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奉(220年—280年),又名董平,字君異,號拔墘,候官縣董墘村(今福州市長樂區古槐鎮龍田村)人,東漢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生。少年學醫,信奉道教。年青時,...
董奉者,字君異,侯官人。吳先主時,有少年為奉本縣長,見奉年四十餘。罷官去後,後五十餘年,復為他職,行經侯官。諸故吏人皆老,而奉顏貌一如往日。問:‘君...
董奉,字君異,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有很高的道術和醫技,與當時的華倫、張仲景齊名,號稱“建安三神醫”。...
《建安神醫董奉傳奇及養生智慧》是2010年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馮模健。本書介紹了董奉盼養生智慧,對百姓的養生保健具有一定意義。...
董奉(220年—280年),又名董平,字君異,號拔墘,候官縣董墘村(今福州市長樂區古槐鎮龍田村)人,東漢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生。少年學醫,信奉道教。年青時,...
杏林是中醫學界的代稱。故址在今江西省廬山市和安徽鳳陽,典出三國時期閩籍道醫董奉,據《神仙傳》記載:“君異居山間,為人治病,不取錢物,使人重病癒者,使栽杏...
東漢末年在我國誕生了三位傑出的醫學家,史稱“建安三神醫”。其中,董奉隱居廬山,留下了膾炙人口的杏林佳話;張仲景撰寫《傷寒雜病論》,理法謹嚴,被後世譽為“...
如此一來,杏林一詞便漸漸成為醫家的專用名詞,人們喜用“杏林春滿”“譽滿杏林”“妙手回春”這類的話語來讚美象董奉一樣具有高尚醫風的蒼生大醫,也常用這類...
為了感激董奉的德行,有人寫了“杏林春暖”的條幅掛在他家門口。從此,許多中藥店都掛上了“杏林春暖”的匾額,“杏林”也逐漸成了中醫藥行業的代名詞。...
所以四鄉聞訊前來求治的病人云集,而董奉均以栽杏作為醫酬。幾年之後,廬山一帶的杏林多達十萬株之多。杏子成熟後,董奉又將杏子變賣成糧食用來販濟廬山貧苦百姓和...
觀其景物優美,民風淳樸,遂留連忘返客寓郊寺,懸壺行醫無欲求,施醫無類,師承董奉為人治病不收錢,不受謝,惟望患者病癒後在寺旁植杏樹三株,經年植杏樹百畝,郁然...
"杏林"-詞是中醫界常用的辭彙,醫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然而"杏林"一詞典出漢末 三國閩籍道醫董奉。 董奉,字君異,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有很高的醫技,與...
三國東吳名醫董奉,醫術精湛,濟貧善施,為人治病不收財禮。他只要求治好一個輕病人,種一株杏樹,治好一個重病人,種五株杏樹。天長地久,他的房前屋後竟有10萬餘...
廬山一帶的百姓在董奉羽化後,便在杏林中設壇祭祀這位仁慈的道醫。因此,後世常用“杏林春滿”“譽滿杏林”等詞稱頌醫生醫術的高明和醫德高尚。...
據晉代葛洪所著《神仙傳》記載:三國時期東吳有位叫董奉的名醫,他醫術精湛,長年隱居深山,為人治病卻不收報酬,凡患重病被他治癒者只需在其宅邊、園內栽下5棵杏樹...
它坐落於長樂區古槐鎮北湖村(別稱福湖村),依託丹湖,與玫瑰山莊、董奉草堂毗鄰。歷史上先有長樂郡,後有福州府,百福公園所處位置就是古時的“福州地”。這片...
華佗(約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國譙縣人,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華佗與董奉、張仲景並稱為“建安三神醫”。少時曾在外遊學,行醫足跡遍及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