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葉廣芩,1948年10月生於北京市,滿族葉赫那拉氏,中共黨員,西安市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中學就讀於北京女一中,後考入北京七二一護校,1968年分配來西安,在黃河廠衛生科任護士。1983年調入《陝西工人報》,任副刊部主任,同年進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專業函授部學習。1990年至1992年,在日本千葉大學法經學部學習。1995年調入西安市文聯,在創作研究室任專業作家。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陝西作家協會理事,西安文化藝術聯合會副主席,西安作家協會副主席,西安市政協委員,西安培華學院女子學院院長。
身世
葉廣芩,1948年生在北京,祖姓葉赫那拉,中學就讀於北京女一中,1968年分配到陝西當護士、記者。1990年在日本千葉大學學習。
鮮明個性
平素愛穿一襲與眾不同的素色旗袍,舉手投足優雅沉靜,使人覺得她正款款從歷史深處走出來。在浙江紹興舉辦的第二屆魯迅文學獎頒獎典禮上,她就這樣穿著一襲旗袍站在領獎台上。和藏藍旗袍相稱的還有耳垂上的同色飾物,恰到好處,端肩挺胸走路,像個大家族調教出來的。葉廣芩更是直率的坦陳凡是領獎的時候都會身著旗袍上台,一則,旗袍是
中國民族的服裝,她要表現中國傳統女性的魅力;二則,身為滿族的她願意推廣並且深深喜歡著自己的民族服裝,她要為她的民族爭光。
但是在央視《
百家講壇》的舞台上,葉廣芩也表示自己其實蠻反感媒體對她“格格作家”“出身貴族”的渲染,她直言她其實是陝西是一個最平民化的作家,一個最平易近人的人,能夠在深山老林里一呆幾年,無論環境多么艱苦,而很多號稱貧民出身的作家被她邀請進山小住的時候,卻總是探詢山中的住宿條件,招待規格,讓這個出身貴族的作家反而百思不得其解。至於社會上形成的“格格熱”,葉廣芩更是一幅滿不在乎的樣子,它熱就讓它熱去好了,反正它有涼的時候,順其自然吧。
主要作品
1986年 乾清門內 未來出版社
1990年 戰爭孤兒 華岳文藝出版社
1998年 注意熊出沒 山東文藝出版社
1998年 沒有日記的羅敷河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9年 風也蕭蕭 雨也蕭蕭 北京出版社
2001年 採桑子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2001年 全家福 北京出版社
2001年 琢玉記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2年 夢也何曾到謝橋 華山文藝出版社
2002年 誰翻樂府淒涼曲 新世界出版社
2004年 老虎大福 太白文藝出版社
2004年 黑魚千歲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2004年 老縣城 中國工人出版社
2005年 日本故事 崑崙出版社
2007年 青木川 太白文藝出版社
2007年 逍遙津 文化藝術出版社
2009年 豆汁記 中國盲文出版社
2010年 老縣城 (全彩圖文版) 西安出版社
2010年 葉廣芩散文選:頤和園的寂寞 西安出版社
2010年 葉廣芩短篇小說選:山鬼木客 西安出版社
2011年 醉也無聊 浙江文藝出版社
2012年 狀元媒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2012年 小放牛
2013年 黃連·厚朴 重慶出版社
2016年 貴妃東渡作家出版社
家庭題材的小說《本是同根生》《誰翻樂府淒涼曲》、《黃連厚朴》以及長篇小說《全家福》《乾清門內》《
採桑子》《
青木川》等。
日本題材的小說《日本故事》,紀實題材的《沒有日記的羅敷河》、《琢玉記》等。
所獲獎項
長篇紀實文學《沒有日記的羅敷河》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
2017年12月,作品《苦雨齋》榮獲第十七屆百花文學獎中篇小說獎。
作品簡介
《全家福》
《全家福》以不為人們熟悉的古建行業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北京
四合院中古建家族近半個世紀的生活狀態和滄桑變化。平民化的小四合院,古建隊長
王滿堂和他的兩位妻子、三個子女,以及鄰居泰然豁達的國民黨軍醫周大夫,熱心助人的治保主任春秀嬸等等,演繹了一出跨越新中國成立初期、“大躍進”、“文革”、改革開放、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悲歡離合,以風趣幽默的京味語言表現了時代變遷中北京百姓的平凡故事。
作者娟秀細膩的筆觸,刻畫了一群性格鮮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生性耿直,以"平如水,直如線一為人生準則的古建隊長王滿堂,傾心顧家,對兒孫呵護備至而耗盡心力的大妞,熱心助人卻時刻不忘"敵情"觀念的治保主任劉嬸,時乖命蹇卻對生活泰然達觀的周大夫,以及柱子,刨子,門墩,墜兒等年輕人.小說在社會嬗變中展開故事,深化了愛國愛家,熱愛生活,數愛生命的主題.其情節曲折生動,語言風趣幽默.全書處處表現著北京人對生活,對世事的積極態度和達觀性情,為我們展開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市民生活風俗畫卷,讀來饒有韻味,回味無窮。
《採桑子》
《採桑子》是一部講述民國以來滿族貴胃後裔生活的長篇小說,是一幅描摹人物命運、充滿文化意蘊的斑斕畫卷,是一曲直面滄桑、感喟人生的無盡輓歌。清已降,大宅門兒里的滿人四散,金家十四個兄妹及親友各奔西東:長子反叛皇族當了軍統,長女為票戲而痴迷;次子因蕭牆之禍自盡,次女追求自由婚姻被逐家門……一個世家的衰落 一群子弟的遭際,形象地展現了近百年間中國歷史的風雲,社會生活的變遷與傳統文化的嬗變,令人思緒綿綿。
“採桑子”本為詞牌,此書名借用之。滿族著名詞人
納蘭性德所著《採桑子·誰翻樂府淒涼曲》,曾被
梁啓超先生贊為“時代哀音”,稱其“眼界大而感慨深”,此書亦然。寫沒落而不頹放嘆滄桑終能釋懷,娓娓道來,不瘟不躁,實有大家遺風。其“京味”,較之一般“京味小說”更為濃郁、醇厚,是從生活深層涌流出來的上層老北京的情趣與意蘊,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青木川》
《青木川》以古鎮青木川作為小說的背景,以“土匪”魏富堂的傳奇經歷為主線,從
青木川鎮解放前夕戰亂寫至改革開放的今天,以這片神秘的土地跨越五十多年的時間變遷來見證歷史變革中的功過。他是土匪,卻興修水利、架橋修路造福人民;他目不識丁,卻蓋建學校,重視教育,希望青木川的後人讀書識禮;他種植大煙,卻只銷往外地,不允許當地人抽;他娶了六房太太,個個有故事...... 一個偏僻閉塞的小鎮被這個“土匪”改造為一片富庶繁華的熱土。小說在情節曲折動人的愛與恨、生與死、正義與邪惡、浮華與沒落的“土匪”戲後,蘊涵著更深層的人生哲理及人性呼喚。同時,在描寫歷史變遷中反映現代人思想的困惑以及文物、建築保護和開發的兩難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