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榮東嶽廟

萬榮東嶽廟

萬榮東嶽廟屬中國道觀建築。在山西省萬榮縣城內(古解店鎮)。創始年代不詳,唐貞觀年間(627~649)已有之,元至元二十八年至大德元年(1291~1297)重建,明清又予以擴建和修補。廟內主要建築有飛雲樓、午門、獻殿、享亭、天齊大帝殿和寢宮。其中的飛雲樓造型秀麗美觀,結構組合巧妙,充分發揮了中國建築技法的特長,是現存古建築中難得的實物資料。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萬榮東嶽廟
  • 地理位置:山西省萬榮縣城內(古解店鎮)
  • 氣候類型: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 開放時間:全天
簡介,構造,

簡介

萬榮東嶽廟

構造

飛雲樓平面方形,三重檐,二、三兩層下部設平台和平座製成暗層兩級,實為內五層。樓高 23.19米,外觀六層檐,如同 3個單體建築相疊而成,故華麗壯觀,毫無僵直之感。
萬榮東嶽廟
樓之底層平面方形,每面五間(12.28米 ),明間較大,3.16米,設檐柱和內柱兩周合成。2層於方形平面之中每面凸出抱廈各三間,平面呈十字形,十字歇山屋頂。第 3層每面五間,通面寬8.68米,稍間甚窄。外檐每面當心凸出山花一間,頂覆十字形歇山屋面。二三兩層下部設矮柱架額枋和斗栱製成平座。平座上置鉤欄圍護並設腰檐。
樓內用4根通天柱為樓身構架的骨幹,高15.45米。各層之間設有額枋、間枋、地板枋、穿插枋、平板枋等多層枋材相互貫聯,內外拉結,形成一個龐大的正方形筒式框架。 飛雲樓的斗栱造型和結構極富變化,幾乎每層斗栱跴數與昂翹形式都不相同。耍頭有螞蚱頭、單浮雲、龍頭、捲雲等;角科由昂有象鼻子和龍頭,昂嘴有琴面式和如意頭兩種。極富裝飾情趣。
六層樓檐及平面變化以及翼角和歇山的設定,使飛雲樓外觀富麗多變,展示了中國樓閣式建築特有的造型藝術,也體現了古代建築技術的純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