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漢英

葉漢英

葉漢英,女,教授,曾任武漢市廣播電視大學化輕系副主任、主任;武漢軟體職業學院、武漢市廣播電視大學生化與環境工程系主任,武漢軟體工程職業學院、武漢市廣播電視大學環境與生化工程系總支書記、;國家職業技能鑑定高級考評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葉漢英
  • 性別:女
  • 職稱:教授
  • 教學經歷:《分析化學》、《儀器分析》等
武漢軟體工程職業學院,教學經歷,教學、科學研究,論文著作,獲獎榮譽,宿遷縣人民政府,

武漢軟體工程職業學院

湖北省高職高專“十一五”規劃教材(生物類)編委會副主任,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食品類規劃教材編委會副主任,湖北省化學化工學會色譜專業委員會委員;現任武漢軟體工程職業學院、武漢市廣播電視大學環境與生化工程系主任,《化學與生物工程》理事會理事。
葉漢英

教學經歷

主要從事分析化學教學,系統主講了《分析化學》、《儀器分析》、《無機與分析化學》,主講了《農科基礎化學》、《藥用分析》、《食品商品學》、《食品標準與法規》等課程。

教學、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杯芳高聚物新型固定相研究;富勒稀衍生物色譜固定相及其分子特性研究;現代遠程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研究;食品安全研究。
研究項目: 主持完成國家“十五”教育科學課題1項;先後主承擔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1項、國家教委博士點基金課題1 項、湖北省“十一五”教育科學重點資助課題及立項課題各1項、武漢市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1項、武漢市教育局教科研課題3項;主持完成武漢市教育局教科研課題1項、武漢市廣播電視大學教科研課題1 項;目前參與武漢市教育局教科研課題3項。

論文著作

先後在《分析化學》、《湖北大學學報》、 《湖北化工》、《現代遠距離教育》、《職業技術教育》、《糧油加工》、《實驗室研究與探索》等刊物上發表論文 26 篇,其中被SCI 收錄 2篇,核心期刊7篇。主編教材1部。

獲獎榮譽

2003年獲武漢市高校學科帶頭人稱號;2006年獲全國廣播電視大學優秀科學研究成果優秀獎;2008年獲武漢市高校教學成果二等獎、全國廣播電視大學優秀科學研究成果三等獎;2009年獲湖北省第六次優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獎(論文類)二等獎;2次獲校級研究成果(論文)獎。多次獲市教育局、院校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教師、先進個人榮譽。

宿遷縣人民政府

(1910-1979年)宿豫區大興鎮人。1931年畢業於淮陰中學高中師範科。後任宿遷縣立文昌閣國小教師、校長多年。1938年宿城被日軍侵占,學校停辦。1942年,葉漢英先後任宿遷縣東部地區的中學教師、運河特區中學副校長、宿遷縣文教科長。1945年主持文教科工作時,在大興、丁嘴一帶八個村試辦“教育實驗區”,辦起兒童班、成人班、婦女班。其辦學經驗在全縣推廣,並在《淮海報》上向全淮海地區介紹。1947年1月,隨華東建設大學附中北撤山東,任附中教乾班主任。是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次年春,任淮海教育幹校校委兼國小教師訓練班主任,8月,調任宿遷縣文教科科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宿遷縣人民政府秘書,1952年12月任副縣長,主管文教、工業等工作。他在主管文教工作時,平易近人,有學者風度,知識廣博,有“小博士”之稱。曾參與《宿遷志資料(1911~1949年)》的審定,為馬陵公園抗日紀念碑撰寫碑文,在文化教育界有很高的威望。
1957年,為發揮宿遷矽砂資源豐富優勢,宿遷提出了建設“玻璃城”的口號,由葉漢英主持籌建宿遷縣玻璃電力食品加工聯合廠。建一玻璃車間,1958年點火投產,生產白酒瓶。是年4月組建江蘇玻璃廠籌備處,他是江蘇玻璃廠籌備處成員,後來任副廠長、廠長。為掌握玻璃工藝技術專業知識,他常常自學至深夜。建廠前,葉漢英做了大量調查研究工作,在地、省、部之間反覆遊說,爭得江蘇玻璃廠在宿遷縣創建。籌建中,國家建工部認為宿遷石英砂含鋁量較高,不宜生產平板玻璃,通知該廠停建,欲另選廠址。為此他飯不思,睡不寧,深入現場實地考察、化驗,發現大粒砂含鋁低,可作平板玻璃原料,細砂含鋁高,可供陶瓷器皿廠使用,用篩選法分別使用,可達礦產綜合利用之效。並用此法選送樣品請大連玻璃廠試製成功,國家建工部因此決定仍將江蘇玻璃廠建在宿遷。從廠址的選擇到樓房的建造,從購置機械設備到技術人員的培養,無不傾注他的心血。他為江蘇玻璃廠的籌建,為宿遷玻璃工業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文化大革命”初期,葉漢英受到造反派錯誤批鬥和不公正對待,但他泰然處之。“文化大革命”後期,他到淮陰工作後仍念念不忘宿遷的玻璃工業,對江蘇玻璃廠1977年擴建十分振奮,作詩讚曰:“創始原難擴亦難,一年奮戰工程完。廠房建設尤優越,生產規模論倍翻。連棟高樓居戶喜,實現玻城似指彈。”直至他逝世前幾天,還打算蓋房於蘇玻附近,以時時親睹蘇玻的發展為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