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壽菊葉

萬壽菊葉

萬壽菊葉,中藥名。為菊科萬壽菊屬植物萬壽菊Tagetes erecta L.的葉。植物萬壽菊,在我國各地均有栽培。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主治癰、瘡、疳、疔,無名腫毒。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萬壽菊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桔梗目
  • :菊科
  • :萬壽菊屬
  • :萬壽菊
  • 分布區域:我國各地
  • 採收時間:春秋季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4.5-10g;外用適量
  •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防霉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藥理作用,炮製,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葉。

性味

味甘,性寒,有臭氣。

歸經

入肺經。

功效

清熱解毒。

主治

癰、瘡、疳、疔,無名腫毒。

相關配伍

1、治肺癰,萬壽菊葉10g,薏苡仁30g,水煎服。(《中國壯藥學》)
2、治乳腺炎,鮮萬壽菊葉適量,搗爛調紅糖敷患處。(《中國壯藥學》)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4.5-10g。
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藥理作用

消炎作用。

炮製

採集加工:夏秋季採收,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50-150厘米。莖直立,粗壯,具縱細條棱,分枝向上平展。葉羽狀分裂,長5-10厘米,寬4-8厘米,裂片長橢圓形或披針形,邊緣具銳鋸齒,上部葉裂片的齒端有長細芒;沿葉緣有少數腺體。頭狀花序單生,徑5-8厘米,花序梗頂端棍棒狀膨大;總苞長1.8-2厘米,寬1-1.5厘米,杯狀,頂端具齒尖;舌狀花黃色或暗橙色;長2.9厘米,舌片倒卵形,長1.4厘米,寬1.2厘米,基部收縮成長爪,頂端微彎缺;管狀花花冠黃色,長約9毫米,頂端具5齒裂。瘦果線形,基部縮小,黑色或褐色,長8-11毫米,被短微毛;冠毛有1-2個長芒和2-3個短而鈍的鱗片。花期7-9月。

生長環境

喜溫暖濕潤環境,平原、坡地均可栽種。

相關論述

《南寧市藥植志》:“治癰、瘡、疳、疔,無名腫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