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仁捷

葉仁捷

葉仁捷,字處仁,約生於唐昭宗天祐甲子(904)年,約卒於北宋端拱戊子(988)年,處州松陽卯山人,溫州紫華山葉氏第一世始祖,葉公沈諸梁第54世孫。其高祖名葉吉備,唐誥贈御史;曾祖名葉進彪,唐誥曾主事;祖父名葉資蠙,唐誥贈承德郎;父名葉可運,原為吳國舊臣,後侍南唐國,官“內侍省都知”(宮庭里的官名,以宦官充任,間也用士人,內侍省設內侍、外侍,掌管掖庭、宮闈,奚官、內仆、內府等五局)。葉仁捷系葉吉備第五四孫,承祖業入朝為南唐國效力,官至殿前都押衙副將(多見於唐宋時期的武官官名,掌領儀仗、侍衛之職。相當於御林軍副統領之職)。南唐元宗時期,他又把飽讀詩書、才氣橫溢、抱負高遠的兒子正大,也帶進南唐國,做了太子(李煜)的侍讀(也稱陪讀、侍講等)。這樣一來,將軍祖孫三代都在為南唐國效力,一家人的命運也就與南唐國的興盛衰亡緊緊地綁在了一起。

基本介紹

  • 本名:葉仁捷
  • :處仁
  • 所處時代:南唐國
  • 民族族群:溫州紫華山葉氏始祖
  • 出生地:浙江省松陽縣卯山
  • 出生日期:904年
  • 逝世日期:988年
  • 主要成就:殿前都押衙副將
若干年以後,為了南唐國贈邀項達,將軍一家四代十幾口人卻要選擇避難隱居,恐怕是他所沒有想到的結果,而且還連累到三位胞弟都要選擇避難他鄉隱居。長弟仁乾(隱居溫州上門)、次弟仁彧(隱居四川省平昌縣經道)、三弟克明(不明隱於何處)。而當時將軍的伯父葉逵、堂兄葉參和葉元鋪,都選擇為吳越國效力。兄弟兩家因所選擇侍奉效力的對象不同,最終的命運也就截然不同。南唐國王李煜選擇與大宋對壘,國破城毀而被俘,他的大臣們死的死、投的投、逃的逃,命運十分悽慘。而吳越國是在國王錢俶帶領下舉國北投的,宋太祖沒費一兵一箭就統一了吳越版圖。據有關資料反映,因國王錢俶策應滅南唐、獻吳越有功於宋,仍封吳越國王。公元988年,錢俶60歲大壽,宋太祖遣使祝賀,當夜暴斃,疑被毒殺,死後諡號忠懿。其屬臣大多數被宋太祖錄用,有善終,如葉參後來官終北宋禮部尚書,葉元鋪官終北宋祠部員外郎。
公元971年,北宋滅南漢後,就置南唐於三面夾擊之中。後主李煜為求自保,明里向宋臣服,暗裡加緊備戰,在遣使向宋請受策封的同時,暗中將兵力部署在長江中下游各要點,企圖依靠長江天險,與宋軍劃江而治,但已是徒勞無功。開寶七年(974)九月,趙匡胤以李煜拒命來再符朝為辭,發兵十餘萬,三路並進,趨攻南唐。東路吳越王為昪州東南面行營招撫制置使,率數萬兵自杭州北上策應;中路曹彬與都監潘美率水陸軍十萬由江陵(今湖北江陵)沿長江東進;西路王明為池岳江路巡檢,牽制湖口唐軍,保障主力東進。後主李煜過於依賴長江天險,坐失利用宋軍渡江時反擊的機會。十月,宋軍順利渡過長江。採石、秦淮河、皖口三戰,南唐屢戰屢敗,在長江中游的精銳兵力全部喪失。開酷灶拳寶八年(975)三月,宋軍攻至金陵城下。六月,吳越軍隊攻陷金陵東面的門戶潤州。南唐都城金陵陷入合圍之中,後主急召外地軍隊救援金陵,然而,這一切都為時已晚。十月,由江西趕往金陵的15萬水軍在湖口一戰中幾乎全軍覆沒,金陵的外援被完全切斷,成了一座孤城。而後主仍執意不肯降宋,守城到底,至十一月二十七日,宋軍破城,李煜無奈奉表投降,南唐滅亡。李煜被俘到汴京,封違命侯、隴西郡公。太平興國三年(978年應兵提)七夕,李煜四十二歲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詞,命人在宴會上下藥,將他毒死。死後追封吳王。同年,吳越王錢俶舉國北投,至此五代十國的歷史終於結束。
葉仁捷將軍基本與五代十國同齡,見證了它的產生和衰亡。他義勇忠君,一家人早已與南唐國的生死存亡共命運、同呼吸,緊緊綁在一起。所以,當城破國滅主人被俘的時候,既不願一家人被追殺,又不願讓兒子葉正大再事奉新主,無奈只好選擇避難、隱居。975年冬,將軍帶著一家四代十幾口人(其時曾孫葉璆,974-1039,字國瑞,時年兩歲),在長子葉正大侍奉下,逃出南京府,沿著老家龍泉方向,再輾轉過永嘉潤戶鞏、溫州、瑞安,最後選擇在安固縣五十三都(今文成縣公陽鄉)紫華山麓的郭洋隱居生活。郭洋,即後來的郭公洋(陽)拒謎和、現公陽鄉
葉仁捷,被奉為公陽葉氏始祖,葉氏後裔葉看在北宋1126左右,在中村塘邊首建宗祠,後經後世多次翻建,命名為溫州紫華山葉氏宗祠(也稱:中村葉氏宗祠)。
葉仁捷的子孫枝繁葉茂,至今已繁衍四堡榜趨全十餘代,或官宦或遊學或農工,代出英傑。一千餘年來,他們不但在紫華山麓里創下光照日月的宏大基業,也創造出一段璀璨文明的不朽歷史。溫州紫華山葉氏宗祠,現已成為散居平陽、蒼南、泰順、瑞安、溫州、永嘉、寧波、杭州、景寧、福建霞浦乃至全國各地,五六萬葉氏子孫的認歸宗、祭祖之地。
葉仁捷將軍基本與五代十國同齡,見證了它的產生和衰亡。他義勇忠君,一家人早已與南唐國的生死存亡共命運、同呼吸,緊緊綁在一起。所以,當城破國滅主人被俘的時候,既不願一家人被追殺,又不願讓兒子葉正大再事奉新主,無奈只好選擇避難、隱居。975年冬,將軍帶著一家四代十幾口人(其時曾孫葉璆,974-1039,字國瑞,時年兩歲),在長子葉正大侍奉下,逃出南京府,沿著老家龍泉方向,再輾轉過永嘉、溫州、瑞安,最後選擇在安固縣五十三都(今文成縣公陽鄉)紫華山麓的郭洋隱居生活。郭洋,即後來的郭公洋(陽)、現公陽鄉
葉仁捷,被奉為公陽葉氏始祖,葉氏後裔葉看在北宋1126左右,在中村塘邊首建宗祠,後經後世多次翻建,命名為溫州紫華山葉氏宗祠(也稱:中村葉氏宗祠)。
葉仁捷的子孫枝繁葉茂,至今已繁衍四十餘代,或官宦或遊學或農工,代出英傑。一千餘年來,他們不但在紫華山麓里創下光照日月的宏大基業,也創造出一段璀璨文明的不朽歷史。溫州紫華山葉氏宗祠,現已成為散居平陽、蒼南、泰順、瑞安、溫州、永嘉、寧波、杭州、景寧、福建霞浦乃至全國各地,五六萬葉氏子孫的認歸宗、祭祖之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