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萬物相愛》是作家安寧在對內蒙古廣袤蒼涼又開闊詩意的審美認知下,歷時三年,最新完成的自然主題散文集。作品文風開闊浩蕩,氣息豐沛盎然,飽含著作家對世間萬物的熱愛。就在遼闊大地幽微起伏的褶皺中,萬千生命散發寂靜光芒。作家安寧以謙卑樸素之姿,引領讀者思考人與自然、生與死、宇宙星空等永恆主題,並重新認知自然萬物對人類詩意棲居的重要意義。
作者簡介
安寧,生於八十年代,山東人。在《人民文學》《十月》等發表作品400餘萬字,已出版作品30部,代表作:《遷徙記》《寂靜人間》《草原十年》。榮獲華語青年作家獎、茅盾新人獎提名獎、冰心散文獎、丁玲文學獎、葉聖陶教師文學獎、三毛散文獎、內蒙古索龍嘎文學獎、廣西文學獎、山東文學獎、草原文學獎等多種獎項。現為內蒙古大學教授,一級作家,內蒙古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第十屆全委會委員。
作品目錄
作品鑑賞
散文集《萬物相愛》包含了十二篇文章,從題材、內容來看的確比較“散”,所寫也基本是一些“小事”,甚至近乎無事,作者更多的是描摹其中的具體情狀、處境、氛圍,將所狀之物的周邊、背後的東西勾連出來,娓娓道來,如此具有了情感性和共情能力。這種表達類似於中國畫的“散點透視”,也接近電影的蒙太奇或者詩歌的跳躍性,各部分之間往往並無直接關聯,但經過作家的敘述與闡釋,其內在共通的東西凸顯出來,彼此之間產生化合反應,具有很強的藝術張力。這樣的結構方式,在《萬物相愛》中頗具普遍性。
散文《山河沉醉》共包含四節,每節寫一個讓人“沉醉”的場景。其一是三位此前一起長大而後天各一方的故交,各自經歷生活的摔打後在一個異地酒館相聚。其二是“我”在此前生活過的城市尋找愛情的印記,一切恍惚若夢,突然遇到昔日戀人的姐姐,記憶瞬間被打開。其三是途經山城重慶,為其熱鬧與寂靜並存的人間煙火氣息所感動,並與多年未見的朋友吃火鍋、暢飲。其四是大風呼嘯的內蒙古高原的冬天,與朋友在溫暖的房間裡飲茶、聊天。其間各有動人之處,通過“富有包孕性的瞬間”切片式地呈現人間真情、人生真意。《眾生》中,作者關注為在城市紮根而努力工作的房產中介小姜、剛剛五歲卻患上唐氏綜合徵的牧歌、數次被欺騙感情的女理髮師小陳、從中學辭職後將一家教育培訓公司帶入上市軌道卻依然迷茫的阿宇老師,他們各有人生的困境,但都感受著生命的美麗與歡樂,並且心懷希望、努力向前。
在《萬物相愛》中,作者寫臨沂王羲之故居中兩株深情相擁的樹,寫北京石景山雪後通紅絢爛的金銀木,寫閩西山區旅途中看到的碩大、橙紅的月亮,寫群山包圍、積雪覆蓋的阿爾山中“猶如一滴聖潔的眼淚一樣的小鎮”,寫出大自然的神奇、壯麗,寫出生命的躍動、不屈,以及萬物之間的相親相愛、交融共生。這樣的寫作,舉重若輕,拿得起而又放得下,用力而不過度用力,顯然不是“為賦新詞強說愁”,而是“識盡愁滋味”之後的雲淡風輕、平淡自然,凝聚和體現著豐富的人生況味與智慧。
《萬物相愛》的內容比較豐富,有的及物有的普泛,有的聚焦於事件有的注目於事物。《賽馬場》關乎馬及馬的“愛情”,《四季歌》關乎大自然和季節輪替,《生死之門》寫女性命運,《烈日之下》寫異域風土與人情。《行走在蒼茫的大地上》《在黃昏的呼倫貝爾草原上》主要寫草原,而《落在巴丹吉林的每一粒沙》主要是寫戈壁灘。當然,無論是寫什麼,她關注的是人,正如在關於巴丹吉林的文章中所寫,在這嚴酷之地的養駝夫婦“以順從但絕不屈服的精神,為生存的自由而戰”,他們以艱苦的努力創造出“二分人造良田”,使其帶來綠意蔥蘢和滿滿的收穫。作者最後寫到,每一個生命,都是降落在人間的奇蹟,“就在生死之間波瀾壯闊的沙海上,人們一日日抗爭,也一日日接納。猶如一粒沙子,在肆虐的暴風中發出嘶吼,又在耀眼的陽光下徐徐飄落”。字裡行間包含了對人生與命運的深切認知。
在不同的文章中,作者都寫到了星星。《覓食者》中寫道:“推門出去,見夜空中幾顆寥落的星星,正散發出冷寂的光,仿佛命運注視著我們,在愛的道路上,繼續孤獨地追尋。”《星辰》中寫道:“此刻,我們與她一起,虛度著美好的夜晚。我們所聊過的一切,都將化為塵埃。我們所擁有的一切,也將在無邊的黑夜中消融。唯有我們在窗前一起抬頭看過的月亮,永恆地掛在天邊,從未因為我們的聚散而有所改變。可是,恰是這些虛度的光陰,恰是這些一起行經的日與夜,化為生命中閃爍的星辰,在無數孤獨的夜裡,將我們照亮。”這裡面的“星星”與“人”具有一定的原型和象徵意義,星辰恰如希望,照耀、鼓舞生命向前,而人要在孤獨中理解萬物、安放自我。有“光”是重要的,有對於“光”的信念更為重要。
作品影響
《萬物相愛》入選2020年度中國作家協會重點作品扶持項目。書中作品多刊發於《人民文學》《十月》《中國作家》等期刊,入選“2020年中國當代文學作品排行榜”等重要文學榜單,並被《年度散文50篇(2022)》《2022年當代散文20家》等年選選載。
出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