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笏朝天(泰山萬笏朝天碑刻)

萬笏朝天(泰山萬笏朝天碑刻)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萬笏(HU護)朝天。笏板,古代大臣朝見皇帝時手中拿的摘記上奏內容的板狀物。此處怪石嶙峋,突兀穿天,峻峭如笏,題曰“萬笏朝天”。歷下蕭國銘書 ,楷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萬笏朝天
  • 類別:碑刻
  • 地點:泰山
  • 字型:楷書
祥釋,評析,

祥釋

從經石峪向上,過水簾洞不遠, 就到“萬笏朝天”的石刻處, 在路西旁見到一塊塊峻峭的巨石朝天而立, 看上去頗像古代朝庭里大臣朝見皇帝時手持的狹長笏板,故喻之為“萬笏朝天”。
萬笏朝天萬笏朝天
此處出露的岩石, 是泰山雜岩中的中薄層細粒條紋狀混合岩化角閃斜長片麻岩,主要的礦物成分為斜長石、石英和角閃石,同時, 岩石中還發育有較多的長石、石英質的灰白色條紋。
岩石在構造力的作用下, 當超過岩石的強度時,就會發生破裂, 其中最常見的是一種未發生明顯位移的斷裂,稱之為節理或裂隙。 按節理的力學性質分為張節理或和剪節理兩種。張節理是開口的, 節理面比較粗糙,延伸不遠。剪節理一般是閉合的, 節理面比較平滑,延伸較遠。 按節理面的產狀,可分為斜交的、 垂直的和水平的節理。 垂直節理常常把岩石切割成不同幾何形態的直立的柱狀塊體,所以又稱這種節理為柱狀節理。
這裡出露的角閃斜長片麻岩, 垂直的柱狀節理十分發育, 按其產狀主要有北東60°、北北東15°、 北西315°等三組不同方向的節理,它們的節理面都近於直立而且比較平滑,屬於一種剪節理,分布比較密集,彼此交切, 把岩石切割成直立的板狀或柱狀,在物理風化作用下, 岩石沿節理裂開,並受重力作物的影響, 發生了不同程度的倒伏和傾斜, 遠看很像一個個笏板。 古人把這些垂直節理切割岩石的構造現象, 稱之為“萬笏朝天”,雖有些誇大, 但形象生動,譬喻真切,耐人尋味。

評析

泰山石刻萬笏朝天是一塊彌足珍貴的石刻,它記述的是帝玉封禪泰山重大歷史題材,對於泰山封禪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泰山石刻,可以說與整個泰山之壯麗俊俏的景色有著不可分割的重要作用,它們以精湛的書法藝術,以冷峻與熱烈,豐富與直觀,含蓄與深奧的深刻含義,抒發著對於泰山的讚頌情懷。在泰山石刻中,除了那些吟詠泰山景觀之秀麗的石刻之外,還有一些是記載歷代君帝朝拜泰山、封禪泰山的歷史事件有關。如乾隆皇帝的手跡《維天東柱》和《萬笏朝天》。其中,《萬笏朝天》就是形容當年帝王封神泰山的一尊難得的佳作。該石刻位於“萬仙樓”以上的山壑間,為正書,書體嚴謹明朗,穩重大度,該石刻鐫刻年代不詳,根據歷代君帝封禪泰山和封禪儀式的完整性分析,大約在唐代以後,或者再晚一些。因為那時封禪泰山的儀式和內容都比較豐富和完善了。石刻中的第一個字,“萬”,在這裡是個數量詞,代表眾多;“笏”,指古代官員朝覲時,手中所執的手板,它的用途為記事所專用.朝”和“天”,則有兩層意思,一是拜見祭祀之意,二是形容眾多官員手中所執的笏板朝向天空。《萬笏朝天》,其全部含義為,在封禪泰山的隆重儀式上,在鼓樂齊鳴中,眾多的官員虔誠地手執笏板,跟隨皇帝,浩浩蕩蕩,一步一步地向泰山上攀登,去封禪泰山,朝見泰山神,希望求得國泰民安,天下太平。
石刻《萬笏朝天》中所描述的場景,浩大宏偉,氣勢非凡,記述出了當時封禪泰山時如此隆重的儀式和場面。觀該石刻,似令人產生親臨其境之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