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與朝霞:杜涯詩選:2007—2015

落日與朝霞:杜涯詩選:2007—2015

《落日與朝霞:杜涯詩選:2007—2015》是杜涯創作的詩集,首次出版於2016年1月。

該書探索心靈與自然、生命與萬物之間的微妙關聯所構成的廣袤的“生活的銀河系”,既有落日的沉鬱,也煥發著朝霞的希望;既有低頭垂淚的困頓,也有深深的虔誠與感恩。該書中的詩中規中矩,是“一言以蔽之,詩無邪”的當代註腳;同時兼具中原地理文化的魅力,其抒情性與《詩經》以降的中國古典詩歌抒情傳統一脈相承,質樸、典雅、宏闊。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落日與朝霞:杜涯詩選:2007—2015
  • 作者:杜涯
  • 文學體裁:詩集
  • 字數:250000
  • 首版時間 :2016年1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收錄了作者於2007年至2015年的創作的詩歌,共分為“憂歌”“散步”“遠方之光”“告別”“北方之星”等六輯,其中“短詩輯”為作者歷年所寫、因各種原因而沒有選入以前詩集的部分短詩,此外還選入了幾首前期的“代表作”。其中《晚星》等詩集中了她對於時空沉默意義的闡述,對歷史的緬懷,對自我的確認;《挖煤工》記錄下京城或者省城城郊底層人群的生活,過濾了人間的富貴奢華。

作品目錄

卷一 憂歌(2002—2009)
卷二 散步(2011—2013)
卷三 遠方之光(2014—2015)
卷四 告別(2007—2008)
卷五 北方之星(2012)
卷六 短詩輯(1986—2007)
河流
落日
無限
歲末詩
空曠
偏遠
團結湖路的改造
秋風辭
高處
遠山遠水
江山
江山(二)
憶往昔
憶往昔(二)
山楂樹
春雨
春雨(二)
暗影
愧疚
邊界
挖煤工
地銅
春日誌
麥田
過往
想起
黃昏
悠遠的春天
夕歌
雲煙
夕歌
為某日的夕光而作
眺望
鳥啼
悲嘆
發現
風過林
紫楝樹
星夜曲
晚星
憂歌
第二年
十月彈奏
漫步之秋
秋憶
散步
秋景
徘徊之秋
晚秋(二)
漫步
譬如
初春,生活
第三年
給母親
深秋的光芒
憂鬱
心絞痛
記住
花家地的秋天
微光
寫給
雪,或致你
春柳
樹叢
春之輕
春事
桐花聲賦
雨中樹林
春色
低光
春夜,夜風
傍晚
悲傷
命名
晚星
八月之光
秋日歸來
落日
白雲
月落
致朝霞
致星空
永在
歲暮作
冬青樹
立春
在低處
認識
藍天要求我……
澄澈的時光
對遠方事物的一次眺望
遠方之光
春秋日記(組詩)
告別(組詩)
秋天之花
北方之星
天國之城
春天的早晨
稻草人
無題
夏日蔦蘿
問為何事來人間
長庚星,夜空中你那明亮的眼睛
紅月亮
一個下午的秋天
夏日池塘
四段詩
一年
積雪覆蓋在原野
一個春天
秋天十章
入冬的生活(一)
樹叢
後記

作品鑑賞

自然主題
“二十歲的那年春天/我曾去尋找一條河流/一條寬闊的靜靜流淌的河流/我相信它是我的前生”(《河流》)。詩人杜涯執著於尋找河流,因為“它一再地出現在當我閱讀、寫作或走路時的閃念之間,出現在夢境中,使我眼含淚水,讀寫不成,使我從夢中醒來時心痛不已”。由此,“尋找”便成為她的人生旅程與創作源泉,而《落日與朝霞:杜涯詩選:2007—2015》便是杜涯不停尋找的心靈影像記錄。圍繞這一主題,杜涯構造囊括自然與故鄉、時間與空間的抒情維度,宇宙萬物在她的筆下充滿著靈感體驗與詩性之光,散發著自然的生命氣息。
詩人在尋找的迷途中不是狹窄地執著於河流,而是用深處的心動感受自然的脈搏,因此她用詩歌展現了自然的詩意世界,建立了一個詩性王國。杜涯曾說:“我承認,我愛自然勝過了愛人類。”(《後記》)詩人運用奇妙清新的修辭,將自然靈性流泄於筆尖,使詩歌達到了意志化與物態化相融的境界,既能夠“以我觀物”,又能夠“物各自然”。受漢民族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影響的的詩人,既能汲取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又能吸收西方詩歌強調主觀意志的方式,進而將兩者在創作中融合統一,通過體悟外物感知內心,使得詩歌呈現出主體統攝的物態化審美心境。她歌頌海,“我見過青螺一樣的島嶼/東海上如同銀色玻璃的月光,後來我/看到大海在正午的陽光下茫茫流淌”(《無限》)。“大海”的“茫茫流淌”有著“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的壯大與沉鬱,“銀色玻璃的月光”構造出頗具視覺形象的澄明之境,情、景、境美妙融合。她歌頌春天,“風和鏡子。梨花和水井/繁茂樹叢上的白光和微響/道路分開油菜花的黃金,以及/趕路人的一聲咳嗽”(《悠遠的春天》),詩人運用白描將春天常見的自然景物並列,妙的是這些意象中竟有“趕路人的一聲咳嗽”,這咳嗽聲將詩歌的唯美情境賦予生活化的狀態,視覺的顏色感融入聽覺,使得畫面在看似不和諧中渾然一體。她歌頌繁星,“它夜夜在我們的頭頂閃爍/像積雪覆蓋的山坡”(《星夜曲》),詩歌的溫度通過比喻驟降,積雪的冰涼流露出主體的傷痛與憂傷,超出常態的喻體又與本體構造出一幅雪夜星光圖,頗具環境化效果。這些詩句大都通過“興”與“比”,在詩人的主體意志把握下喚醒自然的詩意,構造出物態化的純淨畫境,在詩中萬物安靜地流淌,不焦躁不熱情,帶給讀者明麗又憂傷的感動。
城鄉二元對立
尋找對於詩人來說是矛盾的,她多次徘徊於外界與故鄉,世界的召喚和故鄉的依戀在心中反覆拉扯。2011到2013年間,杜涯因病返鄉,寫出了很多關於故鄉的試作。故鄉是每一位詩人永遠割捨不掉的精神原鄉。她說:“我愛我的河南的那些善良的、寬容的、憨厚的,同時也可能是愚昧的、笨拙的、隱忍的鄉親們。”(《後記》)詩人筆下的故鄉呈現出二元對立的圖景:一方面,故鄉充滿煙火氣息,彈奏著和諧的“桃花源”式的生活節奏;另一方面,現代工業化步伐使詩人產生了“失樂園”式的危機,不停地掙扎於理想被撕裂的痛苦。在杜涯的詩中,讀者可以看到在霞光中曬糧食的農婦,“每天,我都看見遼闊的霞光/刺枚果的橙色年華閃耀在牆邊/下午我去散步,沿著雲朵的邊緣/我知道農婦們在屋頂上晾曬食糧”(《第二年》),“霞光”與“刺枚果的橙色年華”賦予詩歌溫暖亮麗的光線之美,“晾曬食糧”這一普通的勞動行為由此升華為一種閒適的審美體驗。讀者還可以看到剪枝的果農,“當一個果農在陽光下為果樹剪枝/他察看、分辨、攀緣、修剪/如果一個國度的國王,驕傲、莊嚴”(《初春,生活》),將剪枝果農比喻為國王,童話氣息撲面而來,故鄉鍍上了夢幻神秘的色彩。還有在黃昏中來往的公車,“晚秋的生活是南方和北國/是公交的菜市場,黃昏的長庚星/我始知山河即凋零,眼前即美景”(《晚秋二》),公交、菜市場、長庚星、山河這些意象融合到晚秋中,視野逐漸無限開闊,由此構造出空間延伸的詩性故鄉。那些平凡的生活細節,仿佛從久遠的歷史中蹣跚而來,充滿著溫暖的愛與嚮往,詩歌在鄰居的爭吵、孩子的哭鬧、市場的喧囂中,飽含著人類普遍的情感體驗。
與此同時,杜涯的詩歌在展示溫潤平和的生命存在之際,又並列著大量與之對立的不幸傷痛,“而我童年的河堤被挖走了一半,土,土,/被埋壓在某一任官員的政績公路”(《心絞痛》)。故鄉發展變化的陰暗處,使詩人感到深深的痛楚與悲哀,她勇敢地選擇了肩負起詩人的社會使命,成為歷史前進中的理性吶喊者和自覺建設者。她寫挖煤工,“無須講述,他本身是一件多么適宜的/展品:穿著烏黑的無影絲綢/像政府官員穿戴定做的合身制服”(《挖煤工》),通過“無影絲綢”的反諷與政府官員制服的對比,觸發對於挖煤工處境的思考;她寫建築工人,“建了一半的高層樓房像一個龐然大物/猙獰,黑暗,吞噬著他們的身軀、體力/而他們毫不察覺,互相扶持著/滑進工地像滑入一口深井……”(《秋天之花》),揭示建築工人的生存狀態,悲哀與恐懼充斥其中,這是對命運的無力,對存在的無奈。但詩人沒有沉溺於苦難與不幸的控訴,內心依然秉持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從而呈現出一種“哀而不傷”的中庸之道——“而五月的石榴花開在賣菜人和修鞋人的牆頭/月季和冬青讓進城民工的心中有一陣荷風的柔軟”(《第三年》)。詩人將村民被迫離開家園的痛苦與自然的饋贈相融合,在社會進程的無奈中執著於個體對美的追求,呈現出一種超越時空的質樸與從容。

作品影響

獲獎記錄
2018年8月11日,該書獲第七屆魯迅文學獎詩歌獎。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落日與朝霞:杜涯詩選(2007—2015)》
2016年1月
北嶽文藝出版社
9787537845731
《落日與朝霞:杜涯詩選:2007—2015》(2版)
2018年8月
北嶽文藝出版社
9787537856744

作者簡介

杜涯,1968年出生於河南省許昌縣鄉村,1987年畢業於許昌地區衛校護士專業。河南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自學考試)。曾在醫院工作10年,後離開醫院,先後在鄭州、北京任圖書編輯、雜誌社編輯等職。12歲開始寫詩,曾參加《詩歌報月刊》首屆“金秋詩會”、《詩刊》雜誌社第18屆青春詩會。出版有詩集《風用它明亮的翅膀》《杜涯詩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