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斌傳

董斌傳

董斌傳,男,享年69歲,教授,主任醫師,全國高等中醫研究會中醫診斷學教學研究會委員。1965年畢業於北京中醫學院中醫系,其後長期從事臨床及西學中培訓工作。曾與夫人一起在雲南西雙版納從事中西醫診療工作10餘年,在此期間積累了大量臨床經驗。1990年調回母校,在中醫診斷教研室從事教學及科研工作直至退休。十餘年來教學時數已達二千學時,先後應邀赴日本東京繼續教育學院、香港浸會大學主講中醫診斷學,並在北京京華醫科大學、北京醫科專修學院、培黎大學等多所大學任兼職教授,以深厚的理論基礎知識結合幾十年的臨床經驗,在教學中內容豐富、語言生動、條理清晰、深入淺出、重點突出,深受海內外同學的歡迎,並獲同行專家的高度評價,多次被評為優秀教師,榮獲歷年教學優秀證書。參與編著多部中醫診斷學的教材。雖已年逾花甲,仍活躍在教學與科研的第一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董斌傳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職業:教授
董斌傳教授,永遠緬懷我的老師董斌傳教授,追憶恩師,醫案一則,

董斌傳教授

董斌傳教授擅長治療內、兒、婦各科疑難雜症,對久咳久喘、胃痛、腹瀉、便秘、鼻炎咽炎、口腔潰瘍、皮膚瘙癢、泌尿系統感染、性功能障礙、小兒咳喘、厭食、消化不良、婦女月經不調、痛經、更年期綜合徵、疲勞綜合徵均有獨到的經驗。
董斌傳教授因肺癌醫治無效於2011年1月10日在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東直門醫院逝世。

永遠緬懷我的老師董斌傳教授

追憶恩師

憶恩師董斌傳教授
——莊揚名
恩師董斌傳教授年近古稀,對當下中醫教學中教師普遍脫離臨床的現狀深感憂心,七年前給我們上課時便反覆強調一切要以臨床實際為準。因不幸患肺癌晚期住院治療期間,我曾看望他老人家,老人自知時日無多,病重時仍念念不忘他所熱愛的中醫事業,為自己無法再給病人看病而深感遺憾,臨別時反覆叮囑要我多臨床,要忠於臨床,令我情何以堪,思之切切。
回思數年前,在北京中醫藥大學國醫堂中醫門診部侍診老師的點點滴滴仍歷歷在目,老師聲形並茂、結合臨床為我們講解中醫診斷學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
初識老師醫術精湛還是在我大二夏秋交接之際,時值寒流襲來,因不慎著涼咽喉腫痛難當,未予注意,自服板藍根沖劑,結果在晚餐後突然出現發熱惡寒,冷戰,扁桃體三度紅腫,正好老師當天夜間出診,急求救於師,師乃書小柴胡湯去參加銀花、連翹、牛蒡子、荊芥、當歸、赤芍、生石膏,重用石膏40克,囑先煎40分鐘,兩劑。當晚連夜冒著寒風在老宿舍樓腳踏車棚學校提供的蜂窩煤爐子上熬藥,當時頭目昏沉,冷戰時作,寒風陣陣,只覺人生悲涼如斯乎,第一次在讀大學後湧起強烈的思家之情。不想半劑入口,半小時後即汗出熱退,平穩睡了一夜頓覺病卻如失,兩劑服完已又生龍活虎。這使我生平第一次對中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信任感,也用事實打破了我初入學時中醫是慢郎中的想法。興奮之餘求教於師,方中諸藥不難理解,但何以石膏煎法反覆叮囑,有何秘訣?師曰:生石膏主要成分是硫酸鈣,本身乃微溶之品,曾有科學家驗證生石膏煎煮前後重量並無變化,很可能起作用的正是其中微量的雜質,所以他治療高熱等用生石膏很少有少於30克的,而且先煎要煮30-40分鐘以上療效才好。且囑余參看張錫純、孔伯華等諸公善用石膏者之經驗。此後吾即追隨恩師左右,每每侍診於旁,恩師耳提面命,獲益良多。
董師對於臨床工作有著由衷的熱愛,以給人看病、琢磨病情、尋求良法為樂,每遇疑難之處必多方查閱典籍,每遇療效不顯必細心反思,長此以來療效顯著提高,每有疑難雜症多方求醫不效,至師處應手而愈。吾室好友素患咳嗽,每冬易犯,冬日加重時吾與好友看遍大學諸多教授而收效甚微,惟至師處顯效。數年之後,吾與好友亦步入岐黃,成為醫者,老師病重之時巧遇吾友在病房主管,雖精心照顧,怎奈病邪已深,回天乏術,恩師終駕鶴西去,嗚呼哀哉!吾輩惟繼承恩師遺願,多臨床,忠於臨床,發揚中醫,服務於民,如是而已。

醫案一則

附:董師誤診挽治一例。
肺氣虛咳嗽誤用養陰潤肺案
【案例】董斌傳治周某,女,38歲。感冒發熱後咳嗽半月,乾咳無痰,氣急而促,入夜咳劇,咽乾口燥,胸悶不暢,咳引脅痛,身無寒熱,納呆寐差,溲黃便乾,舌質淡胖嫩,苔薄白,脈沉細無力。先以熱病傷肺陰,用清燥救肺湯化裁,沙參、麥冬、生石膏、炙枇杷葉、桑皮、知母、桔梗、阿膠、甘草。服5劑,告曰:大便已暢,乾咳不減。又思藥力未到,前方加大阿膠用量,繼服5劑,服藥後不僅乾咳未減,反致胸悶納呆更甚,無奈另請某醫診治,某醫辨為肺氣虛甚,用補中湯加五味子、烏梅愈之。余反覆思之,熱病後之乾咳,雖陰虛居多,但病人既無陰虛之午後煩熱,且舌淡不紅,脈亦不數,怎能偏執陰虛一端?驗之臨床,始發現熱病乾咳不已,確有不少屬肺氣虛損之症,採用補氣斂肺法治之,確有良效。 (北京中醫,1993,(5):51)
【評析】感冒發熱,咳嗽不愈,多為虛證,對於本例患者來說,必須辨別屬陰虛還是氣虛。若忽略納呆、舌質淡胖嫩、脈沉細無力等肺氣虛之徵,以為系熱邪傷陰而用養陰潤肺,即發生誤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