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葉

萎葉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蔞葉
  • 拉丁學名:Piper betle
  • 別稱:蔞子、蒟醬、荖葉、蓽茇
  • 二名法:Piper betle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 :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胡椒目 Piperales
  • :胡椒科 Piperaceae
  • :胡椒屬 Piper
  • 分布區域:原產地是印尼,中國大陸在南方有人種植
萎葉簡介,產地分布,國外產地,國內產地,形態特徵,葉,花,果,生長生境,性狀,醫藥作用,概況,歷史記載,藥材基源,採收和儲藏,化學成分及醫學價值,化學成份,藥理作用,中藥藥理,治療症狀,各家論述,食用價值,添加劑,食品,

萎葉簡介

萎葉檳榔(Betelnut)是檳榔子樹的堅果狀的果實,這種樹生長在亞洲東南部熱帶地區。種植這種樹是為了獲取種子,這種種子可以用來做一種嚼起來有輕微刺激作用的咀嚼物的原料 。這些種子經過煮沸、切片、晾乾,然後用酸橙熏制,用一種灌木類藤蔓種的萎葉辣椒(betel pepper)的葉子包起來就可以作為咀嚼物了。
檳榔棕櫚屬於檳榔屬(Areca catechu),棕櫚科(palm family,Palmae),萎葉辣椒屬於胡椒屬(Piper belle),胡椒科(Piperaceae)。

產地分布

國外產地

國內產地

我國東起台灣,經東南至西南部各省均有栽培。

形態特徵

葉紙質至近革質,背面及嫩葉脈上有密細腺點,闊卵形至卵狀長圓形,上部的有時為橢圓形,長7-15厘米,寬5-11厘米,頂端漸尖,根部心形、淺心形或上部的有時鈍圓,兩側相等至稍不等,腹面無毛,背面沿脈上被極細的粉狀短柔毛; 葉脈7條,最上1對通常對生,少有互生,離根0.7-2厘米從中脈發出,余者均基出,網狀脈明顯;葉柄長2-5厘米,被極細的粉狀短柔毛;葉鞘長約為葉柄的1/3。
萎葉

花單性,雌雄異株,聚集成與葉對生的穗狀花序。雄花序開花時幾與葉片等長;總花梗與葉柄近等長,花序軸被短柔毛;苞片圓形或近圓形,稀倒卵形,近無柄,盾狀,直徑1-1.3毫米;雄蕊2枚,花葯腎形,2裂,花絲粗,與花葯等長或較長。雌花序長3-5厘米,於果期延長,直徑約10毫米;花序軸密被毛;苞片與雄花序的相同;子房下部嵌生於肉質花序軸中並與其合生,頂端被絨毛;柱頭通常4-5厘米,披針形,長約0.6毫米,被絨毛。

漿果頂端稍凸,有絨毛,下部與花序軸合生成一柱狀、肉質、帶紅色的果穗。花期5-7月。

生長生境

生長於陰濕的森林中。

性狀

性狀鑑別葉片常皺縮成團,展平後卵狀長圓形,長8-13cm,寬3-8cm,先端尖,基部偏斜,全緣,上面灰綠色或黃色,帶有銀灰色斑點,下面淺黃綠色,主脈5條,側脈網狀;葉柄甚長,稍扭曲,有縱績及縱溝。紙質,老葉近革質而稍厚。常雜有少量莖技,淺棕褐色,節膨大,有不定根痕。氣香,味稍鹹微辣,略有茶葉味。

醫藥作用

概況

【中文名稱】 蒟醬葉
【別名】 萎葉(《綱目》),蒟葉(《本經逢原》),櫓葉(《綱目拾遺》),青荖葉(《嶺南採藥錄》)。
主產於廣東。

歷史記載

出自《本綱目拾遺》:萎,即 蒟醬也。嶺南人取其葉合擯榔食。今人名櫓葉,用其葉封固,曬半載收貯待用,可留數十年。非獨疏積滯,消瘴癘,治病亦夥。

藥材基源

藥材基源:為胡椒科植物蒟醬Piper betle L.的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iper betle L.

採收和儲藏

夏秋間采,洗淨曬乾。

化學成分及醫學價值

化學成份

葉含酚性物 82.8%及非酚性物 17.2%,其酚性物主要為胡椒酚(chavicol),萎葉酚(chavibetol)以及烯丙基兒茶酚(allylcateChOl)。此外,葉尚含亮氨酸(leuc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丙氨酸(alanine),精氨酸(arginine),羥丁氨酸(threonine),絲氨酸(ser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谷氨酸(glutamic acid),甲硫氨酸(methionine),纈氨酸(va-line),酪氨酸(tyrosine)Y-氨基丁酸(Y-aminobutyric acid)等胺基酸以及抗壞血酸(ascorbic acid),蘋果酸(malic acid),草酸(oxalic acid),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ctose)和葡萄糖醛酸(glucuronic acid)等,其揮髮油的成分主要為香荊芥酚(carvacrol),丁香油酚(eugenol),胡椒酚,烯丙基兒茶酚,對聚傘花素(P-cymene),1,8-桉葉素(cineol),丁香油酚甲醚(eugenol methylether),丁香烯(cayophyllene),蓽澄茄烯(Cadinen),萎葉酚乙酸酯(chavi-betol acetate),烯丙基兒茶酚二乙酸酯(allylcatechol diacetate)。萎葉根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

藥理作用

1.抗菌作用:葉的水提取物及酒精浸膏水提取物在試管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傷寒桿菌、枯草桿菌及某些真菌有明顯抑菌作用,其所含揮髮油亦有軟弱的抗菌作用。抗菌有效成分可能是其中所含的萎葉酚(Betelphenol,既佳味備醇)。
2.抗寄生蟲作用:揮髮油在試管內對原蟲 Protozoa caudatum有殺滅作用,對蚯蚓的殺死作用與同劑量土荊芥油相當。
3.其他作用:對麻醉狗,低劑量揮髮油產生暫時性血壓降低,切斷兩側迷走神經或預先套用阿托品後,降壓作用仍存在。大劑量則使血壓持久下降, 呼吸先興奮而後突然停止。對兩棲類和哺乳類動物心臟,抑制其收縮力及頻率。對大鼠及兔離體腸管、大鼠子宮均有鬆弛作用,並能抑制乙醯膽鹼引起的收縮,對腹直肌亦有抗乙醯膽鹼作用。麻醉狗靜脈注射揮髮油亦可使小腸鬆弛,並可搐抗乙酚膽鹼和氯化鋇引起的離體兔腸收縮。揮髮油對家兔、腸鼠的皮膚及黏膜有刺激作用,皮下或肌肉注射可引起發炎。對大鼠和豚鼠可引起中摳抑制。

中藥藥理

【性味】辛;溫
【歸經】肺;胃經
【功能主治】疏風散寒,行氣化痰,解毒消腫,燥溫止癢。主風寒咳嗽,哮喘,百日咳,院腹脹痛,食滯納呆,水腫,跌打傷腫,風濕骨痛,瘡瘍腫毒,痔瘡腫痛,湯火傷,風毒腳氣,疥癩,濕疹疫癢。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克;或鮮品搗汁。外用:適量,研末摻;煎湯洗或鮮品搗敷。
【附方】①治風寒咳嗽: 青荖葉數塊,和北杏、豬肉煎湯欽之。②治胞衣不下: 青荖葉自然汁一小杯,與產婦服之,其胞衣即縮小而下。治馬嘴廳及湯火傷: 青荖葉為末摻之。(①方以下出《嶺南採藥錄》)④治湯火傷: 青 蒟醬葉汁,蜜糖。和勻搽患處。(《嶺南草藥志》)

治療症狀

①治風寒咳嗽:青荖葉數塊,和北杏、豬肉煎湯飲之。
②治胞衣不下:青荖葉自然汁一小杯,與產婦服之,其胞衣即縮小而下。
③能殺螆,治馬嘴疔及湯火傷:青荖葉為末摻之。(①方以下出《嶺南採藥錄》)
④治湯火傷:青蒟葉汁,蜜糖。和勻搽患處。(《嶺南草藥志》)

各家論述

1.《綱目》:解瘴癘,去胸中邪惡氣,溫脾燥濕。
2.本經逢原:下氣溫中,破痰,散結氣。
3.《本草求原》:洗風毒腳腫,疥癩。
4.《嶺南採藥錄》:治風寒咳嗽,胞衣不下,馬嘴疔及湯火傷。
5.《陸川本草》:驅蟲,消腫,止癢,去腐生肌。治疳疔,潰瘍,蟲牙痛。
6.《嶺南草藥志》:敷瘡毒,熏痔瘡,理跌打。
7.《廣東中草藥》:治妊娠水腫,癤瘡,皮膚濕疹,香港腳,胃寒痛。

食用價值

添加劑

由於蔞葉油具有特殊芳香氣味,兼有幫助消化、防治寄生蟲、抗傳染病等作用,用作食品添加劑,研製保健食品、開發保健藥品,具有可觀的商業開發價值。

食品

由於南亞、東南亞、太平洋島嶼居民也有嚼食檳榔的習俗,對蔞葉的需求量較大,我國蔞葉可望成為出口商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