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泉河吻蝦虎魚(Rhinogobius wanchuangensis Chen, Miller, Wu et Fang,2002)是蝦虎魚科吻蝦虎魚屬的一種動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萬泉河吻蝦虎魚
- 科:蝦虎魚科
- 屬:吻蝦虎魚屬
- 命名者及年代:Rhinogobius wanchuangensis Chen, Miller, Wu et Fang,2002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測量標本5尾;體長21.6~30.2mm。采自海南:萬泉河水系。
背鰭VI, I-7~8;臀鰭I-5~8;胸鰭15~16;腹鰭I-5。縱列鱗28~30;橫列鱗9~10;背鰭前鱗3~6。椎骨27枚。
體長為體高的4.6~4.8倍,為頭長的3.4~3.6倍。頭長為吻長的4.2~4.4倍,為眼徑的4.0~4.2倍,為眼間隔的11.0~12.0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1.7~1.9倍。
體延長,前部稍平扁,後部側扁;背緣淺弧形隆起,腹緣稍平直;尾柄長,其長等於體高。頭中大,圓鈍,前部寬而平扁(雄魚)或稍側扁(雌魚),背部稍隆起,頭寬大於頭高。頭部具5個感覺管孔(B', C, D, E, F)(圖528)。頰部稍凸出,具3縱行感覺乳突線(b, c,d)。吻稍尖突(雄魚)或圓鈍(雌魚),吻長等於或稍小於眼徑,雄魚吻長稍大於雌魚。眼中大,背側位,位於頭的前半部,眼上緣突出於頭部背緣,眼上緣突出於頭部背緣,眼下緣無放射狀感覺乳突線,僅具1條由眼後下方斜向前方的感覺乳突線(a)(圖528)。眼間隔頗狹窄,為眼徑的1/3,稍內凹。鼻孔每側2個,分離,相互接近:前鼻孔具1短管,位於吻的中部,接近於上唇;後鼻孔較大,圓形,邊緣隆起,緊位於眼的前上方。口小,前位,斜裂。上、下頜約等長。上頜骨後端伸達(雌魚)或幾乎不伸達(雄魚)眼前緣下方。上、下頜齒細小,尖銳,無犬齒,多行,排列稀疏,呈帶狀,外行齒稍擴大;下頜內行齒亦擴大。犁骨、齶骨及舌上均無齒。唇略厚,發達。舌游離,前端圓形。鰓孔大,側位,向頭部腹面延伸,止於鰓蓋骨下緣近中部處。前鰓蓋骨後緣有3個感覺管孔(M', N,O')鰓蓋上方具3個感覺管孔(H', K', L')(圖528)。峽部寬,鰓蓋膜與峽部相連。鰓蓋條5根。具假鰓。鰓耙短小。
體被大櫛鱗,頭的吻部、頰部、鰓蓋部無鱗。背鰭前鱗區的後部具小圓鱗,背鰭前鱗區的前緣呈三叉形。腹部中央鱗區具小圓鱗,但不延伸至腹鰭後緣。腹鰭前區及胸鰭基部均無鱗。無側線。
背鰭2個,分離;第一背鰭高,基部短,起點位於胸鰭基部後上方,鰭棘柔軟,雄魚第一背鰭各鰭棘不呈絲狀延長,雄魚的各鰭棘平放時末端可伸達第二背鰭起點,雌魚的各鰭棘不伸達第二背鰭起點;第二背鰭略高於第一背鰭,起點在臀鰭起點稍前上方,基部較長,前部鰭條稍短,後部鰭條頗長,平放時,不伸達尾鰭基。臀鰭與第二背鰭相對,同形,起點位於第二背鰭第二和第三鰭條的下方,後部鰭條較短,平放時,不伸達尾鰭基。胸鰭寬大,圓形,下側位,鰭長大於吻後頭長,其後緣不伸達肛門上方。腹鰭略短於胸鰭,圓形,左、右腹鰭癒合成一吸盤。尾鰭長圓形,短於頭長。肛門與第二背鰭起點相對。雄魚生殖乳突細長而尖,雌魚生殖乳突短鈍。
頭、體呈淺色,體側具7~8條長方形黑灰色的寬橫帶,背側由項部至尾柄部具5個灰色斑塊。體側每一鱗袋無暗色邊緣,腹部淺色或亮黃色。頰部及鰓蓋中部無灰色條紋。頰部下緣具2個卵圓形、黑色圓斑。鰓蓋膜暗灰色,具8~13個橘紅色小圓斑。項部無明顯斑紋。吻背自眼前方至吻端具“U”形黑紋。眼的下前緣具一方形暗斑。第一背鰭灰色,第三及第四鰭棘間的鰭膜上具3個黑斑;雄魚第一背鰭具3行紅褐色小點,雌魚第一背鰭的僅散具若干個小點。第二背鰭淺色,雄魚具2縱行暗灰色小點,雌魚具4~5縱行暗褐色小斑。臀鰭橙色,雄魚具1縱行紅褐色小點,雌魚淺色,邊緣呈灰色。胸鰭淺色或暗灰色,基部具一黑褐色圓斑。雄魚腹鰭暗黑色,雌魚腹鰭淺灰色。尾鰭灰黑色,雄魚的尾鰭無暗褐色小斑,雌魚的尾鰭具4列垂直灰黑色圓點。
分布範圍
分布於海南萬泉河水系。為海南特有種(endemic to Hai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