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載民間燈彩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藝術比較豐富,風格各異。有花燈、龍燈、魚燈、獅燈、蚌燈、茶燈、車燈、馬燈、船燈(採蓮船)、西瓜燈、扇燈、鼓燈、楊梅燈等十多種。這些燈彩不但歷史悠久,而且種類繁多,流傳面廣,幾乎全縣每個鄉村都有自己的燈彩。在這些傳統民間燈彩中,最具特色和最受民眾喜愛的是“花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萬載民間燈彩
- 類別:傳統民俗文化活動
- 地區:江西省宜春市萬載縣
起源,特色,
起源
“花燈”是萬載民間燈彩中,歷史最悠久的一種傳統歌舞燈,並以形式多樣,易唱易跳而在萬載廣為流傳。現各鄉鎮和自然村都有花燈隊,曾有“沒有花燈不成村”之說。1957年,全省業餘文藝會演,萬載“花燈”獲得優秀表演獎;1979年,全區農村特色文藝會演,萬載“花燈”又獲得演出一等獎。
“花燈”的表演形式,一般由十至二十人組成,男女各半,表演者各端兩盆紙紮的花籃並按其出場順序編號,如:頭花、二花、三花、四花……尾花等。表演的基本步法為“採花步”,這是一種輕盈、均勻的舞步,每前進或後退都只能出四分之三腳,雙膝稍屈昂直。“穩、勻、慢”,是花燈表演的基礎,因為運作統一,結構嚴謹,所以“準”就是其關鍵,它要求表演者準確記清自己在場上的位置,否則會因一人走錯,鑄成全場皆亂。
雖然“花燈”的步法較為簡單,但花籃的端法卻大有講究。它有龍頭花、攤端花、平端花、一字花、人字花、疊花等十多種端法,而且每交換一種端法,即改變一種隊形。
作為一種傳統民間藝術,花燈雖然在萬載村村都有,比比皆是,但各燈隊表演的風格卻很統一,都是“邊舞邊唱、列隊排字”。有些水平很高的燈隊,不僅佇列整齊,而且圖案穿插複雜,使人看了讚嘆不已。為了適應“列隊”和“排字”的要求,每段之間均用鑼鼓和吹奏樂器來銜接,每一段完畢後變換另一種隊形和圖案,然後再排一個字,隊形的變換也多種多樣,變幻無窮。如:“雙龍現舟、織萬字邊、鴛鴦採蓮、催開夏蓮、孔雀開屏、青龍出洞、青蛇狂舞、青龍脫殼、盤龍、追龍”等十餘種。排字的內容也不固定,但大多數是吉慶呈祥且筆劃簡單的,如:“天下太平、五穀豐登、百業興旺、人壽年豐”等。有時,花燈的表演不僅是列隊排字,而且還結合龍燈的表演風格,把花籃舞成“龍”狀,時聚時散,舞是龍,散是花,別具情趣。
特色
“花燈”的曲調和唱詞都取自本地傳統民間小調,村村男女老幼幾乎人人會唱。如:“花燈調”,“十月逢春花插花”、“十唱祝英台”等,都是花燈的專用曲調,但主要是以“十盞花燈”為主,羽調式,七字名,如:“一盞花燈一盞光,笙簫鼓樂喜洋洋,五穀豐登人歡樂,滿面春風鬧花燈”。曲式結構為四句二韻式,骨幹音列為“3˙1˙ 6”來進行,節拍為2/4、3/4混合,節奏舒展流暢,旋律呈波浪型,委婉動聽。在演唱上,往往在“重句”或“襯詞句”中加入“幫腔”,這樣擅長於表現勞動人民的勞動熱情和樂觀向上的情緒。
值得一提的是花燈的製作,花燈的製作新穎別致,它採用上等的彩色皺紋紙,紮成各種形狀的花卉,分別插在用青篾編織成的花籃上,花籃的外圍均用彩色宣紙粘封,然後在花籃的中心點上一支明亮的紅蠟燭。這樣,就製成了一盞鮮艷奪目的“花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