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一切事物並不整齊劃一,而是各有各的特殊情況。該詞推測出現於清代,是白話的初期用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萬類不齊
- 成語:成語
- 拼音:wàn lèi bù qí
- 出處:兒女英雄傳
【解釋】:萬類:指一切東西。指世上一切事物並不整齊劃一而是各有各的特殊情況。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七回:“不然,七十二猴,縱說萬類不齊,那禮家記事者,何以就敢毅然斷為雀入大水為蛤哉。”
《續子不語》記載:
一日,女忽置酒,抱其兒置劉懷中而痛哭不已,劉驚問故,曰:“郎不記我從前三年緣滿之說乎?今三年矣!天定之數,絲毫不爽,不能多也。但我去後,君不妨續娶,囑後妻善撫我兒,須知我常常要來看兒。我能見人,人不能見我也。”劉聞之大慟。
女起身逕行,劉牽其衣曰:“我因卿來之後,家業小康,今卿去後,我何以為生?”女曰:“所慮甚是,我亦思量到此。”乃袖中出一木偶,長寸余,贈劉曰:“此人姓子,名不語,服事我之婢也,能知過去未來之事。君打掃一樓供養之,諸生意事可請教而行。”劉驚曰:“子不語,得非是怪乎?”曰:“然。”劉曰:“怪可供養乎?”女曰:“我亦怪也,君何以與我為夫妻耶?君須知萬類不齊,有人類而不如怪者,有怪類而賢於人者,不可執一論也。但此婢貌最醜怪,故我以『子不語』名之,不肯與人相見,但供養樓中,聽其聲響可也。”
白話解釋:大人您應該知道,世上的事物,都有特殊的情況。人也有不如怪的,怪中也有賢明於人的,不可以一概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