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斑線蟲

葉斑線蟲

珠蘭葉斑線蟲病主要為害珠蘭葉片。在受侵初期,葉面先出現褪綠小點,葉背相應部位微紅,葉背葉脈稍隆起,隨著病斑的擴大,葉面和葉背都變為棕紅色至褐色病斑。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發生規律,危害特點,形態特徵,防治方法,

基本信息

名稱:葉斑線蟲
學名:金粟蘭
類屬:蘭科

發生規律

草莓芽線蟲可以全年連續地在珠蘭頂芽和腋芽記憶體活,以頂芽和第1、2腋芽帶蟲最普遍。蟲芽數量和芽內線蟲數目以10月至翌年3月較多,以12月最多。據報導,帶蟲芽平均每芽帶蟲16條以上,芽內所帶線蟲有死有活,活蟲多於死蟲;活蟲中有成蟲也有幼蟲,成蟲顯著多於幼蟲;成蟲中雌雄比約為2.5:1。帶蟲芽不表現明顯的症狀,線蟲在芽內只潛伏於芽鱗之間,芽的組織內部沒有線蟲。看來,芽基本上不是草莓芽線蟲的取食對象,而只是它的棲息地和越冬場所。此外,草莓芽線蟲還可以在地表或埋人土中的珠蘭病葉殘體內越冬。
人工接種表明,草莓芽線蟲通過氣孔侵入珠蘭葉片組織內,侵入常集中於接種葉片的某一小區。接種24小時後,這些小區會成為凹陷的小斑,小斑上下表皮完整,線蟲在葉肉薄壁細胞之間蔓延。病斑邊緣的葉肉組織中,線蟲及卵較為密集,有時甚至糾纏成團。病葉遇水後,葉片組織內的線蟲再從氣孔中逸出,頭部先出,與侵入時方向相反,逸出線蟲藉助於葉片表面水膜和雨水的飛濺而傳播。水膜是草莓芽線蟲傳播、侵染並引起病害流行的必要條件。珠蘭栽培於我國南方溫暖潮濕的氣候條件下,在蘇、皖冬前至早春,要將珠蘭移入室內防寒,並經常噴水,以至常在3~4月形成發病高峰。

危害特點

珠蘭即金粟蘭(Chloranthus spicatus)是一種盆栽茶用香料作物。珠蘭葉斑線蟲病在安徽歙縣、江蘇南京、揚州等地嚴重流行。
珠蘭葉斑線蟲病主要為害珠蘭葉片。在受侵初期,葉面先出現褪綠小點,葉背相應部位微紅,葉背葉脈稍隆起,隨著病斑的擴大,葉面和葉背都變為棕紅色至褐色病斑。病斑的擴展受葉脈的限制,因此,多數病斑呈多角形。雨天病斑呈水漬狀。兩個或多個病斑可以癒合成一大病斑,最後病葉提早脫落。安徽當地花農將這種病稱為“落葉鬼”。重病株枝弱葉稀,開花甚少,幾乎完全失去經濟價值,只好將其毀掉。例如由於珠蘭葉斑線蟲病的為害,1984年安徽歙縣三花大隊共毀掉3 000多盆珠蘭,經濟損失約20萬元。

形態特徵

珠蘭葉斑線蟲病由滑刃目,滑刃屬的草莓芽線蟲(Aphelenchoides fragarae)引起。蟲體細長,死態近直。頭架輕度骨化。唇區幾乎不縊縮。側帶約占1/7~1/6體寬,刻線4條。13針11.3~12.6μm,基部球小但很明顯。食道前體部細長,中食道球大,幾乎占滿體腔,食道腺從背面覆蓋腸端,為滑刃型食道。排泄孔與神經環相對。單卵巢,前伸;卵母細胞單列;陰門橫裂,陰唇微突起。受精囊長卵狀,內含精子。後陰子宮囊寬囊狀,占肛陰距的53%,相當於10.6個體寬,並常有大量精子。尾長圓椎形,端生單刺尾尖突,多腹位,有時中位。雄蟲發生多。蟲體前體部基本上與雌蟲相似,死態尾部彎曲約90°。單生殖管,前伸;精母細胞單列。交合刺玫瑰刺狀,頂尖和喙突中等大小,背枝17μm,背枝長於腹枝。尾尖突單刺,腹位。
這種草莓芽線蟲除侵染珠蘭外,經人工接種尚能誘發草莓矮縮,引起菊花、四季海棠、牡丹和及己(Chloranthus serratus)葉斑病

防治方法

珠蘭葉斑線蟲病較難防治,在病區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曾採用多種殺蟲劑葉面噴撒,也難於奏效。目前尚未發現抗病品種。及時清除重病株和病株殘體,不時摘除輕病株上的病葉,均可減輕病害發生與蔓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