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王城

萬王城

在湘南海拔1500米的崇山峻岭中,有一個被群山環抱著美麗的小村莊。座落在二省三縣的邊界的叢山中,就是如今桂東黃洞的青竹村。 古時,這裡香樟挺拔,桃紅李白,輕紗淺霧,翠竹掩映,此村莊人們把它叫做“煙竹堡”(方言‘英姿鋪’)。桂東漚水、“七縣同飲一河水”的湘江耒水均由此而起源。“煙竹堡”四周有全用長條方青石砌成很高的城牆。故又名“萬王城”,往東一刻時辰可入江西遂川之域,往北不出半個時辰可進炎陵之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萬王城
  • 位置:桂東黃洞的青竹村
  • 史料記載:《大明一統志》、《桂東縣誌》
  • 故事傳說:翠竹掃城、萬王桃李
  • 交通線路:北湖區黨校站步行約780米
古城簡介,故事傳說,紀錄片,古城遺址交通,公交,自駕,

古城簡介

邊陲上的千年古城——桂東萬王城
《大明一統志》六十六卷14頁載道:“萬王城在桂東縣東北五十里,萬王不詳。相傳,王曾寓此,今有階砌,旁有修竹數竿,日夕自仆,掃其地而復立;內有桃李彌望,鄉人當垂實時往採食之,味甘;但不可取去,或摘私藏,必失歸路”。
萬王城
筆者在《萬王城中的王孝先》一文中專寫過王曾(王孝先)。所在《湖南王氏源流》中考出:“始遷祖曾公,字孝先,原籍江蘇蘇州,宋景佑2年(1035)出仕郴桂史,奉剿湖侗,始遷桂東萬王城,再徙宜章油桐坪。”今又在《大明一統志》中又考出“……王曾寓此……”但王曾是否是萬王城之萬王,還是不得而知。
“一城高踞萬洋山,豺虎遙驚喪膽寒”。至於有關萬王城的一些情況和傳說,我在《大清一統志》三百七十七卷、《廣與記》、《大明一統志》六十六卷、《萬曆郴州總志》卷之六、《嘉慶郴州總志》、《花史》、《三長物齋長說》、《方與紀要簡覽》等典籍考證中均有些記載。
桂東縣誌》中所載“……村有古城,龍盤虎踞,所吞山光。城南、城西各築一寨,勢成犄角。城北半公里地修有馬道,遙想當年金鐵馬,旌旗蔽日,仿佛依稀。頗有“一城高踞萬洋山,豺虎遙驚膽寒”氣概。古城舊地十二畝,呈橢圓形,年代悠久,已闢為田疇,昔日金城湯地池,仍歷歷在目。繞成墉垣,全部為為條方石砌就,高3米,底寬3米,頂寬2米;牆外掘池,還能清楚看見的有一里多,寬7米,深3米;城門石階十餘級,階長1。15米,寬30公分,高20公分。”
由此看來,“萬王城”應是萬洋山中一處軍事要塞。駐兵少則數千,多則萬人。軍餉糧草,如何解決?這支隊伍究竟是聚兵舉事?還是殘軍避難?……這樣大規模的城堡不是一天兩天可建成,至少得幾年時間才能建造好。萬王為什麼偏要選擇這個人煙稀少的深山老林,花那么多時間來築造這個城堡呢?……一切,更使人撲朔離迷。
1982年,桂東縣組成文物調查小組對萬王城進行實地考證。在古城內外,沒有發現半截完整的城牆了,但卻發現處處橫放著零散的長條保方石。在這裡還發現了一些青磚、天地瓦和許多陶片,在村民家裡徵得銅錢二枚、石臼米規和硯池一方。這方石硯池上刻雲紋異獸圖案。充分說明當時有文化人在軍中。
如今湖南省圖書館所藏的《大明一統志》中有萬王城的辭條,均無詳細說明。據說明修的桂東縣誌中以“名惡事幻”為由,將萬王城之辭條刪除。由“名惡事幻”句推斷,也許就是因為這裡曾經有一支囤兵舉事的隊伍,和流傳有大多的離奇古怪的傳說,而將這裡所演譯出轟轟烈烈的歷史抹殺了!如今作為桂東一大人文資源,如能很好地挖掘出來,加以整理,也應是對桂東的歷史文化的負責。

故事傳說

《翠竹掃城》
相傳。古時候,萬王城田連阡陌,竹木蓊翳。城中分東西南北街,穿插一些小巷。一條清澈的小溪從城旁靜靜地流過。
自古至今,很少有人知道萬王城的首領萬王的師傅是誰。是誰呢?是中華道教鼻祖張三豐。萬王城與黃洞羊石的“玉女雲環”山不算很遠。張三豐常在 “玉女雲環”山上進行修煉,如今那山上還留有張三豐用劍劈了個很大的“豐”在一個巨石上,那個怪怪的巨石見證了當時的一切。後來,張三豐又到湖南最高峰齊雲山上修煉很長的時間。在史書上均有記載的。
張三豐移至齊雲山修行時,總難免有些懷舊之心。也有人說,神仙也有七情六慾。不過,神仙大多數是重感情的。不知是張三豐是在思念著“玉女”的舊情?還是留戀著那裡的青山綠水?還是……總之是熟地難忘。在回返雲遊“玉女雲環”山上時,恰巧遇上萬王也在“玉女雲環”山上觀賞風景。交談之中,張三豐很賞識萬王。張三豐接受了萬王的叩拜為師,應允他為入室弟子。由於萬王天資聰敏,加上勤學苦練,在修煉兵法的同時又得到了張三豐的真傳。治理得城中秩序井然,真正做到了夜不閉戶,道不拾遺。
在那缺醫少藥的年代,民間盛行著一些神秘文化和一些偽科學的做法。也就是如今在民間所流傳的一些遊戲和法術,如木方飯桌能自動行走的“九牛推車”,能使蒸飯時一邊生一邊熟的“雪山水”,醫治又嘔又瀉的“報犯”,醫療跌打損傷的“跌打水”,還有“藏身”、“斷血”、“點穴”、“五雷風”、“五雷火”……據說,這些小法術都是萬王所傳授下來的。
在當時,也有人認為學這些小法術起不到什麼作用。萬王為了使大家相信他身懷高超的道法。一天,當太陽快要落山之時,他朝著南方,口中念念有詞:“起眼望青天,師傅在眼前,頭上冒一冒,師傅就會到。天煞歸天,地煞歸地……”手執金刀,指向天空,施展起道術。只見西邊現出一片耀眼的霞光,城邊的幾株高高的竹子,慢慢地垂下竹身子,自然而然地將街道掃了起來,還真有點神差鬼使。並且打掃得相當仔細,哪怕一個臭髒的暗角也不會放過。一晚的工夫,不管東街、西街、南街、北街都搞得乾乾淨淨,像被雨水沖刷了一樣。人們躲在門縫中看到萬王的法術如此高超,無不拍手稱奇,個個佩服得五體投地。
天亮時,全城潔淨如洗。竹林全部恢復原狀,依然翠葉婆娑,斜影搖風。 “淨街掃城”似乎不曾發生。
《萬王桃李》
萬王城四周有全用長條方青石砌成很高的城牆,城的南面和西面,萬王為了軍事的需要,築有山寨各一,以防敵兵偷襲。並在城北又修建了一條五里的跑馬道,讓軍士們在跑馬道上練習跑馬射箭。據說,城中的軍士們個個都有百步穿楊的本事,武藝高強,身手不凡。
南寨,萬王讓軍士們種上幾十畝的桃樹,西寨,又讓軍士們種上幾十畝的李樹。城內街道旁間種桃樹和李樹。萬王還注重環境的優雅,同時也是迷惑敵方的一種策略。當偃兵息鼓的時候,這裡就是一個大戶人家的莊園而已。一到春天,成片的桃花和李花盛開,南嶺有一片映天彩霞般地桃紅,西山有一片冬雪晶瑩般的李白,城內桃紅李白爭相輝映,詩意盎然,風景如畫,真可謂是世外桃源。外人根本看不出這裡深藏著一個軍事基地。
“相逢不飲空歸去,洞口桃花也笑人。”這裡的桃李長得非常茂盛,當果實成熟時,桃子果味鮮美,誘人口讒。不亞於王母娘娘壽宴上的仙桃。萬王城和諧之風處處展現,個個熱情大方,除了用酒食待人外,城內外的桃李果實讓人隨便採摘飽食。外地人也可去採摘,但只能在這裡吃。隨吃多少都行。但不能帶走或偷摘,否則會望洋興嘆而會迷失歸路。曾有人試想帶走一些桃子,結果似墜入迷宮,轉來轉去,仍然回到原來的地方。無法走出神秘的萬王城……
是的,在緊張的烽火年代,萬王能以最佳化環境來緩衝和調節軍士們的心態,保存他的戰鬥力量,也不愧為是一種高明之舉。
《萬王城中的王孝先》
《湖南王氏源流》中載道:“始遷祖曾公,字孝先,原籍江蘇蘇州,宋景佑2年(1035)出仕郴桂史,奉剿湖侗,始遷桂東萬王城,再徙宜章油桐坪。至1949年,已傳39代,共5000餘人。族人多分布在郴縣良田鋪和宜章。”
桂東萬王城,竟然一代名相王孝先進入湖南時,一開始就到了這地方落腳。並居住一些年月,真是深山中萬王城的一大榮幸啊!這是真的嗎?
提到王孝先,不由使人想到了他的《題通雲亭》一首詩,“小亭高古占城闉,地迥全無一點塵。時有行雲自來去,晚來施雨欲留人。”還有《詠梅花詩》“……未須料理和羹事,且向百花頭上開。”那真是絕妙好詩。既點明了梅花開於百花之前,借詠梅以抒志向高遠。胸懷奇才,以詩言志。還有:“神龍異稟,猶嗜欲之可求;纖草何知,尚薰蕕而相假。”更是世人久傳不衰的名句,表達了人人都應接受教育的思想。
王孝先是一位“三元及第”的奇才,幼時求學,開始參加鄉試,就名列榜首,成為解元。25歲時參加禮部的省試,賦冠群士,一舉奪魁,成為省元。不久,又參加殿試而大魁天下,成為整個宋代的“三元”狀元之一。
當朝宰相寇準薦其才,上奏宋真宗,任命王曾為著作郎、直史館、三司戶部判官。王孝先恪盡職守、政績突出。《東都事略》評王孝先“毅然奮忠,臨大節而不可奪,卒使帝室尊榮,禍亂不作,可謂社稷之臣矣!夫賢者以身為天下用,而安危系焉。”
真宗常在茶餘飯後把王孝先召至身旁,高談闊論……王孝先深得真宗的信任。真宗重用其才,將王孝先就任執掌朝政大權宰相。蒞任後,輔佐宋仁宗竭心盡力、忠心耿耿、選賢任能、不計前嫌,多重才幹。王孝先力薦“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和人稱“包青天”的包拯,並委以重任。成為歷史上的深得口碑的一代名相。
在宋景佑二年(1035),那時候桂東還是隸屬於桂陽縣的零陵、宜城二個鄉。離桂東建縣還有七十六年(南宋嘉定四年即公元1211年桂東建縣)。
深隱在叢山的萬王城,這位朝中重臣會跑到這兒奉剿湖侗嗎?湖南的侗民在深山老林中舉事,有必要朝中宰相親自出馬來督陣圍剿嗎?
《中國古代狀元錄》:王曾,青州益都人,字孝先。生於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卒於宋仁宗景佑五年(1038)。
在查證手頭上一些資料,而所記載的王孝先(王曾),均系同生在北宋時期,同名而且又同取字,產生了很大的巧合。但所處在的出生地點卻不相同。
《中國古代狀元錄》載王孝先是青州益都(今青州市鄭母鎮)人。在《湖南王氏源流》中江蘇蘇州人。如果說青州益都王孝先是北宋朝宰相。那《湖南王氏源流》的王孝先出仕郴桂史,奉剿湖侗,他又是朝中的什麼人呢?我想,這個王孝先他能奉朝庭之命帶領軍隊,前來湖南一帶追剿造反的侗民。即使不是朝中宰相也並非一般人士。究竟是何許人士?這時使我的思緒又墜入了迷茫之中……

紀錄片

《萬王城之耒水源頭》
2007年6月23日,湖南耒陽電視台攝製組前來桂東縣拍攝“耒水探源”專題片,為什麼他們徑直往黃洞萬王城那裡去拍攝。那裡是“耒水源頭”嗎?
“樹有根,水有源”。《萬曆郴州志》載:“桂東漚江其源有三:一出酃縣界煙竹堡(萬王城)平(屏)水山,經兩水口自北而南至縣,合流衝激成漚,是名漚江……又三百里達郴江入湘江。”又“資興江源自五都,接桂東界,有泉方廣十餘里,泉傍石壁峭立,流十里合瀘渡江(漚江)。瀘渡江源自桂東萬王(城)里……”一切都很明了,漚江是由萬王城起源的。
以前,我也是只知漚江之源出自萬王城的屏水山,根本不知耒水源頭與漚水源頭共一個。連一條偉大的“七縣人民共飲一河水”的母親河都不知道,真是孤陋寡聞。在陪同耒陽電視台攝製組的幾天中,對這方面也產生了興趣。同時,也增長了一些這方面的知識。耒陽電視台長對我說:耒水之源,現在存著有不同的爭議,有的說在汝城,有的說在桂陽……我們經過多方考證這耒水之源應在桂東,《耒陽市志》記載是正確的:耒水,發源於桂東北與江西交界處的萬洋山,經桂東、汝城、資興、郴縣、永興之後,從耒陽東南角黃市鎮大河村入境……。
是的,後來我在《中國河流水文狀況》中看到:耒水,在黃草坪上有二支,一出汝城縣耒山之陰稱耒水,一出桂東縣煙竹堡(萬王城)稱漚江,後者為主流。耒水流經桂東、汝城、資興、郴縣、永興、耒陽、衡南等縣至耒河口注入湘江。耒水幹流長453km,流域面積11783km2,天然落差1163m。平均坡降2.56(‰)……這就充分證明了耒水之源主流是從萬王城而出。
高山有好水啊,桂東境內大小有133條清澈的溪流,形成了一條浩浩蕩蕩的漚江。如果至今沒搞清楚漚水源頭在什麼地方,也許大詩人李白到了桂東也會說 “漚江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
當然,在我國每條河流的支流是非常多的,那么,用什麼標準才能定這條河流的水源頭呢?資料上說:判定一條江河的源頭或者正源的標準,都是以這條河的水流量河的長度來定,長的、水流量大的,就是這條江河的源頭。
你知道耒水源頭的實景是什麼樣子嗎?有人會說,不就是一個泉水眼中,趵出了一股泉水也來了嗎?這不準確。不能簡單的憑一個泉水眼就可定位是這條河的水源頭的。
你到了屏水山,就可看到屏水山的山窩中是一片約百多畝綠油油的沼澤地。似當年中國工農紅軍走過的四川日乾橋的沼澤草地。但桂東人把這種沼澤地叫著“辦泥眼”。你看這些沼澤地被綠草覆蓋著,這隱蔽在地下密若繁星似的千百萬個小泉水眼,湧出的細流涓涓匯成了一股清澈無比的小溪朝著萬王城方向流去。這就是耒水之源的初始流出。
如果旅行家徐霞客來到這耒水源頭,我不知他會有什麼思潮?但這時就使我想起了有個人說過的一段話,“……什麼樣的畫面和語言才能言說源區的全部呢?是高原上熾熱的陽光、幽深的星空,還是沉默的雪山?無論歲月如何流逝,無論四季如何更替,他們始終一如既往地展示著自己與生俱來的魅力。於塵世之中,於塵世之外,極冷,也極溫柔;超然不問世事,又無時不在塵俗之中;它是如此清新、如此祥和、高貴而平易,沉默著、思想著,散發出萬般慈愛的聖潔光輝。或許那就是大地之上,已經越來越顯見的高尚的引領!”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被世人譽為“南國相思桂花城,牛郎織女愛情都”的桂東,正在逢勃發展,方興未艾。這條耒水之河的上游在我縣下大力度的整治下,為保證耒水中游和下游的水質做出很大的努力。耒陽電視台攝製組從萬王城開始,將我縣漚江兩岸美妙的山水、獨特的風情風貌以及紅、綠、古、特等方面,他們一一做了精心的拍攝。即將離別,台長再三求我寫個條幅相送,我為他們真情而感動,揮毫寫了“耒水之源”以作紀念……是的,我們擁有天造地設的耒水之源而引為驕傲。我想,我們這條“七縣共飲一河水”的耒水之河,是我們七縣人民心中的一條奔騰不息的感情之河,和諧之河,財源之河,幸福之河。

古城遺址交通

公交

步行約1.4公里,到達市國稅局站 乘坐15路,經過3站, 到達北湖區黨校站步行約780米,到達市農科所。

自駕

1. 從起點向正西方向出發,沿同心路行駛90米,調頭進入同心路;
2. 沿同心路行駛430米,右前方轉彎進入國慶北路;
3. 沿國慶北路行駛950米,稍向左後轉彎;
4. 行駛10米,稍向右轉進入人民東路;
5. 沿人民東路行駛390米,調頭進入人民東路;
6. 沿人民東路行駛160米,右轉進入北湖路;
7. 沿北湖路行駛120米,到達終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