辦哈爾濱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科創建90周年慶祝大會。
95. 2010年,沈世釗、范峰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在國家重大科學工程——500米口徑球面望遠鏡FAST項目中作出卓越貢獻,國家天文台報請國際天文聯合會批准命名一顆小行星為“哈工大星”,為哈工大校90華誕獻上的一份厚禮。
96. 2010年,承辦第四屆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並獲得唯一的特等獎。
97. 2011年,“寒區低碳建築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獲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准成立。
98. 2011年,“結構工程災變與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獲教育部批准建設。
99. 2011年,“城鄉建設可持續發展黑龍江省重點學科群”獲批,依託學科為土木工程、力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5個一級學科。
100. 2011年,哈工大與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聯合建設了HIT-UCSD海外學術基地。
101. 2011年,范峰教授等參加完成的項目“複雜鋼結構施工過程時變分析及控制關鍵技術研究與工程套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02. 2011年,翟長海教授、韓寶國副教授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103. 2012年,沈世釗院士被國際空間結構協會授予Honorary Membership最高榮譽獎稱號。
104. 2012年,“結構工程災變與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建設計畫通過教育部專家論證。
105. 2012年,謝禮立院士主講的視頻公開課《地震災害與建築結構防震設計》入選教育部首批中國大學視頻公開課。

師資隊伍

土木工程學院有專任教師110人。從職稱結構看,教授37 人(33%),副教授42人(38%),講師31人(28%),助教1人;從年齡結構看,35周歲以下40人(36%),36-45周歲31人(28%),46-60周歲33人(32%),60周歲以上6人(5%)。已經形成一支知識和年齡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教學帶頭人2人。 學院十分重視師資隊伍建設,確定的師資隊伍建設的總體方針是:充實、提高、創優。引進優秀人才,繼續充實教師隊伍;採取切實有力的措施加強青年教師的培養,在保證現有隊伍穩定的同時,全面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和育人水平;為優秀教師的成長創造條件,出名師,出教學帶頭人;注意現有教師隊伍的提高,現有教師中沒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大部分在攻讀博士學位,學院制定了具體措施對他們進行鼓勵和資助;嚴格把好“進人關”,對想調入或留校的每一個人都嚴格考察,並根據教學和科研的需要,由教授會決定是否留用。該院師資隊伍發展態勢良好。
從學位結構看,具有博士學位教師92人(84%),具有碩士學位教師8人(7%),本科學歷10人(9%)。45周歲以下中青年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58人,比例為92%。

本科生

專業介紹

一、土木工程專業(建築工程方向、岩土與地下工程方向)
土木工程學院的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生按建築工程方向和岩土與地下工程方向招生。哈爾濱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20年創立的中俄工業學校鐵道建築科,1928年更名為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工程系,1995年建築工程專業首批通過國家專業認證評估,1998年國家本科專業目錄調整,1999年哈爾濱建築大學開始按土木工程專業招生。2000年同根同源的哈爾濱建築大學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合併,新哈爾濱工業大學將土木工程專業列為學校重點發展和建設的專業,同年土木工程專業通過國家專業複評。2005年哈爾濱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再次以優異成績通過複評。2007年被教育部評為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土木工程專業從1952年起招收導師制研究生和研究生班,所依託的學科力學學科1981年首批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結構工程學科1986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土木工程一級學科1998年成為全國首批博士學位授權單位,2000年獲準設立“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崗位,結構工程學科2001年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工程力學2002年被評為國防科工委重點學科,土木工程學科和力學學科2003年在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均位居全國第三。土木工程系統安全與防護科技創新平台2004年被國家“985工程”二期列為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項目。
土木工程學院擁有力學與結構實驗中心、風洞實驗室(在建)、岩土與地下工程實驗室、工程結構智慧型監測與光測實驗室、國防抗爆實驗室、土木工程低溫實驗室(在建)、寒冷地區混凝土工程病害及防治實驗室等七個實驗室。
土木工程專業師資隊伍結構合理,發展態勢良好。其中:土木工程學院現有教職工106人,其中專職教師84人。擁有王光遠、沈世釗、謝禮立、歐進萍等4名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長江學者1人,跨世紀人才4人,博士生導師28人,學校教學帶頭人2人,教授35人,副教授32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54人。
由於支撐學科力量強、專業傳統深厚、有學術帶頭人高瞻遠矚地引領學科和專業發展、堅持教學與科研一元化思想,土木工程專業辦學質量一直很高,學校對土木工程專業的建設與發展給予高度重視,面向全國29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招生,生源一直很好,招生主要省份平均入學成績高出當地重點錄取分數線50~60分,最高分高出重點線100分左右。幾年來,土木工程學院本科生平均入學成績均居全校前五位。畢業生研究生入學率一直保持在40%左右,走上工作崗位的畢業生也深受用戶重視和歡迎。
土木工程專業建築工程方向和岩土與地下工程方向的主幹課程有:工程數學、工程力學、計算機套用、工程地質、土力學與地基基礎土木工程材料、工程測量、混凝土結構、鋼結構、高層建築結構、大跨空間結構,橋樑結構和施工技術與管理。
建築工程方向主要培養掌握土木工程專業基本理論,具備從事土木工程設計、施工和管理能力,能在房屋建築、橋樑隧道、地下建築等領域從事設計、施工、管理、研究、教育、投資和開發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岩土與地下工程方向主要培養掌握岩土與地下工程專業基本理論,具備從事岩土工程設計、施工和管理能力,能在岩土與地下工程結構、橋樑隧道、地下建築等領域從事設計、施工、管理、研究、教育、投資和開發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畢業生除保送和考取碩士研究生外,可面向全國土木建築行業的設計院、研究所、施工企業、管理部門等。
二、理論與套用力學專業
力學是研究物質巨觀機械運動的學科,它與數、理、化、天、地、生並列為自然科學的七大基礎學科。同時,力學又與其它學科形成眾多的交叉學科門類,如:工程力學、物理力學、化學動力學、天體力學、地質力學、生物力學等等。
力學是一門以工程技術為背景的套用基礎學科,以理論、實驗和計算機仿真為主要手段,研究工程技術中的普遍規律和共性問題,並直接為工程技術服務,涉及航空、航天、海洋、土木、機械、化工、汽車、造船、能源、環境和生物醫學等諸多領域。錢學森指出:在21世紀,“力學加計算機將成為工程設計的主要手段”,力學將在空間技術、環境科學、材料工業、生命科學等現代領域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理論與套用力學專業的總體辦學思想是:全面貫徹“加強基礎,淡化專業,因材施教,分流培養”的方針,充分發揮工程力學與海洋工程學科組師資力量雄厚的優勢,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面向21世紀的綜合性理、工類人才。
理論與套用力學專業培養的學生具有數學、力學和工程的背景知識,具備理論、實驗的計算機仿真的綜合分析能力。
理論與套用力學專業是該院於1999年新成立的專業,在本科教育方面獨具特色。經過4(5)年的本科培養,我們的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力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具有良好的數理基礎和科學素養;具有全面的文化素質、良好的知識結構和較強的適應新環境、新群體的能力;並具有良好的語言(中、英文)運用能力。他們可以成為能運用理論分析、實驗研究和數值模擬等手段解決問題的高級專門人才。根據土木工程學院免試推薦研究生政策,該專業約有20%的本科生有資格免試推薦直接攻讀國內碩士研究生或碩博連讀研究生,約30%左右畢業生考取該院碩士研究生,其他畢業生進入國內外著名大學或研究機構、工業部門與高新技術領域從事與力學、工程科學和計算機套用有關的工作或學習。
畢業生可在大中型企業、設計研究院所等單位就業,從事工程材料的強度研究、結構最佳化設計、有限元分析與計算,或者套用計算機仿真和模擬技術對結構及系統進行設計和分析,也可在高等院校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在工程力學及相關領域從事軟體開發、技術管理等工作。同時還可繼續深造報考工程力學、套用數學等學科的碩士研究生。

招生就業

一、招生
因土木工程一直是我國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土木工程學院的生源狀況一直很好。2002年該院共招收本科生239人,平均分602.6。2003年該院共招收本科生141人,平均分559。2004年該院共招收本科生158人,平均分631。2005年該院共招收本科生152人,平均分625。2006年該院共招收本科生154人,平均分624。從2003年開始該院調整了本科生與研究生招生比例,本科生招生規模做了適度下調。
二、就業
就業工作是學校學生培養工作的最後環節。2003年以來,學院領導班子和負責學生就業的老師把學生就業當作頭等大事列入學院工作的日程。從組織動員,到就業指導,從用人單位信息發布,到建立有效的學生就業渠道,系統地開展了全面、合理、有效的就業服務,學院主要領導、骨幹教師都主動參與就業信息的徵集工作,並及時將信息發布給學生,學生就業心態相對穩定,已經形成了比較良好的就業機制。
本科生就業面臨嚴峻形勢,該院本科生也面臨著很大的就業壓力。土木工程學院適應面廣,專業性強,但同時也面臨缺乏對口就業方向或對口方向行業整體形勢不景氣等問題。學生對薪酬、地域和工作性質的心理期望值高居不下,而同時由於整體經濟發展階段性變化和高等教育擴招後的就業學生規模的激增,就業形勢已經發生較大變化,為了解決這一矛盾,該院一方面建立長期的學生就業需求信息調查制度,分階段動態了解和掌握學生情況,在此基礎上積極教育和引導學生認清就業形勢,調整好就業心態。另一方面,在學校主管部門和學院領導、教師的支持下,積極參加各種大型招聘會,先後出訪北京、天津、廣東、湖北等地,廣泛利用校友、教學科研合作夥伴以及各類社會關係,爭取更多的用人需求,同時,認真接待和處理用人單位來校、來電(函),積極推薦和動員學生,最大限度地做好學生和用人單位的有效溝通,很好的保持了該院的學生就業渠道始終基本暢通。
2003年以來,本科生的一次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0%左右。

研究生

專業介紹

哈爾濱工業大學於1952年起招收導師制研究生和研究生班,開始從事結構工程、地震工程、風工程等以及地下工程和防護工程的研究,是我國最早培養研究生的單位之一。1981年力學學科首批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1986年結構工程學科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1987年被批准建立力學學科博士後流動站;1991年被批准建立土木、水利學科博士後流動站;1998年成為全國首批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單位。

授權學科

博士學位授權學科
學院擁有土木工程和力學兩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包括:
1. 結構工程(國家重點學科)
2. 岩土工程(國家重點學科)
3. 防災減災工程與防護工程(國家重點學科)
4. 工程力學(國家重點學科)
碩士學位授權學科
1. 結構工程
2. 岩土工程
3. 防災減災工程與防護工程
4. 工程力學
5. 固體力學
學院擁有博士生指導教師28名,碩士生指導教師51名,境外兼職博士生指導教師1名。

研究方向

土木工程學科主要研究方向
岩土工程與地下結構
岩石與環境地質工程
大跨空間與高層結構
鋼結構與組合結構
混凝土結構與預應力結構
砌體結構與木結構
工程結構診治與改造技術
橋樑結構與海洋平台結構
土木工程施工技術
地震工程與風工程
重大工程安全防護與城市防災減災
高性能混凝土、智慧型材料與結構
現代結構試驗技術
力學學科主要研究方向
  
結構振動、衝擊與控制
結構損傷、可靠度與健康監測
計算結構力學與計算流體力學
土木工程結構與系統設計理論

硬體條件

學院具有良好的實驗研究和計算條件,實驗和計算條件包括:
1、結構與抗震實驗室(建設部重點實驗室)
2、大氣邊界層風洞與浪槽模擬實驗室 (在建)
3、結構智慧型監測實驗室
4、岩土與地下工程實驗室
5、國防抗爆與防護實驗室
6、土木工程低溫實驗室
7、寒區混凝土工程病害與防治實驗室
8、高性能並行計算中心
學院長期以來承擔了大量的國家級、省部級和工業界的科研項目,相繼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七五”重大項目“工程結構系統最佳化與專家系統”課題,主持了“八五”重大項目“城市與工程系統減災基礎研究”,聯合主持了“九五”重大項目“大型複雜結構的關鍵科學問題和設計理論研究”,參與規劃和論證了“十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先資助領域“重大工程災害與防治”,主持承擔了若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一批面上項目以及國家“863高技術研究與發展計畫”課題。

導師導航

博士導師名單
學 科 導師類別 姓 名
結構工程 院士、博導 沈世釗
結構工程 博導 計學閏*
結構工程 博導 劉宗仁*
結構工程 博導 張素梅
結構工程 博導 鄭文忠
結構工程 博導 武振宇
結構工程 博導 周廣春
結構工程 博導 祝恩淳
結構工程 博導 范 峰
結構工程 博導 董毓利
結構工程 博導 武 岳
結構工程 博導 王玉銀
岩土工程 博導 張克緒*
岩土工程 博導 徐學燕
岩土工程 博導 陶夏新
岩土工程 博導 凌賢長
岩土工程 博導 王幼青
岩土工程 博導 耿永常
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院士、博導 謝禮立
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 院士、博導 歐進萍
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 博導 陸欽年*
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 博導 李 惠
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 博導 田石柱
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 博導 吳 斌
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 博導 郭安薪
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 博導 翟長海
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 博導 湯愛萍
工程力學 院士、博導 王光遠
工程力學 院士、博導 歐進萍
工程力學 博導 王煥定*
工程力學 博導 段忠東
工程力學 博導 王 偉
工程力學 博導 呂大剛
工程力學 博導 關新春
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 境外兼職博導 Farhad Ansari
註:帶*號的為在編停止招生的博導。
碩士導師名單
學 科 導師類別 姓 名
結構工程 碩導 邵永松
結構工程 碩導 張有聞
結構工程 碩導張文元
結構工程 碩導 陳 昕
結構工程 碩導 鄒超英
結構工程 碩導劉廣義
結構工程 碩導王鳳來
結構工程 碩導 王 力
結構工程 碩導 王震宇
結構工程 碩導 楊 華
結構工程 碩導 田玉濱
結構工程 碩導 胡 瓊
結構工程 碩導 姜洪斌
結構工程 碩導 翟希梅
岩土工程 碩導 胡慶立
岩土工程 碩導 何 林
工程力學 碩導 李 強

科學研究

研究機構

◆大跨空間結構研究中心
◆高層與輕鋼結構研究中心
◆金屬與組合結構研究中心
◆預應力與防護結構研究中心
◆建築結構質量評價與加固處理事務所
◆岩土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工程理論與套用研究所

科研梯隊

近半個世紀以來,經過幾代教師和學生的不懈努力和奮鬥,土木工程學院在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等諸多方面逐漸形成了自己明顯的特色和優勢,構建了學歷層次和年齡結構合理的學術隊伍,形成了穩定的科研方向。
擁有一支學風嚴謹、工作踏實、勇於開拓創新的老中青搭配合理的高精尖的學術隊伍,其中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4名,教授37名(其中博士生導師27名),副教授32名,具有博士學位中青年教師52名。
20人在國內外重要學術組織任職,其中包括:國際強地震學學會(主席)、國際地震學與地球物理學協會(執行理事)、中國地震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災害防禦協會(會長)、防災減災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國際結構振動控制學會中國分會(主席)等,4人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評審委員會召集人或委員、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863”高技術研究與發展計畫專家組成員等。
科研梯隊中國內外知名教授和主要骨幹教師介紹如下:
1.混凝土與砌體結構學科組
主任:鄭文忠教授、博士生導師
成員:計學閏教授、潘景龍教授、鄒超英教授、原長慶教授、劉廣義教授、王力教授、胡瓊副教授、王英副教授、王震宇副教授、王鳳來教授、姜洪斌副教授、金熙男副教授、翟希梅副教授、周威副教授
2. 鋼結構與木結構學科組
主任:武振宇教授、博士生導師
院士:沈世釗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
成員:張耀春教授、張素梅教授、祝恩淳教授、范峰教授、邵永松教授、張友聞副教授、張連一副教授、楊斌副教授、張文元副教授、王玉銀副教授、楊華副教授、郭蘭惠副教授、支旭東副教授、孫瑛講師、孫曉穎講師
3.防災減災工程與橋樑工程學科組
主任:李惠
院士:謝禮立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
歐進萍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
成員:鈴木祥之(境外兼職)、Yukio Tamura(境外兼職)、Farhad Ansari(境外兼職)、吳斌教授、武岳副教授、郭安新副教授、翟長海副教授、張春巍副教授、周文松副教授、李宏偉講師、肖惠剛講師、劉敏講師
4.工程力學與海洋工程學科組
主任:段忠東教授、博士生導師
院士:王光遠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
成員:Billie F. Spencer, Jr. (境外兼職)、 王煥定教授、王偉教授、吳知豐教授、呂大剛教授、張金生教授、李強教授、馬曉儒副教授、單寶華副教授、周道成講師
5.岩土與土木工程施工學科組
主任:陶夏新教授、博士生導師
成員:張克緒教授、徐學燕教授、劉宗仁教授、凌賢長教授、王幼青教授、湯愛平教授、姜慶遠副教授、齊加連副教授、耿永常副教授、邱明國副教授、楊躍副教授、胡慶立副教授、何林副教授、王紹君副教授、耿建勛講師
6.工程材料學科組
成員:關新春副教授、周智副教授、韓寶國副教授
7.力學與結構試驗中心
主任:吳斌教授、博士生導師
成員:田玉濱副教授、楊衛東高級工、丁孝發高級工、周大智工程師、張洪濤工程師、耿建華工程師、馬雲飛高級工

地圖信息

地址:黃河路73號哈爾濱工業大學第二校區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