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別名:青莖薄荷
- 中文學名:葉浮荒
- 界:植物界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唇形目
- 科:唇形科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採集加工,藥用,性味功能,用法用量,方例,化學成分,藥理,相關物質,
形態特徵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0.5-1.5米,莖四方形。單葉,互動對生,心狀卵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4.5-11厘米,寬3-6.5厘米,頂端尾狀漸尖,基部心形或平截,邊有粗齒。花淡紫藍色,唇形;輪傘花序排成密集筒形穗狀花序,頂生。小堅果卵狀長圓形,頂端有褐色硬毛。花期6-9月,果期9-11月。常栽培。
分布範圍
產於廣西桂平、天等、馬山、凌雲、隆林、羅城、融水、金秀等縣市;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山東、陝西、安徽、江蘇、浙江、廣東、福建、湖北、湖南、江西、四川、貴州、雲南等省區。
主要價值
採集加工
秋季采,陰乾備用。
藥用
性味功能
味辛,性微溫。
用法用量
9-15克,水煎服;外用水煎洗或搗敷。
方例
小兒牙疳 葉浮荒(藿香)鮮品適量,搗爛,少許研末,共調塗患牙根上。
化學成分
揮發性成分:霍香含揮髮油0.28%,主要成分為甲基胡椒酚,占80%以上。並含有茴香腦,茴香醛,檸檬烯,對甲氧基,桂皮醛,α-和β-蒎烯,3-辛酮,1-辛烯-3-醇,芳樟醇,1-丁香烯,β-欖香烯,β-?草烯,α-衣蘭烯,β-金合歡烯,γ-畢澄茄烯,菖蒲烯;還含有順式-β,γ-己烯醛[1]。黃酮類化合物:刺槐素,椴樹素,蒙花甙,藿香甙,異藿香甙,藿香精[2,3]。根含馬斯里酸即是山楂酸,齊墩果酸,3-O-乙醯基齊墩果醛,刺槐素,椴樹素,藿香甙,胡蘿蔔甙,β-谷甾醇,去氫藿香酚[4]。1-亞甲基-2,4α-二甲基-6,8-二羥基-5-甲氧基-7-,-1,2,3,4,9,10,10a-七氫-9-菲酮[1-methylene-2,4a–dimethyl-6,8-dihydroxy-5-methoxy -7- (1,1– dimethyl-hydroxy methyl)-1,2,3,4,9,10,10a-heptahydro-9-phenanthrone][5]。
藥理
- 抗菌作用 試管實驗藿香煎劑(8%~15%)對許蘭毛癬菌等多種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藿香乙醚浸出液(3%)及醇浸出液(1%)亦能抑制多種致病性真菌,水浸出液的抗真菌效力與煎劑相似;趾間毛癬菌在煎劑15%時方出現抑制,而乙醚浸出液於3%及醇浸出液於5%及水浸出液於10%等濃度時均呈抑制作用,因此藿香的浸出液比煎劑抗菌力強[1,2]。
- 抗病毒作用藿香中的黃酮類物質具有抗病毒作用[3]。
相關物質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0.5-1.5米,四棱形,粗達7-8毫米,上部被極短的細毛,下部無毛,在上部具能育的分枝。葉心狀卵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4.5-11厘米,寬3-6.5厘米,向上漸小,先端尾狀長漸尖,基部心形,稀截形,邊緣具粗齒,紙質,上面橄欖綠色,近無毛,下面略淡,被微柔毛及點狀腺體;葉柄長1.5-3.5厘米。輪傘花序多花,在主莖或側枝上組成頂生密集的圓筒形穗狀花序,穗狀花序長2.5-12厘米,直徑1.8-2.5厘米;花序基部的苞葉長不超過5毫米,寬約1-2毫米,披針狀線形,長漸尖,苞片形狀與之相似,較小,長約2-3毫米;輪傘花序具短梗,總梗長約3毫米,被腺微柔毛。花萼管狀倒圓錐形,長約6毫米,寬約2毫米,被腺微柔毛及黃色小腺體,多少染成淺紫色或紫紅色,喉部微斜,萼齒三角狀披針形,後3齒長約2.2毫米,前2齒稍短。花冠淡紫藍色,長約8毫米,外被微柔毛,冠筒基部寬約1.2毫米,微超出於萼,向上漸寬,至喉部寬約3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先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較寬大,長約2毫米,寬約3.5毫米,平展,邊緣波狀,基部寬,側裂片半圓形。雄蕊伸出花冠,花絲細,扁平,無毛。花柱與雄蕊近等長,絲狀,先端相等的2裂。花盤厚環狀。子房裂片頂部具絨毛。成熟小堅果卵狀長圓形,長約1.8毫米,寬約1.1毫米,腹面具棱,先端具短硬毛,褐色。花期6-9月,果期9-11月。
各地廣泛分布,常見栽培,供藥用。蘇聯,朝鮮,日本及北美洲有分布。
全草入藥,有止嘔吐,治霍亂腹痛,驅逐腸胃充氣,清暑等效;果可作香料;葉及莖均富含揮發性芳香油,有濃郁的香味,為芳香油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