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珊瑚(孫頻著中篇小說)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落日珊瑚》是孫頻創作的中篇小說,首發於《鐘山》2023年第1期。

《落日珊瑚》里寫雷州半島南端的“漁民”們在時代變遷面前所作出的現實生活選擇。主人公們從身份上看是一種介於“陸”與“海”、“農耕文明”與“航海文明”之間的特殊“農民”,但小說中蘊涵的奇幻、神秘乃至通靈氣息,以及近似巫士的人物形象,既“煙濤微茫信難求”,又“雲霞明滅或可睹”,似真似幻,充滿了來自海洋的氣息,為讀者提供了超越現實經驗的豐富可能。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落日珊瑚
  • 作者:孫頻
  • 文學體裁:中篇小說
  • 字數:約4萬字
  • 首發時間 :2023年1月
內容簡介,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小說敘寫大陸最南端濱海一個小鎮上的傳奇。“我”在城市讀書工作十幾年後,還是返鄉退回到小鎮,替舅舅經營一個珊瑚民宿。而“我”的髮小,從未走出也不需要走出小鎮的阿梁,卻發揮著獨特智慧,建樹屋、花房、制茶制香,將小鎮的日子過成了一種烏托邦式的純精神生活。然而這一切,卻又隱藏著囚禁外鄉藝術家和阿梁女友消失的秘密……這裡是“被人類和文明遺忘的地方”,卻似乎又是涵養心靈可寄託靈魂的豐饒處所,小說繼續在文明與蠻荒、外部與內部之間進行著嚴肅而深刻的精神追索。

人物介紹

“我”
“我”在大陸最南端的木瓜鎮長大,考上珠三角的大學,在廣州、深圳和北京待了好多年,“成了世界上最孤獨的一種南方人”,單身一人又回到木瓜鎮想搞民宿旅遊。
阿梁
“我”的髮小,“木瓜鎮上的異人和清流”,從未出過遠門,一直沒有到外面打過工,父母離世,姐姐遠嫁,找過一個女朋友,還跟別人好上,也不知跑到了哪裡,孤自一人靠養蝦養蟹、民宿旅遊和喝茶種花為生。
外婆
九十二歲,臉上滿是褶皺,仿佛樹皮,扎著兩隻小辮,四肢乾枯,猶如樹枝,往那隨便一坐,就是一個“樹人”,但她是一個老酒鬼,頓頓喝酒,清早起來抱著酒罈子先喝兩口,吃鹹魚要喝酒,喝番薯粥要喝酒,一天就能喝掉二斤酒,“把家裡的酒都喝光,她就跑到鎮上的小飯館裡賒酒喝,喝多了之後,搖搖晃晃地走到海邊,躺在沙灘上睡著了”。就這樣,也是“一見酒罈子,高興得手舞足蹈,一抱過灑罈子死活不肯再撤手,生怕別人搶了去”。
舅舅
以前是個漁民,靠打魚為生,因獨子打魚淹死後,再不出海打漁,買私彩兩年都沒中獎,反欠一屁股債,老婆跟人跑了,只好跟老外婆相依為命,“卻忽然開起了鎮上第一家珊瑚民宿”。
藝術家
一個倒霉蛋,個子高高的,長頭髮,後面扎個小辮辮,來到木瓜鎮住了好幾個月,竟然和阿梁的女朋友好上,想要在這裡搞珊瑚民宿,卻突然失蹤了,不見了。最後才知道是被舅舅囚禁在海邊紅樹林的燈塔的守塔人寢室里,成為“燈塔里長出來一株人形植物”,“拖著一頭長長的頭髮,像一團雜亂的水草,身上破敗的衣服和牆上的青苔融為一體”。

作品鑑賞

《落日珊瑚》延續了孫頻創作中關於現代性的忖量,又在某些具體向度上邁進一步。聯繫她整體的創作譜系,可以說從撫慰人性之累到探索存在之謎的轉變,在這部小說中已經階段性地完成了。小說的發生地是延伸向大海的雷州半島,和孫頻同期的其他作品展露出的異托邦氣質相仿,那些有異於世俗空間的山海彼岸,徘徊著讓孫頻流連的特殊情致。如同當年小鎮青年奔赴都市,追逐現代文明的聲光電色是一種風潮,而今“我”離鄉又歸來,雖也是一種風潮產物,但怎么看也有些彷徨於無地。“我”發現家鄉風物已被新的風潮浸染,舅舅在一位“藝術家”的指點下將自家已見破敗的珊瑚小屋重新修繕,搖身變成時髦民宿,吸引著從大陸去往海南度假的旅人中轉停留。自然,運營民宿的差事被舅舅派給了彷徨中的“我”。孫頻筆下這種“離去—歸來”的人物設定,在《天物墟》《以鳥獸之名》等中已為讀者所熟習。按照前作規律,小說中即將出現的是一個與“我”相對應的人物,這個人將有違日常煙火,他或許是人堆中難以分辨的那一群,但一定是周身凝聚奇崛冷霧,複雜得反倒看起來單純的“那一個”。他未曾離去,卻心鶩八極、神遊萬物,他的身體固化在故鄉一隅,精神卻已無法踏上歸途。
這個人在《落日珊瑚》里是阿梁。小鎮上珊瑚屋紛紛長起來,只有少時同學阿梁搭建的樹屋與眾不同。阿梁內向、羞澀,和他人保持著疏離感,正如他身在海邊卻心向草木,以各類花朵藤蔓為肌理,開闢一座又一座樹屋。這樹屋中隱藏的秘密也是“我”始料未及的。觀察小說的敘事動力,可以發現他建造樹屋的速度影響了《落日珊瑚》的敘事速度。起初的兩幢樹屋雖也精緻,但仍屬凡常建築,阿梁在寓居的樹屋內與“我”共飲,言笑晏晏中他甚至像常人一樣因經濟不佳略顯窘迫。事情正在起變化。阿梁樹屋的數量隨“我”去造訪的次數悄然增多,形態和內容也愈發別樣,分門別類地出現了花屋、香料屋、夜景屋等等美輪美奐且被生命力充盈了的小築,它們不僅從自身功能上完成了從實用起居到藝術觀賞的轉變,還逕自走上了幽深隱僻之路。“我”開始無法分辨這些樹屋,究竟是“動物化了的植物”,還是“被變成了植物的動物”。慢慢地,“我”有些害怕阿梁了,因為他的“那個王國,那個水塘邊的世界,更是散發著難以言說的氣息,這種氣息介於廢墟、墳墓、荒野、花園、城市和烏托邦之間,在植物築成的絢爛與繽紛中,總讓人感覺其中還流淌著一絲恐怖的東西。”恐怖是未知的倒影,一切敘事中流露出的詭秘氛圍多與有知環境的未知化有關。“藝術家”和阿梁女友的有去無歸、舅舅接二連三地被“神靈附身”、不斷被提及的紅樹林中廢棄燈塔……隨著阿梁樹屋的日益增多,足以解開謎團的敘事動力也被充滿。
不過,倘若將這篇小說看成一座被迷霧纏繞的充滿秘密的海濱小鎮,恐怕就簡省了孫頻的妙筆,文中無處不在的“時間感”標示著作者試圖向隱沒于海水更深處的創作詩學致敬。“從海峽坐船前往大洋深處的時候,時間的密度會發生變化和折射,大洋深處的時間更古老更蠻荒,前往那裡的人們會產生南柯一夢的幻覺,覺得自己只不過去了幾天時間,卻不料,人世間已滄海桑田,物是人非。”在孫頻看來,海洋的不同領域有著不同的計時方法,海峽以季風、潮汐、大霧、漂流瓶、海底植物的生長律令、船員的生死榮辱、船的更新換代為時間刻度,來計算只屬於自己的時間。而小鎮上被舅舅照料的外婆,也有著獨屬於她的時間,她的吊床附近“時間的熵會發生變化”,那周圍的時間緩慢寧靜,一種遠離世事的孤獨秘密誕生,“我”為這奇異般閒適和輕盈折服的同時,也潛在地對這一小塊時空保持警惕。身陷時間流速變化的空間會遭遇異樣,正如小說中的被特意賦予使用雷話方言的舅舅,有三次突然以國語標準音開口,道出違和於日常語言的讖語:“珊瑚是從大海里走出來的藝術品”“食物是大地上長出來的詩”“無形之物,鏡花水月”。按照現代語言哲學的定義,語言決定了思維,語言是存在的家。舅舅的幾次國語之所以一反常態、顯得怪異,是因為他沒有使用自己的語言,只是片面地對“藝術家”生硬模仿。“藝術家”被幽靜於廢棄燈塔中不見天日,他的藝術感知將原本荒廢的塔二度割裂,被紅樹林地理隔絕的舊塔又陷落進時間的囹圄,“藝術家”的塔如同外婆的吊床,一團沉靜得接近凝固狀態的時間將特定的人隱匿於生活的浪波之外,逃遁而去。舅舅對“藝術家”的這種模仿發生時,他的身體如同“降神”一般被“藝術家”所獨有的時間所占據,“我”曾觀察舅舅說國語的樣子聯想到兒時祭神往事,當普通人忽然被選中賦予神格的時候,他身上的一切都被臨時改變,素日裡“絕沒有的尊嚴感和高貴感”一躍而出,兩種完全不同的精神狀態在相異的“時間感”中瞬間重疊、分離並獲得強大張力。

作品評價

作家馬明高:“《落日珊瑚》極具強烈的博物性、自然性和浪漫主義色彩。小說中的人物‘我’、阿梁、外婆、舅舅,以及那個最後才出場的藝術家,都是我們在當下的小說中很少見過的奇特人物。小說的故事也很離奇,從造‘樹屋’到造‘珊瑚屋’‘花屋’‘香料屋’和‘夜景屋’,還有紅樹林裡廢棄的燈塔室,藝術家和阿梁的女友有去無歸,舅舅經常‘神靈附身’,整部小說充滿了廢墟、墳墓、荒園、慘白色的珊瑚屋、植物的絢爛繽紛、奇異的各種香料和異托邦的怪誕氣息與神秘感,從始至終,流淌著一種恐怖的東西。”

出版信息

《落日珊瑚》首發於《鐘山》2023年第1期,後入選小說集《海邊魔術師》。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海邊魔術師》
2023年4月
人民文學出版社
978-7-02-017952-7

作者簡介

孫頻,1983年2月出生於山西交城,漢族,2002年9月至2006年7月就讀於蘭州大學中文系戲劇影視文學專業,2015年9月至2018年7月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創造性寫作專業。曾任職於太原市文聯《都市》雜誌社,現為江蘇省作家協會專業作家。2008年開始小說創作,已發表中短篇小說四百餘萬字,出版有小說集《以鳥獸之名》《鮫在水中央》《松林夜宴圖》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