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川頭村

葉川頭村

葉川頭村位於處州糧倉的松古盆地北部邊緣,東南距縣城14公里。轄葉川頭、大橋頭2個自然村,葉川頭為村委會駐地。葉川頭建村於明正統年間(1436~1449),大橋頭系1976年後逐步形成。全村以葉、劉、王、吳姓為多。其中葉姓占45%左右,是明靖難之役中隨建文帝西走四川的葉雪庵的後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葉川頭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處州糧倉的松古盆地北部邊緣
  • 村內資源:鍺、芒硝
概況,發展歷史,建設,榮譽,

概況

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赤壽鄉葉川頭村∝
葉川頭村位於處州糧倉的松古盆地北部邊緣,東南距縣城14公里。轄葉川頭、大橋頭2個自然村,葉川頭為村委會駐地。
葉川頭村歸松陽縣管理、與大川村、朝陽村、黃山頭村同鄉,物華天寶,社會和諧穩定,風景秀麗
村內企業:預製廠、地毯廠、榨油廠、塑膠包裝製品廠、床上用品廠、電桿廠
主要農產品:小青南瓜、火龍果、胡蘿蔔
村里單位:葉川頭村糧站
清屬布和上鄉敦厚里九都,民國時屬萬壽鄉,1949年後屬赤壽鄉(人民公社)。

發展歷史

自明代建村以來,葉川頭以單一的糧食經濟支撐著村民的生活。生產水平低下,糧食產量低,逢上災歉,村民生活大都陷於糠菜半年糧的境地。1949年後,糧食產量逐步提高。1976年糧食產量創歷史最高水平,平均畝產899公斤,人均近千公斤,人均收入僅百元。但仍然是典型的高產窮隊,有食無錢,生活水平無法跨上新台階。1976年冬,大隊黨支部提出讓大田打糧,向荒山要錢的口號,帶領村民開發村東20畝荒山,種上了柑桔。1979年,又開發了集體柑桔園120畝。1982年投產,當年產值1.42萬元。到1985年,140畝地的柑桔產量達13萬公斤,總產值約14.22萬元,每畝收入達1000多元。到1992年,全村共開發果園598畝,其中個人承包350畝,種植品種從單一的柑、蜜桃,發展到白梨、黃桃臍橙胡柚等;產量最高的1986年達49.6萬斤,產值近28萬元。自1982年起僅柑桔一項,村集體收入達150多萬元。葉川頭成了松陽柑桔的主要產地。
自80年代開始,開發茶園80畝,其中種植浙江省優質名茶銀猴茶28畝,是松陽銀猴茶的主要產地,年產量在500公斤左右;50畝高產茶園每年產茶250擔,茶葉年收入在17萬元以上。全村1711畝山地除600畝桔園、80畝茶園和700多畝封山林外,村集體管理的270畝杉木速生豐產林,連續5年在鑑定驗收中被評為全縣第一,被林業部門譽為麗水全地區少見的高質量速生豐產林基地。

建設

葉川頭在大力開發荒山的同時,及時調整農業生產結構,把目標瞄向松陽傳統出口產品--曬紅煙。自1987年起,菸葉種植面積連續五年全縣第一。到1992年,6年共向國家投售菸葉4445擔,收入53.34萬元,僅此一項,每年人均收入達120元。
糧豐林茂,茶香果甜,葉川頭髮了,總收入和人均收入分別從1982年的17.38萬元和138元上升到1992年的122.9萬元和880元。葉川頭村生產條件的改善,首先從引入高壓輸電線路開始。1982年,投資3萬餘元架起了高壓輸電線路。繼而開辦了糧食加工廠和茶廠。
葉川頭對外聯繫的主要通道--上梧公路,原先路基僅寬3米,路面破損嚴重。1986年和沿線各村聯合集資對公路進行改造,第一期投資達數萬元。1987年起,每年村里撥出專款近萬元用於公路養護。改造後的上梧公路路面寬4米,路面平整,坡度平穩,裝運茶葉、柑桔的大小卡車可直通茶園、桔山。
桔園投產後,產量逐年上升,但常因乾旱影響柑桔的穩產高產,為儘可能減少因山地缺水造成的損失,1988年11月村黨支部、村委會決定以村集體資金18.6萬元興建柑桔山噴灌設施,1989年5月投入使用,為全縣最大噴灌設施。整個設施包括2台37千瓦的電動機,揚程80米、流量119.28立方米 小時的揚水泵,總長7公里的管道和147個噴頭。有效噴灌面積270畝。此後,村柑桔園再無乾旱之虞。
葉川頭地處梧桐源山口外,山洪泛濫歷來是村裡的一大禍害,十餘年來,村里每年都投入人力物力疏竣河道,修築堤壩。僅1991年就投資10多萬元,在村邊幾個主要河道修築了塊石漿砌的防洪壩。1987年以來先後修築的防洪壩總長1500多米,土石方近萬立方米,現在已基本解除洪水威脅。
葉川頭村
葉川頭村建築
為了保證糧食生產持續穩產高產,10年來,還修整一條三面水泥砌刷的農田灌溉渠道,總長494米,全村近900畝農田已全部實現自流灌溉、旱澇保收。

榮譽

村黨支部自1984年起連續7年被評為縣先進黨支部,1985年被評為麗水地區先進黨支部。葉川頭村,1986、1988年被命名為松陽縣文明村,1987年被命名浙江省文明村。村黨支部書記葉子福1987年被評為浙江省勞動模範,當選為第七屆浙江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