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國江(中科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萬國江,男,四川南溪人,1940年6月生,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環境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首任主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萬國江
  • 國籍:四川南溪
  • 出生日期:1940年6月
  • 畢業院校: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科研成就,學術著作,人才培養,榮譽表彰,

人物經歷

1963年,畢業於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化學系核子地球化學專業。
1991年,中國科學院聘任為環境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1993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博士研究生導師。
1998年,貴州省委省政府批准為首批“省管專家”。
2000年,獲中國科學院“竺可楨野外科學工作獎”。
2005年,獲中國科學院昆明分院“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2008年,獲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傑出貢獻教師”稱號。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早年從事放射性鈾礦實驗研究,1972年起致力於環境質量目標的地球化學研究。曾獲得美國國家科學基金和英國皇家學會專項研究資助,先後在瑞士EAWAG/ETH、美國TEXAS A&M 大學、奧地利科學院湖泊研究所及英國倫敦大學皇家Holloway學院客座研究。
多年來,在區域環境污染控制原理等領域從事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國家及中科院重點課題26項。在環境質量、區域環境、核素示蹤、環境生物地球化學過程、湖泊沉積物-水界面作用、大氣污染物傳輸及卡斯特環境等領域取得了系統的開創性成果,發表論著338篇(部)。其中,SCI收錄28篇、EI收錄23篇。論著被引用逾2000次,其中1987年在《Chemical Geology》發表的論文被SCI他引66次。
早期,通過區域環境質量調查與污染控制原理研究,奠基了區域環境質量科學;首次評估全國污染形勢為國家環境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多項區域環境研究為維護京津渤和西南地區環境質量提供科學基礎。
通過早期的探索,從地質-地球化學的眼光出發,認識到地-水-氣-生界面的生物地球化學過程制約著區域水體和大氣污染變化。1983年,編制中國科學院學科發展長遠規劃時,建議重視“地質環境的化學界面”研究,並率先在該領域的探索。1984年在國際上首次報導季節性缺氧湖泊存在210Pb的沉積後再遷移的實例,揭示化學組分自湖泊沉積物產生二次污染的可能性。並於1987年撰文《地球化學環境界面研究》,提出“環境界面地球化學”新分支學科的出現。在爾後的研究中,揭示湖泊沉積物二次污染的生物氧化作用機理;論證湖泊富營養化過程的微粒清洗效應;增強對大氣污染物全球擴散傳輸的認識。

學術著作

有《環境質量的地球化學原理》、《京津渤區域環境演化、開發與保護途徑》、《西南經濟發展的環境戰略研究》、《碳酸鹽岩與環境》(卷一、卷二)、《Natural (210Pb,7Be) and Fallout (137Cs,239,240Pu,90Sr) Radionuclides as Geochemical Tracers of Sedimentation in Greifensee, Switzerland》、《Geochemical records in recent sediments of Lake Erhai:Implications for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a low latitude-high altitude lake in southwest China》、《Sudden enhancement of sedimentation flux of 210Pbex as an indicator of lake productivity as exemplified by Lake Chenghai》、《Analyses of 210Pb concentrations in surface air and in rain water at the central Guizhou, China》等。

人才培養

為科學研究發展的需要,主持創建環境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為高層次環境科學研究提供了重要平台;培養博士後、博士、碩士40餘名,成就了一批環境科技領域的高層次人才。

榮譽表彰

曾獲國家科技進步貳等獎(1985)、貴州省科技進步壹等(1991)及貳等(1998,2004)獎、國家環保部科技進步貳等獎(2009)及全國科學大會獎(1978)等多項獎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