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46年建村國小。1987年村集體投資5萬元,修建新校舍18間,校園面積8000平方米。到2002年,全村考入各類大中專院校者32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100公斤左右,生活只能半年糠菜半年糧。解放後,村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3000元,有運輸車8輛,拖拉機125輛,機車110輛,彩電250台,電話153部,電冰櫃110台。 村莊建設建國前,村內街道不整,雨後一片泥濘,村內全是草房。1980年,村統一規劃街道,建立新房區。2002年,80%的村民住上寬敞明亮的新瓦房,人均住房面積達到24平方米。 集體福利1980年投資8萬元,全村用上了電網供電。1984年,購買電影放映機1台,活躍民眾的文化生活。1990年,投資12萬元修建自來水工程,戶戶用上了自來水。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2年,葉洪桂由李明齋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葉家村第一名黨員。同年5月成立黨支部,葉洪桂任黨支部書記。在黨支部領導下,本村成立了農會等民眾組織,先後開展了土改、複查、減租減息運動。1948年,組織20名民工參加解放濟南、淮海戰役的支前工作。1949年10月黨員身份公開,全村有21名黨員。2002年,全村有黨小組5個,黨員55名。曾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葉洪桂、葉長興、葉玉寶、葉洪泮、葉洪尚、葉洪正、葉永令、葉德光、葉德洲、葉洪品、葉春東。2000年起,葉延春任黨支部書記。村支部多次被中共海陽市委評為先進黨支部。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2年成立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8月,大隊管委會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復稱大隊管委會。1984年,始稱村民委員會,下設民政、調解、民兵、治安、婦女等組織。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葉洪貴、葉洪志、葉洪桃、葉洪福、葉青林、葉世盛、葉永令、葉德洲、葉洪雯、葉青明、葉德洲、葉延春。1999年4月,葉德洲當選首任直選村委會主任。2002年4月,葉延春當選為村委主任。
地圖信息
地址:煙臺市海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