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江山來醉眼》是學者劉振凱闡述其旅遊觀的一篇文章。刊載在2000年5月11日的《新疆日報》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萬里江山來醉眼
- 作者:劉振凱
- 刊載媒體:新疆日報
- 發表年代:2000
- 作品體裁:散文隨筆
內容摘要,原文賞讀,
內容摘要
劉振凱認為,旅遊是一種閱讀:閱讀人類史,閱讀宇宙,閱讀人生。旅遊的意義寓於旅遊過程。尋覓比到達更可貴。他提出,旅遊是一種對文化的拜謁。文化的終極目的是“化”人,文化的最終結果是人格。因而,說到底,旅遊應是影響人格完善的社會實踐之一。
原文賞讀
萬里江山來醉眼
1
旅遊自古有之。
孔子說“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孟子說“登泰山而小天下”,莊子說“游於濠梁之上”,這些話總是與旅遊有點瓜葛。
李太白“一生好入名山游”,杜工部“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王之渙的《登鸛雀樓》,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還有“山曉旅人去,天高秋氣悲”、“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萬里江山來醉眼”那千古佳句,分明記錄的都是旅人心語。
歷代文人墨客,雲遊四海,浪跡九州,在名山大川,兵關驛站,古蹟遺址,勒石留詩,何止千萬?這同樣是他們遊蹤的寫照。“江山也要文人扶”(郁達夫詩),大好河山也因他們的讚嘆而生輝。
“泱泱哉吾中華。”梁啓超在《少年中國說》一文中如是感喟。中華大地,自古旅人不絕,自然是國人愛我中華的表現。
2
旅遊是一種閱讀。閱讀人類史,閱讀宇宙,閱讀人生。
古話說:“游山如讀史,看洞若觀畫。”我們看古蹟,就是在讀人類史。古蹟,是物化的文明。我們讀古蹟,就猶如在讀先民們的文明日記。這種閱讀,能使我們更加熱愛人類。
人在宇宙間,家住地球村。大自然給了我們生命,給了我們一切的一切。我們旅遊,讀山,讀水,讀森林,讀花草,讀飛禽,讀走獸,讀大漠,讀朔風,讀啊讀,就平添了幾分對大自然的鐘愛和敬畏。
中國人喜歡把“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作為修煉人生的兩個途徑。這“行萬里路”就包括著旅遊,實際上就是在閱讀人生。旅遊可以深化我們對人生的感悟。旅遊有時不也是在滾滾紅塵之中尋求形而上的精神寄託嗎?冷靜思之,人生不也是一次旅遊嗎?這人間行旅,坎坎坷坷,苦辣酸甜,有時也真難得讀懂。試想,置身市井,囿於水泥森林,多么想尋覓一個好去處,以解放靈魂,獲取寧靜。其實,這時你是在繼續解讀著人生。
旅遊的意義寓於旅遊過程。尋覓比到達更可貴。如果登名山,最好少坐現代化的索道,少以車代步,多坐“11”號車,使我們能在從容的尋訪中得到愉悅。能在山間小路留下自己的一串足跡,樂莫大焉。
3
旅遊是對一種文化的拜謁。
踏進杭州,一泓西湖,兩堤垂柳,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那自然是婉約江南的景色。心曠神怡,陶醉其中,是你對鬱郁乎南國文化的拜謁。
步入吐魯番交河故城,這黃土築就的城堡廢墟,涌動著一種雄渾奇麗的原始美。面對這破敗凋零的土牆,我們以一種古典情懷,感受荒涼,品味唐邊塞詩的深沉歌唱:“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此時此刻,我們拜謁的是古西域文化。
置身三秦大地,陝北的皇天后土,關中的豐腴田畝,陝南的秀山麗水,你領略到的除了有塞北文化的豪放,也有南國風光的餘韻。黃帝陵使你的心境虔誠又虔誠,始皇帝兵馬俑令你心靈震撼。你來拜謁的是古老的華夏文化。
君不見今年春節旅遊是南北大對流:北方客在三亞椰林海灘曬得暖洋洋,南方客在哈爾濱冰天雪地越冷越過癮,真是“你披北國雪,我踏南海浪”。大家花錢買感覺,實際上是對別一種文化的拜謁。
余秋雨先生和香港鳳凰台的“千禧之旅”,跋涉二萬里,途徑四大文明古國、三大宗教發源地,目的仍是對古老文化的拜謁。
我們知道,文化的終極目標是“化”人,文化的最終結果是人格。因而,說到底,旅遊應是影響人格完善的社會實踐之一。
4
現代旅遊業是現代商業文明的產物。
人們都說旅遊經濟是“經歷經濟”,旅遊者要買的是“經歷”,亦即他(她)們夢寐以求的經歷,說白了,旅遊業銷售的就是一個夢。
人們都說旅遊經濟是感情經濟。一次滿意的旅遊,就是吃、住、行、游的一個滿意的加法。眼下國人荷包鼓起來,假日多起來,有了錢,有了閒,絕不願意花錢買罪受。他們是用錢換取恬靜的陶醉、寧靜的心境、冷靜的思考和賞玩的欣慰。不能老讓人家“白天看廟,晚上睡覺”。連導遊的講解水平都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難怪有人說得很極端:“祖國山河美不美,全憑導遊一張嘴。”要淨化旅遊市場,規範旅遊市場秩序。現代旅遊理應反映現代文明。我實在不太習慣旅遊場所那不絕於耳的招徠顧客的吆喝聲。
人們都說旅遊產業是朝陽產業,主要是說旅遊資源豐富,旅遊市場廣闊,前途無量。要有大旅遊觀念,從長計議,持續發展,要保護旅遊資源,不能“一錘子買賣”,只圖一時痛快。旅遊業面對的是流動的購買力,假如搞生態旅遊而破壞生態,搞觀光旅遊而破壞景點,朝陽產業就會變成夕陽產業,前景堪憂。
旅遊拒絕贗品。為了賺錢,偽造景觀,虛構歷史,為世人所不齒。旅遊也得打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