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游魚圖(落花游魚圖卷)

落花游魚圖(北宋劉寀畫作)

落花游魚圖卷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落花游魚圖》是北宋劉寀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於美國聖路易美術館。

此圖開始先畫盛開的杏花,伸向水面,向後展開,落花引來群魚爭食、或聚或散,或潛游,或上浮,或回泳,翻藻戲蒲,以示水中的暢泳自然之態。其畫法全用渲染,間或用沒骨法,不見鉤勒,活潑生動。這種表現方法和詩情畫意,獨創一格,多為後人所仿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落花游魚圖
  • 作者:劉寀
  • 創作年代:北宋
  • 材質:絹本
  • 畫作類型:設色畫
  • 現收藏地:美國聖路易美術館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主題,形象,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落花游魚圖
圖繪群魚在清澈的水中游弋、追逐、覓食,水草隨波晃動,折枝花卉伸於水面下,浮萍點點。畫法全以渲染,而不見勾勒之筆,游魚全為穿條,間作一蝦點綴其間,更滋生趣。魚尾畫得輕靈姿媚,一片動勢,令人應接不暇。全圖畫水,不著一筆,而以荇藻隨波,群魚追逐,翻藻依蒲,春水融融。

創作背景

龍魚題材在北宋時第一次被提升到了理論高度,記載於《宣和畫譜》中,其地位甚至超過了山水、畜獸和花鳥。《畫譜》對劉寀的評價頗高,稱其畫魚“深得廣戲浮沉,相忘於江湖之意”。認為他人畫的魚都似案板上的死魚一般,唯獨劉案的魚似真實遊歷在水中具有“涵泳自然之態”,《落花游魚圖》便是劉寀的代表作品。

藝術鑑賞

主題

此圖畫水中游魚,成群穿波,或橫流而過,或潛游尋覓。或張口唼喋,或擺尾洄泳。而右下處水面忽飄來落花一瓣、兩三瓣,引來群魚紛至爭銜,宛覺水波翻然有聲。畫家善於狀物寄興,游魚畫得極為潑辣生動。畫法全以渲染,而不見勾勒之筆,游魚全為穿條,更滋生趣。魚尾畫得輕靈姿媚,厚達晚一片動勢,令人應接不暇。全圖畫水,不著一筆,而以荇藻隨波,群魚追逐,翻藻依蒲,春水融融。畫面似滿,而實疏密巧施,彌覺空靈;似亂,而實各方有序,深具匠心。劉淚拘灶店案工詩詞,精說欠估於寫游魚,尤善表現其中詩意,此圖頗得“銀鱗盼嬸簽唼咂天底天”之趣。

形象

圖中的一群魚兒圍著飄落在水的花瓣,往來穿梭,自由嬉戲:有的潛游覓食,有的張口唼喋,有的一閃而過精炒,有擺尾洄泳,曲盡其態。畫面上一派生動活潑的景象,是由作者的構圖巧思。魚群在畫中呈一個大的“X”精漿辣型陣勢,其中,又有許多小的交叉,既富變化又均衡有序。在畫技上以沒骨法畫出細長的魚身與荇藻的細長混雜在一起,魚、草的線條呈各種波狀,十分優美流暢,魚的運動方向與荇藻的擺動方向正成相反。不但加強了畫的動勢和水的流動感,同時也構成—了畫面兩種相對立而統一的“旋律”。在此圖中,畫家沒有畫出水而確有魚和荇藻都在一個立體的水空間中,而且還有活魚之感吶!作者在此圖中全用渲漬,魚的形象,準確生動,千姿百態,栩栩如生。連魚身的清骨質感和游速都有實感。

名家點評

當代書畫家陳振濂:畫魚形態很準確,但卻沒有什麼造型與構圖方面的刻意思考,因此它是一種比較自然主義的繪畫態度。魚身的細長與藻荇的細長混在一起,似乎也干擾了觀眾的注意力。

作者簡介

劉寀,生卒年未詳:北宋畫家。字道源,一字弘道:少時流寓都下,遂為汴(今河南開封)人:神宗趙頊朝(1068—1085)官至朝奉郎:善畫魚,深得戲廣浮深,相忘江湖之意:論者謂:“雖風萍水荇,觀之活動;至於鱗尾性情,游潛回泳,皆得其妙:”亦能填詞,常放意於詩酒間,《宣和兵擊抹夜畫譜》著錄其作品30件。傳世作品有《落花游魚圖》卷,《春溪魚藻圖》。另有《群魚戲荇圖》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