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瑞格·摩頓森1957年出生在明尼蘇達,3個月時隨父母到坦尚尼亞,十幾歲又回到美國。他原是登山家,1993年,他因救援同伴,攀登喬格里峰失敗,後被巴爾蒂人救起,從此和當地人結下深厚情緣。為兌現給巴基斯坦窮困的村莊建學校的承諾,他辛苦奔走,歷時12年,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地區建了60餘所學校。他目前是中亞協會負責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格瑞格·摩頓森
- 外文名:Greg Mortenson
- 別名:葛瑞格
- 國籍:美國
- 出生地:美國明尼蘇達
- 出生日期:1957年12月27日
- 職業:作家,登山者
- 畢業院校:南達科他大學
- 主要成就: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建了60餘所學校
2007年第11屆桐山環太平洋圖書獎 - 代表作品:三杯茶
葛瑞格 平生,《三杯茶》,
葛瑞格 平生
葛瑞格·摩頓森
Greg Mortenson
葛瑞格·摩頓森憑《三杯茶》與村上春樹分獲2007年第11屆桐山環太平洋圖書獎。
摩頓森是一個沉默低調、謙卑禮貌的人。他喜歡大自然,鐘情登山,喜歡默默工作,儘量避免成為他人的焦點。摩頓森曾形容自己像牛或者驢子。在牛和驢子的堅韌表征之下,隱藏著他行事的魄力、廣大無私的人道精神。 從1995年為巴基斯坦偏遠村落蓋了當地有史以來第一所國小,開啟了女童教育,到成立非營利的中亞協會(CAI),至2009年底,摩頓森已經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境內的偏遠地方,蓋了131所國小,就學人數約6萬,其中有4萬左右是女孩。 美國人說:“摩頓森的感人處在於他從不談自己。他把功勞和光環都送給了別人。”這樣“功成不居”,在現代世界確實已不多見。 但這不妨礙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地區人民對他的尊敬。一個有詩人性格的游擊隊頭目曾經指著環繞小城、漫山遍野的無數大小石頭對摩頓森說:“你看!看看這些山、這些石頭!這些山上死過無數的人,這些石頭,每塊邊上都死過我們的游擊隊員、志願軍和殉難的年輕人。我們不能讓他們白白犧牲。我們要用這些石頭蓋成學校。” 也有瓦罕遊牧族群的領袖情不自禁地在摩頓森面前跟阿拉禱告:“仁慈悲憫護佑蒼生的阿拉……雖然阿富汗的總統不肯照顧我們,答應了給我們糧食援助卻不守信諾,但是他擔起破碎國家的重任,我們還是要感謝他;感謝阿拉,這個喜歡爬山,願意幫我們蓋學校的美國人,他願意敬愛阿拉,聽從阿拉的教訓,點燃伊斯蘭族人教育的啟蒙之燈;感謝阿拉,這個美國人的助手們雖然有點不太正規有點怪……懇求阿拉保佑恩賜他們!” 摩頓森和他的助手,有著讓人動容的工作關係。因為他的辦校原則一直是:當地事,還是要當地人做主,外人只能在開始時協助。 摩頓森親昵地把他的工作夥伴稱為“賊十二”(Dirty Dozen),都是摩頓森“憑直覺”挑選來的。這12個粗壯的大男人背景各異,有的是前塔利班組織成員,有的是廚子,有的是計程車司機,有的是K2的登山救生員,有的相信身上應該隨時帶著手榴彈,有的是投機商人,其中好幾個離過婚,也有的娶了兩三個太太。他們多少都是社會上的“零餘人”,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對辦學有著莫大的熱情,對莫頓森有著“三杯茶”的忠誠和情誼。 摩頓森跟他們合作無間,賞識他們每一個人,讓他們發揮各自的才能。他們也對摩頓森投桃報李,用最大的忠誠保護他。有一次,摩頓森的太太帶著剛出生的嬰兒來訪,她在車裡敞開胸前衣服給孩子餵奶,一個年輕男子在屋外扒開窗戶偷看。賽瑟·貝格發現了,對這個男人一頓拳腳相加。 摩頓森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包括學生、甚至伊斯蘭教的教法說明官。
《三杯茶》
三杯茶 哲學 葛瑞格·摩頓森生於1957年,3個月大時,他就被父母帶到了非洲東部,在塔桑尼亞住了15年。他的父親,除了教書之外,還在非洲當地創辦了一所基督教醫院。她的母親也在當地籌辦了一所國際學校。15歲後,他隨父母回到美國。
1993年,摩頓森在攀登喀拉克顏山的第二主峰K2時迷路,流落到一個小村落。在那裡,帕米爾高原的村民照顧了他,讓他休養復原。在休養期中,他看見那兒的孩子沒有紙筆,沒有課本教室,只能用樹枝在地上學寫字,心有所動,答應了一個小女孩的請求,決定以後要為他們蓋一所學校。
就因為這樣一個承諾,摩頓森回到美國後,打了一年的護理工,加上籌募到的1.2萬美元,單槍匹馬再度回到巴基斯坦。這回他興致勃勃,用卡車運來了蓋房子用的水泥、石灰等。到了那兒他卻發現,要把這些建材運送到小村子裡,必須先搭一座橋。
從此,摩頓森開始了長達十多年的奔走籌款之路。他與當地村民建立互信,學習當地風俗文化,與地方勢力軍斡旋合作。經過多次的挫折,他終於從一個巴基斯坦老人那兒學到了“三杯茶”的哲學:“敬上一杯茶,你是一個陌生人;再奉第二杯,你是我們的朋友;第三杯茶,你是我的家人,我將用生命來保護你。”
這位目不識丁但非常有智慧的老人告訴摩頓森:重要的事情都是急不來的;人與人之間必須耐心傾聽對方,慢慢建立起友情的橋樑;就算一無所求地幫助別人,也必須先“喝三杯茶”,建立互信和共識。
之後,幾乎在建每一所學校的時候,摩頓森都經歷了“三杯茶”的過程。比如:取得塔利班組織的首肯、各派地方勢力的互信,隨時準備接受不同族群,包括他們和美軍部隊之間的傾軋暴力;此外還有天災、戰亂、資金短缺、人力不足等各種困難。2005年,巴基斯坦東北部喀什米爾地區發生大地震,6.5萬多人死亡,諸多建設工程因此停頓。摩頓森也被迫放下辦學項目,投入地震後的重建工作。之後,他又被美國軍隊延請去協助制定複雜的區域地圖。
在這“三杯茶”的過程中,摩頓森涉險的經歷也是不計其數。1996年,他曾被駐紮在巴基斯坦西北部的塔利班組織綁架8天。2003年,在只身前往阿富汗山區途中,他又踫到阿富汗軍閥開戰。槍火煙霧中,他藏身在一輛裝有發臭獸皮的卡車上,顛簸了8個小時,才逃出險區。他曾經受中東回教民眾的懷疑、美國中央情報局的跟蹤監測,還在“9·11”事件後,收到美國同胞的恐嚇,認為他幫助敵國,有違美國人民的感情。
經過17年的堅持、忍耐,不斷付出,摩頓森普遍受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地區的回教徒、軍事要人、游擊部隊、政府官員和各個不同族群部落頭目的信任。那些女童的家長們更是感謝他提供給回教世界的幫助。
其實,摩頓森的想法很簡單:中亞的衝突不能用軍事武力解決,要用書本、鉛筆、筆記本,那才是唯一幫助中亞地方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工具。
《三杯茶》是一本堪供借鏡反躬自省的好書,我們能為我們的孩子做什麼?我們能送給我們的孩子最寶貴的禮物嗎?我相信讀了這本書,會讓我們深思謙卑反省,“頑廉懦立”。是的,波斯俗諺:天空越暗的時候,你越能看到星辰。只要我們肯擇善固執,“莫忘初衷,善愛善愛。
敬上一杯茶,你是一個陌生人;
再奉第二杯,你是我們的朋友;
第三杯茶,你是我的家人,我將用生命來保護你。
一個人,一個承諾,一段辛苦漫長的旅程,許許多多人的愛心,一個美麗的承諾,終於實踐。
摩頓森把一次旅行化作了一個生命的承諾,從而改變了他在路途中所遇見的人的命運,並把這些美事通過文字將看似不相干的人拉在一起,娓娓道來,作者樸素的心便很快讓你跳進《三杯茶》的友情世界裡去,令你也嗅到茶的清幽香味。他教曉我們愛是怎么一回事,因為有了愛,他才在黑暗中看見星辰。這是一趟非比尋常的旅程,在這旅程上,不僅有他的腳步,也可以有你我的腳步,我們願意與摩頓森一起結伴同行嗎?——《中東現場》作者張翠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