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節旗幟蜻蜓

萬聖節旗幟蜻蜓

萬聖節旗幟蜻蜓(學名:Celithemis eponina):翼展38和42毫米。特點是紅柱頭,眼睛棕色,胸部棕色。腹部是有暗帶和紅褐色斑紋。翅膀具紅色調,有暗帶和斑點。翅膀有斑點的其他蜻蜓,一般都有透明和無色的區域,但萬聖節旗幟蜻蜓沒有,所以不會與任何其他物種混淆。很多時候前翼比後翅高。

棲息在草地、田野、沿著湖泊和池塘,並在沼澤地帶。傾向於雜草叢中。分布範圍橫跨美國東部,常見於佛羅里達州、南達科他州西部,俄克拉荷馬州和德克薩斯州。

基本介紹

  • 拉丁學名:Celithemis eponina
  • 別名:萬聖節三角旗蜻蜓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 亞綱單髁亞綱
  • 蜻蛉目
  • 亞目差翅亞目
  • :蜻蜓科
  • :旗屬(Celithemis)
  • :萬聖節旗幟蜻蜓
  • 命名者及年代:Drury, 1773
  • 中文名:萬聖節旗幟蜻蜓
  • 外文名:Halloween Pennant Dragonfly
  • 同義學名:Libellula camilla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產卵方式,前稚蟲期,稚蟲期,成蟲期(羽化),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萬聖節旗幟蜻蜓是在北美發現的一種蜻蜓。翼展38和42毫米。看上去非常類似於蝴蝶。翅膀橘黃色,雖然它的標記是深棕色,而不是普遍認為的黑色,在完全橙黃色的翅膀上有深褐色的條帶,當它們棲息在雜草莖的頂端其典型的位置,揮舞著翅膀像一面信號旗在招展,這就是它的“萬聖節旗幟”(Halloween Pennant)英文名稱的來由。亞成年的蜻蜓有黃色斑紋,包括在後面的條紋,而成年旗幟蜻蜓是淡紅色斑紋,尤其是在臉部,雌性只是偶爾會有這些紅色標記。萬聖節旗幟蜻蜓能夠在雨天和強風中飛翔。天熱時,它們通常會使用翅膀保護胸部,為其遮蔭。
像所有的昆蟲,兩性的解剖結構是相似的。萬聖節旗幟蜻蜓的身體分為三個部分:頭部、胸部和腹部。它們的頭可以轉動,包含咬的口器,觸角和非常大的眼睛。這些眼睛在中線有一個或兩個點滿足並占據頭的較大部分。該天線是相當短小,含有少量的感覺器官。感知器官在生活中的作用有限。胸部有微弱的腿,四個翅膀。這些羽翼未連線並獨立運作。當萬聖節旗幟蜻蜓休息時,翅膀以90度角附在身體上。六條腿雜散開用於把握物品。很少步行。在飛行中,腿收縮在身體旁以免受風。腹部長而扁平。全身(減去腿部)缺乏毛髮,但相當豐富多彩。
萬聖節三角旗的特性取決於蜻蜓的性別和年齡。幼蟲(也稱為若蟲或稚蟲)可以長到5至6厘米,並有黃綠色。直腸腔包含鰓,並且可以通過它們用來噴射水。當脫穎而出成為成蟲後,角質層變厚,雄性長出鮮艷的色彩,如紅色、黃色和棕色,在每個翅膀的前緣有紅色矩形點。雌性黃色。

生活習性

生活於沼澤池塘,湖泊,水坑和流速緩慢的溪流,常棲息在雜草莖。幼蟲生活的地方很廣泛,如河流、小溪和瀑布,也可以生活在陸地的一些地方,如樹洞和鳳梨葉基部。
一般捕食寡毛類蠕蟲、腹足類、甲殼類和蝌蚪,甚至捕食魚類。常雌雄成群,在水邊飛行,交尾後,雌蟲產卵於水草中。

分布範圍

在北美中部和東部常見,特別是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在那裡它們一年四季皆可生存。在該區域內的北部,繁殖季從6月中旬到8月中旬。分布的範圍可以遠到加拿大南部、新墨西哥州西部,直到落基山脈以東。
萬聖節旗幟蜻蜓
萬聖節旗幟蜻蜓分布圖

繁殖方式

產卵方式

萬聖節旗幟蜻蜓在早晨產卵,卵產在開闊水域,交配通常發生在早晨8點至10點半。雄性通常會棲息在在池塘邊的雜草叢中等待雌性到來。產卵方式,就是所謂的蜻蜓點水:蜻蜓將腹部末端貼近水面,直接產卵於池水中,任由卵沉入水中;這些卵附著在石頭,植物的莖或藻類上。

前稚蟲期

蜻蜓幼蟲稱水蠆,蜻蜓的卵在剛孵時有一特殊的型態,六隻腳、頭部都跟身體縮在一起,像只沒腳小蝦米一樣,不怎麼活動,稱這階段為“前稚蟲期”。這一階段非常的短少則三、五秒,多則兩、三分鐘,前稚蟲的背部就會裂開,第一齡稚蟲就蛻皮而出不久它會慢慢的將頭及六隻腳伸展開來自由活動。

稚蟲期

蜻蜓稚蟲隨著種類不同而各有不同的齡期,從8~16個齡期都有,整個稚蟲其所需時間依照不同種類及季節而有所不同,從一個月到三、四年都有,蜻蜓稚蟲都是水棲昆蟲,尚無發現陸棲性種類。
水蠆靠腹部內直腸鰓呼吸水中容氧,因此會藉著從尾端緩慢吸水、排水來呼吸,平常除六隻腳可供爬行之外在緊急時刻則會則會將腹部所吸的水向後噴出,所產生的作用力會帶動它們向前快速移動以達避敵或捕食的作用,通常水蠆為了避天敵以及捕食獵物,體色跟環境都很接近,形成一種保護色。棲息於溪流蜻蜓幼蟲主要以蜉蝣稚蟲、石蠅稚蟲、搖蚊等雙翅目幼蟲以及一些小魚為食,棲息於靜水域的種類則主要以蝌蚪、小型蝦類、小魚、水蚤、體型較小的蜻蛉稚蟲、仰泳樁、孑孓、搖蚊等雙翅目幼蟲為主食。稚蟲天敵則是鳥類、大型雜食性魚類、紅華娘、負子蟲、龍虱等。

成蟲期(羽化)

水蠆經過多次蛻皮,成長到終齡稚蟲,可以看到期胸部會有明顯的翅芽,這是與其他齡期稚蟲的一個簡單的區別方法。通常蜻蜓的終齡稚蟲會在羽化前幾個小時爬出水面附近的地方,如枯枝、植物葉子、石塊、圍牆、橋墩等物體都可供蜻蜓穩定攀爬以進行羽化,大多數蜻蜓於夜晚羽化,少部分蜻蜓成員在清晨羽化。剛羽化的成蟲通常體色很淡,翅膀很薄且有強烈金屬反光,等過一天之後,成蟲體色就會加深,翅膀也會變硬且沒有明顯反光,未成熟的成蟲要經一些日子才會變成剛羽化的蜻蜓,少則十日內,多則一、兩個月以上,從未成熟到成熟過程外部型態上都會有差異,而且絕大都數蜻蜓的雌、雄蟲在外觀上也不一樣,所以同一種蜻蜓成蟲不論雌、雄或不同的生長時期會有很多不同外帽,這就是所謂的“多態型”。

保護級別

該物種數量眾多,未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