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氏家廟(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宗祠)

葉氏家廟(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宗祠)

廈門葉氏家廟原名郡馬府,位於廈門同安區大同街道辦事處岳口村鋪前佛子崗嶺下,始建於唐朝,原來是南陽佛嶺始祖葉洙的卜居地,宋淳佑八年(1248年)皇室郡馬葉益建成郡馬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葉氏家廟
  • 地理位置:廈門同安區
  • 創建年代:唐朝
  • 著名人物:葉洙
簡介,傳統建築,地圖信息,

簡介

據考證,佛嶺葉氏始祖葉洙,是唐朝懿宗鹹通庚辰科進士,官至大學士,早年住在江西,在龍紀元年(889年)入閩,佐閩王理朝政。而郡馬爺葉益是佛嶺葉氏八世,宋淳佑間娶宋魏王之妹越桓而被封為郡馬,因此在此地興建郡馬府。明初修復後改為祀奉列代祖先的家廟,以其擁有的公產(黃地的田業及七宮八池)得以維持歷代縣內外佛嶺裔孫朝拜的“聖地”。1992年郡馬府由海內外葉氏後代重修、重建。1996年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公布為廈門市第一批涉台文物古蹟。

傳統建築

郡馬府一眼就能讓人感覺出它與閩南傳統建築的不同,有明顯的皇家風格。首先是家廟前有三道照牆,是皇家獨有的氣派。其中第一道照牆上有一幅麒麟的浮雕,已經有些斑駁了,據介紹,由於古代的工藝已經失傳,無法修復,只能在浮雕上面搭個頂棚加以保護。過了三道照牆,走近家廟,引人注目的,不是門上高掛著的“郡馬府”招牌,而是大門前一塊及膝高的朱漆大門檻,充分顯示主人地位的尊崇。記者試著跨進門去,還真有點難度,這才實實在在地體會到什麼叫做“難跨高門檻”。家廟內的建築則與閩南傳統建築類似。
據介紹,郡馬府雖經歷代重修,但布局上仍保留原有的基本模式,1992年重修時也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許多建築構件,尤其家廟保存較好,是同安規模較大,始建年代較早的宗祠。家廟門前有座小橋,橋下竟是活水,水流似動非動,深不可見底。水在中國,代表著智慧和財富,郡馬府最具研究及借鑑價值的,就是橋下的九曲涵了。九曲涵的水引自附近的梅山,經過池塘沉澱變為清水,經過九曲十八彎,流經家廟門前,再流往葉池、龍舟池,從建成到現在也只清理過幾次。九曲涵的水工建築,是獨一無二的,已經載入了中國古代建築史。
清代康熙之後,葉氏族人移居台灣,今已遍布全島,尤其集中於台北、新竹、苗栗、嘉義、台南等地,成為台灣二十大姓之一。台灣現有21萬葉姓子孫,其中三分之二是同安籍,都是郡馬府的後代子孫。1992年修復郡馬府花費近60萬,台灣葉姓子孫就捐贈了30萬左右。台灣全台葉姓祖廟現任董事長葉明壽,是佛嶺第28世裔孫,年年都來同安郡馬府祭祖,葉明壽曾說,其祖松麟公渡台建立家業基礎後,為追思祖宗,懷著為人嗣當知其木葉本同源流之意,派子孫前來同安謁祖,並帶回“佛嶺葉氏族譜”。目前郡馬府已是佛嶺葉氏台灣子孫尋根謁祖之地。

地圖信息

地址: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洪塘頭一里335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