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朴垞(1902-1981),名允輝,號敬庵,浙江瑞安人。1919年,董朴垞考取瑞安中學(舊制)。與阮抱山、王志西、許成遠、胡質民等關係密切。還常和李雁晴、薛鐘斗、宋慈抱、陳逸人、何勵生諸學長,相聚談藝,酬和詩詞,增益匪淺。後與周予同、夏鼐、孫孟晉、王季思等知名學者交遊,友誼情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董朴垞
- 出生地:浙江瑞安
- 出生日期:1902年
- 逝世日期:1981年
編寫《中國史學史》,開我國史學史先聲,纂述《孫詒讓學記》,致力研究鄉邦文獻,
編寫《中國史學史》,開我國史學史先聲
1922年,董朴垞負笈杭城,考入浙江工專。由於專業與個性愛好不合,轉學法政。後因病輟學,居家自修舊學。他還曾三度受財政部次長項驤(微塵)之聘,擔任家庭教師長達4年半時間,教其子女誦讀經史古籍,教學相長,頗有心得,學業增長。
1930年,適值北平燕京大學國學研究所招考研究生,在“洋狀元”項驤鼓勵下,董朴垞將撰寫的《永嘉耆舊傳》(草稿)、《敬庵文內外篇》寄去報考,文章言辭典雅,具有獨特風格,頗受國學大師陳垣(援庵)所長賞識,經審核破格錄取,一時轟動瑞城,聲名鵲起。他在研究所承蒙新會陳垣、錢塘張爾田、吳縣顧頡剛諸名教授悉心指導,謹嚴治學,博覽群書,刻苦鑽研,學識益增,愈2年為燕大國學首屆研究生畢業。
1932年,董朴垞為華僑陳嘉庚創辦的集美專科學校所聘,離開燕京大學南下福建廈門。學校富藏圖書,教課之暇,他瀏覽大量古籍名著,並蒐集整理史料。後回浙江任教杭州高級中學,向浙江圖書館借書之便,邊教邊研究史學,編寫《中國史學史》,全書約20餘萬字,實開我國史學有史之先聲。抗戰軍興,他旋歸故里,受聘於溫州中學,執教長達10多年。學識淵博,教學樸實,力主抗戰,賦詩書法,積極參與抗戰救亡運動,其愛國、敬業精神深受學生愛戴,董朴垞是位有聲望的國文教師。
纂述《孫詒讓學記》,致力研究鄉邦文獻
新中國成立初期,董朴垞任教瑞安中學,1956年調浙江工學院執教,兼任圖書館館長。他畢生獻身於教育事業,教書育人,桃李滿園,譽滿教壇。
董朴垞在溫州中學任教期間,為弘揚宋永嘉學派之學說,承繼清太僕寺卿孫衣言的遺願,於1942年發起組織“永嘉學會”,研究鄉先哲陳傅良、葉適經制之學,蒐集整理鄉土文史,著述《鄉邦文獻集》,為甌越文化作出貢獻。其中《瑞安文風與瑞中》一文,約1.6萬字,為紀念瑞安中學建校40周年而作。該文內容翔實,概述瑞安文風的歷史淵源,分述近代瑞安孫、黃、林、洪諸世家和人才崛起的陳、項、許等家族的簡況,以及瑞安中學創辦和人才培養,使人對瑞安人文歷史有較清晰的認識。
董朴垞終生以修學著書為事,教學之餘,撰寫學術史稿,著作共有15部,已出版的有《清代學術編年》、《中國史學史》、《中國歷史研究法》等,未出版的有《中國史學史長編》、《民國史稿》、《瑞安孫詒讓學記》、《桐城古文研究》、《中國整史編纂法》、《鄉邦文獻集》、《修學廬文稿》、《修學廬日記》、《俞曲園年譜》等。
1962年退休後,董朴垞居家溫州,專心研究鄉邦文獻,著述編纂,筆耕不輟。晚年特别致力研究樸學大師孫詒讓著作和學術思想,得到孫延釗的鼓勵和支持,蒐集大量資料,整理纂述《瑞安孫詒讓學記》,於1964年成書,全書14卷,共有120多萬字。敘述孫詒讓的家世、傳略、交遊、學術、著述、治學方法舉例、名家評論、玉海樓和紀念等諸方面,系統全面地為研究孫詒讓學術思想提供豐富的史料,堪稱史學佳作,為當時溫州研究孫詒讓學術思想的重要學者之一。原書稿用毛筆行書直寫,董朴垞逝世後,其四弟董鐵錚(黃埔軍校出身,中正大學文史系畢業)退休後,花費了數年工夫用楷書橫寫謄抄,1988年3月將書稿清抄本複印件贈送溫州師範學院圖書館收藏,以供學術研究參考。2000年11月,孫詒讓學術國際研討會在瑞安玉海樓舉行,為配合此次盛會,瑞安市政協文史委員會編輯董朴垞纂述《孫詒讓學記(選)》,並作為《瑞安文史資料》第十九輯出版發行,緬懷先賢,桑梓留芳。
此外,董朴垞的書法師法翁同龢,頗見功底,筆力蒼勁,氣勢雄健,為當時溫州書法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