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龍寺

萬龍山位於江西省境內,發源於雩山餘脈,山脈縱橫起伏,經華蓋山(道觀)逶迤至江西省樂安縣城西北部,層巒疊嶂,三峰鼎立,形似三尊佛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萬龍寺
  • 地理位置:位於江西省樂安縣敖溪鎮敖溪村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500餘平方米
  • 門票價格:不需門票
  • 著名景點:大雄寶殿,觀音殿
結構,景觀,歷史,

結構

萬龍諸山如眾星拱北,巍峨雄偉,系樂安縣名山之一。南仰江南三峰之一華蓋山,山姿奇特,千峰竟秀;俯瞰千古文化村流坑的龍湖,淡嵐清煙,水天浩蕩;東眺芙蓉山嶽,水紳山笏,秀麗磅礴;北望金華諸嶺,高峻雄偉,萬層峰色。四周青松圍繞,杉、柏、竹鬱鬱蔥蔥。孟春繁花似錦,爭奇鬥豔;盛夏泉水叮咚,蜂歌蝶舞;深秋楓林盡染,果實飄香;嚴冬千峰琉璃,萬樹晶瑩。正是「萬紫千紅關秀水,龍盤虎踞鎖靈山」,萬龍寺就座落在這山環水繞、锺靈毓秀之地。

景觀

萬龍山之秀在於水,山之麗在於奇花異草和鳥鳴,山之奇在於高、峭、奇麗,山之景在於蒼松、修竹、林海,山之神在於龍脈象。文天祥在《進士題名錄》中論述∶「山川之英,扶輿青淑之所藏」。萬龍山總攬名山大川之英靈,物華天寶之精華,故歷代都視為神靈之地。據古縣?載∶樂安制縣,縣署(衙)和學宮均選址建於萬龍山勝地之古塘邊。爾後果然英才輩出,代有賢能。傳說有一方姓高僧,得道後以各種龍形隱於該山,只有為百姓消災治病之時,才偶爾顯身。「萬龍山」源出於此。

歷史

萬龍寺歷史悠久,其前身為鬱林寺,該寺於南宋間(見同治版樂安縣?)始建於樂安縣城北古塘附近的密林中,郁與密諧音,當地民眾誤稱密林寺,占地面積兩千多平方米,內建大雄寶殿、天王殿、僧尼住房、齋堂膳廳多間,塑有佛祖、阿彌陀佛、藥師佛、觀音菩薩等諸多佛像,僧尼成群,香火盛興。文人學士多攻讀於此,謝緝流詩為證∶
??幾許鐘聲見夕陽,翠薇深處結禪房,
??林間有鳥鳴偏好,澗底無魚水自香。
??僧定興亡都不管,客閒榮辱兩相忘。
??殘碑苔鎖前朝刻,細讀文章識漢唐。
萬龍寺始建年代無資料考證,舊址殘碑刻有「建於宋朝紹興十九年」(西元一一四九年)。位於城北古道旁,原是江西省內外通往華蓋山底必由之路。相傳豐城有個姓熊氏信士,帶領善男信女多人前往華蓋山道觀朝拜,路經此地於亭旁歇息,觀賞四周,異木修竹濃蔭覆蓋,驟然目睹紫氣藹藹,群龍蟠舞,乃覺心曠神怡,驚嘆不已,疲勞即消。於是眾仙客即立木牌,又發布募捐建寺啟事,在本縣信士底主持下,南來北往的人踴躍捐資獻物,僅數月時間,一座一百二十多平方米的古剎落成。相傳某年樂安大旱,禾田皸裂,縣丞進寺致禱求雨,即降甘霖,枯苗盡活。豐城羅信士之父病入膏肓,多方醫治無效,其妻勸羅進廟祈禱,當晚羅父夢見萬龍纏身吸其毒血,數日後,果然康復。朱某婚後數年未生育,進香許願次年喜得貴子。爾後求者大多必應,故信男善女又稱萬龍寺為「萬靈寺」。贊該寺「千神顯靈,澤及遐邇,萬龍護寺,普渡眾生」。爾後形成凡往華蓋山道觀朝拜者,首先必進萬龍寺進香得慣例。此時的萬龍寺屬鼎盛時期,可謂「香菸縹緲經聲朗,遊人如織鐘鼓鳴」。但該寺至民國時期,寺院內設備被國民黨軍李德貴所焚毀,現尚存遺址和民間收留德鐵香爐一苹,爐上鑄有「明萬曆丁酉年(一五九七年)元鳴雲贈」的文字,以及民間收集歷代文人遊客所作詩詞數首∶
????萬靈寺吟
?靈山自古負勝名,面對華蓋麓延城。
?修竹蔥鬱幽雅地,蒼松翠柏擘擎天。
?輕煙薄霧伴峰繞,爽籟清風和鳥鳴。
?幾度禪林曾作伴,鐘聲長鳴鎖飛靈。
????香爐山吟
?爐山面對靈寺前,端坐中央豈偶然,
?長年香火燒不破,萬年昂然立佛沿。
????木魚山吟
?萬靈寺前一山峙,自古至今名木魚,
?猶如金鰲戲溪水,仰望靈山采靈氣。
????鐵香爐吟
?萬曆香爐景趣賒,天仙神器焚紙錢,
?常見霧結平安字,疑是爐中煙篆斜。
????三佛峰吟
?三峰並列群岳中,活像寶殿佛三尊。
?左聯芙蓉後金華,面對絕景華蓋峰。
直至一九九三年五月,由比丘尼銀文法師率領十方信士重建該寺。寺院建於原址附近,地理環境得天獨厚,交通方便,北臨樂安至湖溪公路,南接縣城象山北路,距離約一公里,大小汽車可直達寺院。
目前,該寺有大雄寶殿、觀音殿、膳宿用房共五百餘平方米。大雄寶殿地門聯「萬水千山聖地共用神州樂,龍翔鳳翥普天同祈社稷安」,為縣政副主席胡德群同志撰寫。大雄寶殿內有泥塑三尊大佛、十八羅漢、文殊、普賢和普陀岩(觀音八十四化身)等一百零七尊菩薩。寺院由銀文法師、洞三、洞蓮三人組成管理小組,制訂了規章制度。一九九七年八月三十一日經縣人民政府批准開放,縣民族宗教事務局給予辦理了正式登記手續。
寺址∶江西省樂安縣敖溪鎮敖溪村萬龍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