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佘山游境圖軸》是明代畫家董其昌所創作的一幅紙本紙本墨筆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董其昌佘山游境圖軸
- 材質:紙本
- 畫作類型:墨筆畫
- 規格:縱98.4cm,橫41cm
- 創作年代:明
- 作者:董其昌
畫作內容,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本幅自題:“丙寅四月,舟行龍華道中,寫佘山游境。先一日宿頑仙廬。十有四日識。思翁。”
鈐“玄宰”印。
“丙寅”為明天啟六年(1626年),董其昌時年72歲。
作品賞析
這一年,董其昌辭官告歸,乘船暢遊江南,寄情于山水書畫。
據自題可知,四月之時,正值其舟行至龍華鎮。此鎮位於今上海西南,鎮中有龍華寺,周圍遍植桃花,每遇桃花盛開之際,便有大批遊人至此賞花。
此圖為董其昌行至龍華時,回想起前一日所歷之湖山佳境,興之所至,訴諸筆墨,以資玩味。其所寫佘山位於今上海市松江區境內,有東西兩峰,風景秀麗。相傳古有佘姓者曾隱居於此,故而得名。自題中提到的“頑仙廬”為董其昌密友、書畫名家陳繼儒所築,位於東佘山下。
此圖以行書筆法入畫,筆勢秀逸簡淡,筆力純正渾穆,畫面形象地展現了佘山境內湖光山色的疏淡幽靜之美,抒發並寄託了董氏厭惡黨派紛爭、嚮往幽居山野的心曲。
作者簡介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號思白,又號香光居士,華亭(今上海松江)人。明萬曆十六年(1588年)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卒諡文敏。精於書畫鑑賞,收藏很多名家作品,在書畫理論方面論著頗多,其“南北宗”的畫論對晚明以後的畫壇影響深遠。工書法,自謂於率易中得之,對後世書法影響很大。其書畫創作講求追摹古人,但並不泥古不化,在筆墨的運用上追求先熟後生的效果,拙中帶秀,體現出文人創作中平淡天真的個性。加之他當時顯赫的政治地位,其書畫風格名重當世,並成為清代藝壇的主流。著有《畫禪室隨筆》、《容台集》、《畫旨》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