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匹鄉

萬匹鄉

萬匹鄉位於江蘇省沭陽縣東北,地處沂河北岸,距沭陽縣城20公里,位於沭陽縣木材加工產業帶的中心。東與華沖鎮毗鄰,南與龍廟鎮接壤,西臨賢官鎮,北靠桑墟鎮。距新亞歐大陸東橋頭堡連雲港80公里,距機場僅50公里。鄉域面積34平方公里,轄9個行政村,34994口人,3.4萬畝耕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萬匹鄉
  • 外文名稱:WanPi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下轄地區:楊莊 蔡莊 花園 汪劉 湯圩 小房 大房 丁蔣村 周莊 下灣 胡圩
  • 政府駐地:萬匹鄉萬匹村
  • 電話區號:0527
  • 郵政區碼:223645
  • 地理位置:江蘇省沭陽縣東北
  • 面積:34平方公里
  • 人口:34994
  • 著名景點:蔡莊清涼古寺、萬北新石器時代遺址
  • 火車站沭陽站
  • 車牌代碼:蘇N
  • 高校宿遷經貿學院
  • 娛樂購物:萬匹好又多生活購物廣場
  • 國小:萬匹中心國小
  • 國中:萬匹初級中學
歷史沿革,經濟概況,第一產業,第二產業,旅遊文化,

歷史沿革

這裡曾是騾馬聚集的聖地。是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源地之一。經南京考古學家證實,早在七千年以前萬匹的土地上就有人類居住,因騾馬上市量萬匹以上而得名,歷史上記載萬匹鼎盛時期,有一座五更廟,吸引全國各地信男善女前來膜,特別是一年一度的騾馬會,騾馬上市量常達萬匹以上,因而得名萬匹。
萬匹鄉

經濟概況

第一產業

萬匹鄉是全市唯一的銀杏之鄉。銀杏村的銀杏種植已有20多年的歷史。如今,全鄉擁有優質“大佛指”銀杏2000多畝,其中銀杏村的1300多畝銀杏進入盛產期,年產銀杏150多
噸。由於這裡的銀杏果大質優,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優等品種,加之銀杏是綠色保健食品,在市場一直深受各地客戶的青睞。鄉黨委、政府為銀杏註冊了露潤牌商標,使銀杏走向市場有了“合法戶口”。同時,強化精品意識,精心打造銀杏產業和品牌,真正把地方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市場優勢。銀杏村成立了“江蘇大江銀杏實業有限公司”,對銀杏實行產、供、銷一條龍服務。為適應市場需求,該公司購進真空包裝設備,對銀杏進行精包裝,使萬匹銀杏走進了各大超市、賓館,大大提高了銀杏自身的價值和在市場上的知明度,經濟效益成倍增長,年產銀杏收入200萬元。
銀杏銀杏
萬匹大棚蔬菜獨具特色。萬匹鄉是江蘇省無公害蔬菜基地,全鄉反季節大棚西紅柿、庭院小遠近有名,獨具特色,已形成一定的產業優勢的規模優勢。全鄉每年僅西紅柿大棚就有4000個,大棚1200多個,大棚2000多個。清泉牌西紅柿和開成地方品牌,遠銷省內外。蔡莊村庭院品種優良,栽培工節獨特,至今種不外傳,以其清脆爽口、水多香甜等優點,在市場上倍受消費者青睞。
畜禽養殖方興未衰。小房村的草雞歷史悠久,至今已有20多年的養殖歷史。目前,全村養雞總量13萬隻,戶均養雞都在500隻以上,年養雞超千隻以上大戶50多戶。如今小房“月光”牌草雞系列產品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地方品牌。全鄉以小房村為依託,規模養殖形成氣候,年飼養量達100萬羽,千隻養殖場5個,興建農副產品市場3個。
仙人掌仙人掌
特種種養業紛紛落戶萬匹,丁蔣村的大雁養殖、蔡莊村的食用仙人掌都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形成一定的規模優勢。木材加工已成為萬匹的特色經濟產業,全鄉以族板加工為導主產業的木材加工業已發到103家,成該鄉經濟發展的新經濟成長點,成為農民增收的半壁江山。

第二產業

近年來,在鄉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萬匹工業經濟突飛猛進,以木材加工為主導產業的民營經濟發展迅猛,全民創業如火如荼。目前已建成新沭灌路為中心的工業集聚區1個,全鄉工業企業400餘家,其中規模企業23家。2017年全鄉實現工業開票銷售12.79億元,位居全縣第7名,實現工業稅收(國稅)4868萬元,位居全縣第4名。產品有細木工板、多層板、木地板、出口板等七大類二十多個品種,已有寶吉塑木業、天之然木業、嘉諾木業、天宇木業、江山木業、魯班木業、天龍木業等多家企業生產的板材出口日本、泰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年加工木材達200萬立方,就地消化勞力5500多人,工人月工資在3000-10000元左右。

旅遊文化

萬北新石器時代遺址
萬北遺址位於沭陽縣城北15公里,東距沭河僅2公里,屬宿遷市(原淮陰市)沭陽萬匹鄉萬北村。該遺址面積約10萬平方米,遺址範圍高出四周地表2米左右。1987年冬季,在南京博物院的主持下,省、市考古工作人員先後三次對該遺址進行了挖掘,在遺址的北部開5×5米探方6個。 從挖掘的情況看,地層堆積總厚度在3.45至3.75米之間,一般為3.60米,共分8個自然層。經初步比較,按大的階段變化可粗略地分成四組。開口於①層(耕土層)下的為一組;②-③層為2組;④-⑥層及開口在④層下的灰坑為三組;⑦-⑧層及開口在⑧層下的灰坑為四組。其中具體內涵如下:
萬北新石器時代遺址萬北新石器時代遺址
①層下出現5座商代晚至西周早的墓葬5座,墓葬所出隨葬品種類有鬲、罐、等;②-⑧層,為新石器時代地層,時間上早於林汶口文化花廳期,主要出土物有豆、鼎、罐、盆、壺、泥質陶缽和夾砂陶罐、青銅劍等。並發現較多的內彩陶片,彩飾以水波紋和魚網紋為主。其中⑥-⑧層獸骨特別豐富,有軟多骨器發現。
萬北遺址挖掘的主要收穫有以下幾點:一是該遺址開口在①層下的5座商晚至西周早的墓葬,為研究商周文化與土著文化的關係,首次提供了可靠的實物資料;二是該遺址新石器時代遺存豐富的內涵為研究整個淮河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區系類型提供了重要資料。該遺址位於古沭河之濱,屬淮、沂、沭河交匯的小平原地帶,對最終解決汶、泗與沂、沭河流域在古代的文化關係無疑起到十分重要作用。三是該遺址中出現的大量獸骨貝殼,為研究6000年前沂、沭河流域地區的生態環境提供可靠的資料。萬北遺址的發現和挖掘,是江蘇省商周及新石器時代考古的重要收穫之一,充分證實了該地的7000年前就有人類在此居住,是江蘇省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其中許多發現尚屬首次,很多問題有待今後進一步探討。
煙雨千年清涼寺
位於沭陽縣城北23公里處的萬匹鄉有一村曰蔡莊,原名勝福莊。清雍正二年,此地有一姓蔡男丁蔡伯喈,此人才華橫溢,中了狀元。皇帝為加封新科狀元,在蔡莊蓋狀元府並在府前豎一百尺旗桿以示慶賀,故此村又稱“勝福莊”、“旗桿莊”,後更名為蔡莊。該村有一千年古寺——清涼寺,據《廟志》記載,蔡莊清涼寺系我國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中五台山上的清涼寺分寺。 傳說清涼寺始建於漢朝末期。有史可考的是,公元821年,唐中宗赴泰山朝聖后攜皇后南下蔡莊,農曆二月十九日於清涼寺降香後喜得太子,故龍顏大悅,下詔冊封清涼寺為“百子廟”。時至今日,到蔡莊清涼寺“扣百子”的習俗一直廣為流傳。特別是每年的農曆二月十九日蔡莊“百子”廟會,許多地方的善男信女和商賈遊客雲集於此,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清涼寺清涼寺
據說,康熙年間,皇帝微服私訪路經蔡莊清涼寺,見唐皇冊封,感懷古寺千年香火不能湮滅,於是再拔皇銀,修廟宇,建大殿。由此,清涼寺迎來了唐、清兩個極盛的歷史時期。為記述這一歷史,該寺眾僧立碑鐫石,永傳後世,至今位於大殿兩旁的兩塊廟碑上鐫刻有清朝大學士陳廷敬(陳廷敬乃《康熙字典》主編)手跡。其一文曰:唐熙二十二年菊月(1684年),重修大殿記,陳廷敬撰詞;另一文曰:勝福莊清涼社院置常住齋僧福田記。碑文歷經滄桑,但至今清晰可見,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也是清涼寺歷經千年的見證。
現寺院西北有一古井,名曰“龍泉井”。建於明朝末年,傳說乾隆皇帝每次下江南,都要來蔡莊駐足,讓自己的白龍馬在此暢飲一番。井上有一八角亭,乾隆手書楹聯一幅:一井有泉通東海,四時無雨露天漿。故此井又稱“飲馬井”。該井水質甘醇,入口清爽,村人極喜飲之,數百年來,每年都有外地人來此取水,作釀酒之用。文革過後,村民重修龍泉井時,工匠在井底發現一條斗粗蟒蛇,盤曲時直徑兩米有餘,村人大駭,不敢施工,四鄉聞之,紛紛觀奇。次日,寺中主持於井前立一香案,大作法事,頃刻間,蟒蛇循去,從此不見蹤影。蔡莊清涼寺歷經滄桑,殘存無幾,但令人欣慰的是,1995年以來,經過地方的大力支持和現清涼寺主持釋開通大師的四處雲遊,清涼寺的五間後殿已經建成使用,前山門殿正在重建之中,不久清涼寺將重現昔日風采。
龍泉井
龍泉井位於沭陽縣萬匹鄉蔡莊村清涼寺內,寺院北首有一古井,名曰“龍泉井”,此井又名“飲馬井”。該泉清澈甘美,建於明朝末年,遠近聞名。該井井口直徑約2尺,呈現梯形,逾往下逾寬,井壁為古磚壘疊而成,底部直徑約5米,為四眼泉井。井眼為兩塊長條形花崗石拼合而成。 該泉清澈甘美,遠近聞名。相傳龍泉井極為神奇,長期飲用能治百病,並有保健益智、延年益籌神奇功效。傳說時任皇帝乾隆聽說後,每次南下江南,都要來蔡莊龍泉井駐足一日,讓自己的白龍馬在此暢飲一番,故此井也稱“飲馬井”。以往井台上刻有“阿彌陀佛”四個大字,井邊有一八角亭,乾隆手書楹聯一幅:“一井有泉通東海,四時無雨露天漿”。據村民記憶,該井水質甘醇,入口清爽,村人極喜飲之,數百年間,每年都有外鄉人以車來此取水,作釀酒之用。此井文革被填。文革過後,村民重修龍泉井時,民工在井底發現兩條蟒蛇,兩蛇盤曲時,直徑兩米有餘,頭伸井口,村人大駭,不敢施工,四鄉聞之,紛紛觀奇。次日,方丈於井前立一香案,大作法事,傾刻間,蟒蛇遁去,自此不見蹤影,由此龍泉井聲名大震。另人稱奇的是,該泉井口至今仍有一條兩米多長的蛇一直盤曲於井口下邊,終日不肯離去,為該寺添增無限靈氣。龍泉井為百年古井,具有深遠的歷史文化淵源,是難得的人文景觀之一,是清涼寺歷史文化的見證。
龍泉井龍泉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