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萬年太平跳腳龍燈
- 主題詞:傳統舞蹈,太平跳腳龍燈,矮腳龍燈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傳統舞蹈
- 國家:中國
- 認證時間:2010年
- 認證批次:第三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江西省上饒市萬年縣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基本特徵,主要價值,保護措施,
簡介
太平跳腳龍燈,又名矮腳龍燈,它流行於萬年縣蘇橋鄉一帶,是一種以龍體為道具的多人合作的民間表演藝術。
據《萬年縣誌》記載:此龍燈遠在唐代就流行於市井鄉里。每年春節至元宵期間,許多村莊都組織舞龍隊伍在本村和鄰近村莊表演。表演太平跳腳龍燈除娛樂外,還是人們祈求神靈保佑、祈盼豐年的一種祭神求福活動。
太平跳腳龍燈龍身以竹篾紮成,呈圓筒狀,由7節或11節連成。圓筒直徑約20公分,外裹紅黃布,布面畫成或剪貼成鱗片狀。每節扎一短木棒,表演者持棒而舞。舞燈者有龍頭、龍尾各1人,龍身7至11人,引寶者1人,由元寶燈引導,按傳統曲牌邊舞邊跳。龍隊前有牌燈,掛燈引路,後有鼓樂伴奏,在廟宇或農戶莊院中均可起舞。
歷史淵源
根據蘇橋鄉程源村發掘的古墓碑記載:據蘇橋鄉程源村發現的古碑記載:此龍燈遠在唐代就流行於市井鄉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當地還有一則民間故事流傳。據說當時蘇橋鄉南溪有一座山名叫龍山,山上有個溶洞叫龍洞。有一年大旱,南溪組織了10支龍燈隊在龍山的龍洞前舞龍燈祈雨,一直求了三天三夜,最終感動了龍王,下了一場鋪天蓋地的大雨。為避雨,10支龍燈隊全都舉著龍燈躲進了龍洞。就在此時,只聽得一聲炸雷,整個龍山都在顫抖,龍洞的洞口也在慢慢合攏。如果舞龍燈的人丟棄龍燈而逃,百十餘人皆可逃離山洞,可是老百姓對龍的敬畏十分虔誠,寧可丟了性命也不可得罪天龍。這時,有一個人急中生智,叫眾人將龍燈的棍棒折斷,蹲著從洞口出來。就這樣,10支龍燈隊逃出了9支。自此以後,南溪人就有了矮腳龍燈。
矮腳龍燈與民間節日、祭祀活動緊密相連,蘊含著濃郁的民俗色彩。新中國成立後,文藝工作者對這一古老的民間藝術從燈具製作到服裝設計,從音樂到舞蹈均進行了發掘整理,並使之發揚光大。1983年,蘇橋鄉太平跳腳龍燈演出隊代表萬年縣出席上饒地區民間舞蹈匯演,獲優秀演出獎。1984年,南溪矮腳龍燈隊代表上饒市參加全省農民藝術節,獲得了一等獎。2004年9月,萬年縣蘇橋鄉太平跳腳龍燈參加浙、閩、贛、皖四省四市民間藝術節表演,在23個節目中,該節目表演獨特,具有較強的藝術觀賞性,榮獲優秀表演獎。在2004年首屆萬年國際稻作文化節開幕式上,蘇橋鄉太平跳腳龍燈參加了開幕式表演,深受廣大觀眾好評。
基本內容
每年春節至元宵節間,村與村之間相互舉行表演,當別村的龍燈來自己村表演,該村村長會提著太平燈籠在村口燃放鞭炮迎接,以示尊重。並由村長引領,首先至本村宗廟祠堂進行祈福,而後再到村中進行表演。
太平跳腳龍燈每次表演時,都以曲牌伴奏,並由引寶者口喊吉祥祝福的話語,所有舞燈者隨後叫好呼應,當地人謂之為喝彩。如“五福臨門”——“好哇”,“六畜興旺”——“好哇”,“早生貴子”——“好哇”!等等,以表達人們的美好願望。
基本特徵
太平跳腳龍燈表演時,舞龍者雙腳隨曲牌節奏不停跳躍。龍舞由盤、游、跳、戲等基本套路和小游龍、大游龍、龍鑽尾等過渡動作組成,所有動作都在龍的遊動中進行,造型生動、變換巧妙。最具特點的是整個舞蹈進行中表演者時行走矮子步,如龍匍匐前行,形成了自創一體,獨具一格的龍舞表演風格。
主要價值
娛樂價值:表演太平跳腳龍燈是村民之間進行娛樂鄉里、聯絡感情的活動;祭神價值:太平跳腳龍燈的“龍”之造型和來源,透露著人們祈求神靈保佑、祈盼豐年的一種祭神求福的美好願望;歷史、文化以及社會價值:太平跳腳龍燈與民間節日、祭祀活動緊密相連,蘊含著濃郁的民俗色彩,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以及社會價值。
保護措施
20世紀90年代,當地挖掘太平跳腳龍燈這一文化瑰寶,在老一輩民間藝人的影響下,一些村民不惜放棄好的工作機會參與其中,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使蘇橋太平跳腳龍燈在瀕臨失傳的狀態下得以傳承發揚,經過近些年發展,跳腳龍燈已舞動到萬年縣的10個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