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姜瑜

葉姜瑜

葉姜瑜,1963年5月生,男,博士重慶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副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葉姜瑜
  • 畢業院校:重慶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任職院校:重慶大學
社會兼職,人物經歷,學術成果,項目,論文,出版物,專利,參與會議,

社會兼職

教育部高校微生物學骨幹教師,重慶市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微生物學)後備人選,重慶市政府“科技諮詢專家(微生物學)”,重慶市高等學校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重慶市微生物學會、重慶市遺傳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微生物學會、中國菌物學會會員,重慶大學“985”科研骨幹。

人物經歷

1980年-1984年 西南師範學院生物系 本科生
1984年-1988年 西南師範大學生物系 助教
1988年-1989年 復旦大學微生物系碩士研究生班 進修
1996年-1999年 西南大學生科院微生物學教研室 講師,碩士
1997年-2002年 西南大學生科院微生物學教研室 主任、副教授
2002年- 現在 重慶大學城市與環境工程學院 副教授、環境工程博士

學術成果

項目

[1].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2013ZX07104004)“三峽庫區小江漢豐湖流域水環境綜合防治與示範”,2013年-2016年,3500萬元,子課題負責人,“漢豐湖流域污染減排方案與重點企業減排技術示範”,進行氮磷減排的研究與示範工程。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課題(51136007)“多相光生化轉化過程中的界面行為及能質傳遞強化”, 2012年-2016年,290萬元,子課題負責人,“微生態環境中信號分子傳遞與微生物生長代謝調控”,研究固體基質表面微生態環境中信號分子傳遞與生物膜生長代謝的調控。
[3]. 重慶市科技攻關重點項目(cstc2011ggB20001)“黑臭河流組合式生物原位修復技術研究與示範”, 2012年-2014年,40萬元,主研,負責機理研究、菌劑開發和技術組合等。
[4].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008ZX07315-003)“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2008年-2010年,1500萬元,子項目專題負責人,“基於發光菌QS系統發光指征的有毒污染物快速監測技術”,負責研究發光菌QS系統的發光特徵、基因表達與毒物影響的相關性等。
[5]. 國家三峽建設委員會“庫區典型次級河流水華應急處置技術試點示範項目:溶藻菌劑作用機理及規模化生產”,2009年-2011年,子課題負責人,承擔溶藻細菌開發、溶藻機理研究、規模化生產及分子生態學研究。
[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90510020)”光生物制氫中光生化轉化和傳輸機理”. 200萬元,2006年-2009年,子課題負責人,“產氫紫色非硫細菌的微生物生態學及光生化動力學研究”,承擔高產氫菌株的篩選、鑑定和誘變及其分子生態學研究等工作。
[7]. 重慶市自然科學基金(CSTC-2007BB6160)“產氫紫色非硫細菌的微生物分子生態學研究”,2007年-2009年,項目負責人,承擔課題全面管理協調和微生物生態學研究。
[8]. 三峽庫區水環境安全與生態環境重慶市市級重點實驗室開放項目“三峽庫區難降解有機污染物的共代謝種群研究”, 2006年-2008年,項目負責人,承擔課題全面管理協調和微生物菌劑的研究。
[9].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41101457)“河流沉積物中多環芳烴的微生物可利用性及其生物降解效能研究”,2012年-2014年,主研。
[10].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0378095)“基於理想流態的城市污水處理反應技術研究”, 2003年-2006年,主研,承擔污水反應器內微生物分離、鑑定和未能培養微生物和微生物生態學研究。
[11]. 重慶大學骨幹教師基金課題(No.716411045)“含氯有機污染環境中不可培養微生物研究”,2003年-2006年,項目負責人,承擔課題全面管理協調和微生物分離、鑑定和未能培養微生物研究。
[12]. 重慶市科委項目“產透明質酸菌株的篩選與特性研究”,1999年-2002年,項目負責人,承擔課題全面管理協調和微生物分離、鑑定和特性研究。
[13]. 重慶市科委項目(No.2000-6400)“微生物降解聚酯醯胺的機理研究”,2000年-2003年,項目負責人,承擔課題全面管理協調和微生物分離、鑑定和機理研究。

論文

[1]. 葉姜瑜, 黃凌, 張永蓮, 陳宇, 陳剛才. 一株低溫高效植物油降解菌的馴化篩選及固定化研究. 安全與環境學報, 2012,(2):41-44
[2]. 葉姜瑜,竇建軍. 利用常規鑑定方法和Biolog快速鑑定方法鑑定產脂肪酶菌株。重慶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 26(5): 24-27
[3]. 葉姜瑜, 沈秀紅, 王琳, 竇建軍. Bio-SR工藝去除硫化氫氣體的研究. 環境工程學報,012, 6(2): 584-588.
[4]. 葉姜瑜,王琳,李書鉞,翟俊,何強. 保護劑對費氏弧菌凍乾粉復甦及毒性檢測的影響. 安全與環境學報, 2011, 11(3): 5-8.
[5]. 葉姜瑜; 陳宇; 李書鉞; 翟俊; 何強; 舒為群. 青海弧菌Q67自體誘導物的檢測及其對菌體發光的影響. 微生物學通報, 2011, 38(6): 903−907.
[6]. 葉姜瑜; 張將; 鐘以蓉. 回響曲面法最佳化溶藻細菌發酵條件的研究. 安徽農業科學, 2011, 39(23):14256-14259.
[7]. 葉姜瑜 鐘以蓉 俞嵐 李文娟. 一株水華魚腥藻溶藻菌的分離鑑定及菌藻關係初探. 安徽農業科學, 2011, 39(29):18121-18124.
[8]. Jidan Liu, Jiangyu Ye. Screening of Algicidal Bacteria in the Lake and Study on Their Algae-lytic Effect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ublic Health (EPPH2011). (EI檢索)
[9]. 葉姜瑜,丁維, 何強, 孫興福. TISTD反應器中菌群結構及生態變化. 土木建築與環境工程, 2011, 3(1): 155-160. (EI檢索)
[10]. 葉姜瑜, 李書鉞, 陳宇, 王琳.一種水質毒性檢測儀前置放大電路設計. 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理工卷, 2010, 03.
[11]. 葉姜瑜, 王雲仙, 何強, 翟俊, 王勇, 劉濤. 水源熱泵影響下的湖水細菌和藻類的動態變化. 重慶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 2010, 24(7):23-29.
[12]. 鄧文武, 葉姜瑜, 秦艷, 廖強. 類球紅細菌利用混合底物光合產氫特性研究. 環境科學與技術, 2010, 11.
[13]. 葉姜瑜, 劉濤, 翟俊, 何強, 王雲仙, 廖強. 產氫光合細菌PHB合酶活性的一種檢測方法.重慶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 24(2): 24-28.
[14]. 葉姜瑜,劉靖,廖強. 混合培養對沼澤紅假單胞菌產氫及代謝影響. 環境科學與技術,2009,32(1): 59-62.
[15]. 苗艷,葉姜瑜,王圖錦,廖強. 類球紅菌自誘導物合成酶基因cer I的克隆及其原核表達. 生物技術通報,2009. 6: 147-150.
[16]. 殷幼平,張寶鵬,廖強,葉姜瑜,田遠明,王中康. 沼澤紅假單胞菌高效產氫hupL缺失突變株的構建. 中國環境科學,2009, 29(4): 413-418.
[17]. 王中康,胡小容,廖強,葉姜瑜,張寶鵬,殷幼平. 幾株紫色非硫細菌的分離鑑定與產氫特性分析. 套用與環境生物學報,2009, 15(1):120-124.
[18]. 張亞峰, 葉姜瑜, 秦艷. 高效降解焦化廢水細菌的篩選. 水處理技術, 2009, 35(9): 15-18.
[19]. 葉姜瑜, 張亞峰, 徐代平. 複合菌劑對焦化廢水的降解及其特性研究. 工業水處理, 2009, 11.
[20]. 葉姜瑜, 李文娟, 張英, 廖強. 信號分子對類球紅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碳代謝利用的影響. 生態環境,2008, 17(5): 1991-1995.
[21]. 張英, 葉姜瑜, 廖強. 自體誘導物對類球紅菌飢餓存活的影響. 現代農業科學, 2008, 15(3): 43-48.
[22]. 葉姜瑜, 王圖錦,羅固源等. ERIC-PCR指紋圖譜技術對低溫下SUFR反應器中菌群結構分析. 環境科學學報, 2008, 28(1): 101-107.
[23]. Jiang-Yu Ye, Jing Liu, Fang-Ying Ji, Qiang Liao, Xi Wang.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of Water Pollution Treatment in the City of Chongqing, Upstream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in China. Bioinformat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008. ICBBE 2008.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2008, 5.(EI檢索)
[24]. 葉姜瑜, 王圖錦, 吉方英等. 指紋圖譜技術跟蹤SUFR反應器恢復運行期間菌群變化. 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 29(10): 147-151.
[25]. 葉姜瑜,羅固源,王圖錦,等. 近自然純培養法對細菌培養的初步研究. 微生物學報,2005,45 (5):802-804.
[26]. 葉姜瑜,羅固源. 微生物可培養性低的生態學釋因與對策. 微生物學報,2005, 45(3):478-482.
[27]. 葉姜瑜,羅固源,吉芳英,等. 污水生物處理功能微生物的多樣性. 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 28(10): 119-123
[28]. YE Jiang-yu,XIAO Xun-yan,LI Kun-pei. Microbiological Detection on Degenerative Low-Sugar Preserved Vegetables (English).西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5. 30(3):520-524.
[29]. 王丹雲,羅固源,葉姜瑜,等. SUFR系統中微生物菌群生態功能的試驗分析。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8(5):130-135.
[30]. 葉姜瑜,羅固源. 未培養微生物的研究與微生物分子生態學的發展. 微生物學通報, 2004, 31(5):111-115.
[31]. YE Jiang-yu, LUO Gu-yuan, HE Chuan. Study on the exploitation of Biomass Energy i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03, 10.
[32]. 葉姜瑜, 羅固源. 遺傳指紋圖譜技術對微生物群落的分析研究. 重慶大學學報, 2003, 26(3): 147-153.
[33]. 葉姜瑜, 魏靜, 陳懷輝. 聚酯醯胺多聚物的微生物降解初步研究. 貴州大學學報, 2003, 20(3): 306-310.
[34]. 葉姜瑜. 紫芝子實體多糖的分離純化研究. 菌物學報(中國菌物學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全國第六屆菌物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2003, 220-225.
[35]. Ye Jiangyu, Chen jing. Detection of Degenerative Low-Sugar Preserved Fruits in Microbiological Methods. 第2回 九洲·四川(中國)食品·釀造ッソポヅウム(日本). 2002, 8.
[36]. 葉姜瑜, 談鋒. 紫芝(Ganoderma sinense)多糖的純化及組分分析. 西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2, 27(6):945-949.
[37]. 葉姜瑜. 一種纖維素分解菌鑑別培養基. 微生物學通報,1997, 24(4): 251-252.
[38]. 葉姜瑜. 高纖維酶活性放線菌的分離及產酶條件研究. 西南農業大學學報,1997, 19(3): 261-264.
[39]. 葉姜瑜. 纖維素-剛果紅培養基對土壤纖維分解菌的直接計數. 西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6, 21(6):617-621.

出版物

[1]. 胡福泉主編,葉姜瑜參編.《微生物基因組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2.3.
[2]. 丁文川,葉姜瑜,何冰.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水處理微生物實驗技術》,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6.

專利

[1]. 葉姜瑜. 發明專利:一種增強微生物可培養性的微孔濾膜近自然培養法及其裝置. 專利號ZL 200410037037.8,證書號第303029號。
[2]. 葉姜瑜, 許曉毅, 沈秀紅, 陳思, 洪均.發明專利公開:201010285042.6 天然氣的生物組合脫硫方法及裝置. CN101935566A.
[3]. 葉姜瑜.實用新型:一種微生物近自然純培養的微孔濾膜培養裝置. 專利號ZL 200420060079. 9,證書號 739393號.
[4]. 專利申請:葉姜瑜,何強,翟俊,王琳,李書鉞。一種基於信號分子支撐的快速發光菌劑。201110144424.1

參與會議

[1]. 葉姜瑜. 亞洲生物產氫及製品大會(The 2012 Asian Biohydrogen and Bioproducts Symposium). 中國重慶,2012. 11.
[2]. 葉姜瑜. 第十四屆海峽兩岸環境保護研討會. 中國台灣. 2011. 12.
[3]. 葉姜瑜. Bioinformat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008. 中國上海,ICBBE 2008. 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