萇弘血,典故名,典出《莊子集釋》卷九上〈雜篇·外物〉。“ 故伍員流於江,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周敬王時劉文公屬下的大夫萇弘蒙冤,因忠於劉氏被人殺於蜀地,其血三年化為碧玉。後遂以“萇弘血”等喻志士捐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萇弘血
- 同源典故:化血三年 千年碧 千秋碧血
- 拼音:chánɡ hónɡ xuē
- 詞目:萇弘血
詳細釋義,典源,譯文,釋義,同源典故,用典示例,
詳細釋義
典源
《莊子集釋》卷九上〈雜篇·外物〉
外物不可必,故龍逢誅,比干戮,箕子狂,惡來死,桀紂亡。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流於江,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人親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愛,故孝己憂而曾參悲。木與木相摩而然,金與火相守則流。陰陽錯行,則天地大絯,於是乎有雷有霆,水中有火,乃焚大槐。有甚憂兩陷而無所逃,螴蜳不得成,心若縣於天地之間,慰昬沈屯,利害相摩,生火甚多;眾人焚和,月固不勝火(22),於是乎有僓然而道盡。
唐·成玄英疏:「碧,玉也。子胥萇弘,外篇己釋。而言流江者,忠諫夫差,夫差殺之,取馬皮作袋,為鴟鳥之形,盛伍員屍,浮之江水,故云流於江。萇弘遭譖,被放歸蜀,自恨忠而遭譖,遂刳腸而死。蜀人感之,以匱盛其血,三年而化為碧玉,乃精誠之至也。」
譯文
外在事物不可能有個定準,所以忠良之士關龍逢被斬殺,比干遭殺害,箕子被迫裝瘋,而諛臣惡來同樣不能免於一死,暴君夏桀和殷紂也同樣身毀國亡。國君無不希望他的臣子效忠於己,可是竭盡忠心未必能夠取得信任,所以伍子胥被賜死而且飄屍江中,萇弘被流放西蜀而死,西蜀人珍藏他的血液三年後竟化作碧玉。做父母的無不希望子女孝順,可是竭盡孝心未必能夠受到憐愛,所以孝己愁苦而死、曾參悲切一生。木與木相互摩擦就會燃燒,金屬跟火相互廝守就會熔化。陰與陽錯亂不順,天與地都會大受驚駭,於是雷聲隆隆,雷雨中夾著閃電,甚至燒毀高大的樹木。心存憂喜而且在這兩種心境中越陷越深就會沒有辦法逃避,小心翼翼、恐懼不安而又一無所成,內心像高懸在天地之間,憂鬱沉悶,利害得失在心中碰撞,於是內心煩亂焦躁萬分;世俗人內熱如火燒毀了中和之氣,清虛淡泊的心境抑制不住內心如火的焦慮,於是便精神頹然玄理蕩然無存。
釋義
“ 故伍員流於江,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周敬王時劉文公屬下的大夫萇弘蒙冤,因忠於劉氏被人殺於蜀地,其血三年化為碧玉。後遂以“萇弘血”等喻志士捐軀。
同源典故
化血三年 千年碧 千秋碧血 埋血 妖血碧 碧化 碧血 萇弘化碧 萇弘怨 萇弘碧 萇弘血 血化碧 血碧 青青血
用典示例
唐 顧況《露青竹杖歌》:“玉潤猶沾玉壘雪,碧鮮似染萇弘血。”
唐 雍陶《蜀中戰後感事》:“歲積萇弘怨,春深杜宇哀。”
清 陳夢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捐軀裹革,壯士化碧形銷;矢節投繯,紅粉傷心淚盡。”
清 孟亮揆 《於忠肅墓》詩:“寃血九原應化碧,陰燐千載自沉紅。”
元 鄭元佑 《汝陽張御史死節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猶須化碧血。”
明 邊貢 《謁文山祠》詩:“黃冠日月胡云斷,碧血山河龍馭遙。”
清 魏麟徵 《於忠肅祠》詩:“丹心縱死還如鐵,碧血長埋未化燐。”
高雲覽《小城春秋》第三三章:“今後自當努力報國,灑碧血於疆場,為國家民族盡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