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義才(台灣地區法官)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葛義才(1928年1月9日-)浙江省東陽縣人。台灣地區法官、檢察官。葛義才生在東陽縣一個農村富裕家庭,和父親兩代均為單傳。家中有田地、房舍,父親是農民,後來從事金華火腿買賣(金華火腿產自東陽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葛義才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28年1月9日
  • 職業:公職人員
  • 出生地:東陽縣
  • 性別:男
生平,

生平

葛義才自幼在家鄉國小讀書,該國小只有初小,沒有高小。其父不捨得葛義才到城裡去念高小,故出資在家鄉興辦了一所國小,其父自兼校長,聘請優秀教師來校任教,讓兒子葛義才在該國小念高小。葛義才高小畢業後,考入縣立東陽中學。念國中一年級時,抗日戰爭中日軍進攻東陽縣,該校遷往後方,後來在山區復校。葛義才先後自縣立東陽中學初、高級部畢業。
1948年,葛義才自東陽中學畢業,原本準備報考杭州、上海一帶的大學。但到上海時,大學招生時間已過,他想到堂伯父葛之覃正在台灣任職,便到台灣投奔。堂伯父葛之覃在台灣先任台灣高等法院檢察處首席檢察官,後又任台灣高等法院院長。葛義才因到台灣的時間關係,未能當即入大學學習,乃希望堂伯父幫其在法院謀事。依照“邊遠省條例”的規定,有高中畢業學歷者即有資格在法院任書記官,葛義才本想讓堂伯父任命自己為書記官,但堂伯父為避嫌,未安排其入法院,轉而介紹他到新竹山林管理所(台灣林務局下轄單位)工作。
因為堂伯父是法官,故葛義才對法律工作產生興趣,決定以法律係為第一志願。他報名參加了中興法商學院、台灣大學的入學考試,皆獲錄取,其中前者是會計系,後者是法律系,他乃決定入台灣大學法律系。大二時,他開始兼任家教。在校期間,法律系主任是梅仲協,法學院院長先是薩孟武,後來是戴炎輝。他上過梅仲協、劉鴻漸、林紀東等老師的課。
自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後,1955年就業特種考試甲級一般行政組優等第四名及格,被分發到中國紡織公司任職。在通過一般行政考試後,葛義才先行去軍中服預備軍官役,為預備軍官第四期,在陸軍官校接受了六個月的軍事訓練。在陸軍官校結訓時,與孫立人的部隊一同接受蔣中正的校閱。結訓後,到軍法學校接受分科教育。1956年軍法特種考試軍法官考試等一名及格,獲得保全司令部軍法處處長李元簇召見。稍後,1956年司法人員特種考試推事檢察官考試中等第二名及格。通過此次考試者,入司法官訓練所第三期。該期本來為期一年,後來延長至一年半,這是谷鳳翔部長的決定。起初,他是“帶薪受訓”,在中國紡織公司領取薪水,但因延長訓練半年,中國紡織公司認為他結訓後恐怕要出任法官,不會再回中國紡織公司工作,於是告知其不再支薪,已發的薪水不再收回。葛義才以司法官訓練所第三期第一名的成績結業,被分發至台灣台北地方法院任候補推事。
1958年12月至1960年8月,葛義才任台灣台北地方法院候補推事。1960年8月至1961年4月,任台灣台北地方法院檢察處檢察官。1961年4月至1964年5月,任台灣台北地方法院推事。1964年5月至1965年2月,任台灣台中地方法院推事,調台灣高等法院台中分院辦事。1965年2月至1966年3月,任台灣台中地方法院推事兼庭長。民1966年3月至1967年9月,任台灣高等法院台中分院推事。1967年9月至1973年8月,任台灣高等法院簡任推事。1973年8月至1975年7月,任台灣高等法院台中分院簡任推事兼庭長。1975年7月至1980年7月,任台灣高等法院簡任推事兼庭長。1979年保舉最優人員,奉頒榮譽紀念章。
1980年7月至1983年12月,任司法院第一廳廳長。1983年12月至1986年12月,任台灣桃園地方法院院長。1986年12月至1987年5月,任台灣台中地方法院院長。1987年5月至1989年3月,任司法院副秘書長。1989年3月至1990年3月,任台灣高等法院台南分院院長。1990年3月至9月,任台灣高等法院台中分院院長。1990年9月至1993年2月,任台灣高等法院院長。他還曾任東海大學法律系兼任教授,法部司法官訓練所講座,司法官特考典試委員。
1993年10月至1996年10月,任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委員長,併兼代司法院秘書長職務至獲準辭去兼代職務。1996年10月至1997年12月,出任最高法院院長,屆齡申請退休。1997年,獲頒司法功績獎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