萑

萑,huán,從(cǎo)、(zhuī)聲。 古代指蘆葦一類的植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萑
  • 拼音:huán;zhuī
  • 注音:ㄏㄨㄢˊ;
  • 部首:艹
  • 總筆畫:11
  • 部外筆畫:8
  • 五筆:AWYF
  • 倉頡:TOG
  • 鄭碼:ENI
  • 四角碼:44215
  • 統一碼:U+8411
  • 筆順編號:12232411121
  • 繁體部首:艸
  • 繁體總筆畫:14
  • 繁體部外筆畫:8
字義,古籍解釋,

字義

萑,【huán】。
1、類植物 。初生名“”,幼小時叫“”,長成後稱“萑”
八月萑葦。――《詩經·豳風·七月》
2、又如:萑葦(兩種蘆類植物;蒹長成後為萑,長成後為葦);萑蒲(兩種蘆類植物);萑澤(蘆灘。謂盜賊出沒處。)
3、貓頭鷹的一種。許慎《說文解字》:“屬。從隹從𦫳,有毛角。所鳴,其民有。”小篆此字非從草,後經訛變與“萑”字形合併。
〔~苻〕中國春秋時鄭國沼澤名,據記載,那裡密生蘆葦,盜賊出沒。後因以代指賊之巢穴或盜賊本身。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職追切,音鵻。《說文》草多貌。
又草名。茺蔚也。《爾雅·釋草》萑蓷。《注》茺蔚,又名益母。
又《集韻》枲未漚者。
又《韻會》胡官切,音桓。《說文》薍也。《詩·豳風》八月萑葦。《疏》初生者為菼,長大為薍,成則為萑。《周禮·春官》其柏席用萑黼純。《注》萑,如葦而紉。
又《前漢·息夫躬傳》涕泣流兮萑蘭。《注》涕泣闌乾也。
又鳥名,鴟屬。字從𦫳。詳隹部。
萑
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