萆薢散,中醫方劑名。出自《萬氏家抄方》卷二。具有清熱利濕之功效。主治赤濁。
基本介紹
- 名稱:萆薢散
- 出處:《萬氏家抄方》卷二
- 組成:黃柏、菟絲子、萆薢、遠志、麥門冬、燈心、五味子、淡竹葉
- 功用:清熱利濕
- 主治:赤濁
萆薢散,中醫方劑名。出自《萬氏家抄方》卷二。具有清熱利濕之功效。主治赤濁。
萆薢散,中醫方劑名。出自《萬氏家抄方》卷二。具有清熱利濕之功效。主治赤濁。組成 黃柏(酒炒)、菟絲子、萆薢、遠志(去骨)各一錢,麥門冬(去心)二錢,燈心七根,五味子(鹽水洗)九粒,淡竹葉三枝。用法用量 加鹽少許,水...
【別名】分清散、分清飲、萆薢分清飲、萆薢飲、萆薢散 【來源】《楊氏家藏方》卷九。【組成】益智仁、川萆薢、石菖蒲、烏藥各等分。【功效】溫腎利濕,分清化濁。【主治】真元不足,下焦虛寒之膏淋、白濁。小便頻數,渾濁不清...
萆薢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元和紀用經》。主治風痹濕冷,腰腳疼痛,四肢痿弱,榮衛凝泣。組成 萆薢、當歸(炒)、附子(炮)、杜仲(去粗皮,炙,銼)、仙靈皮各一兩,青木香半兩。用法用量 上為末。每服方寸匕,酒下,一日三次。...
萆薢散,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十。具有祛風濕,通經絡,壯筋骨之功效。主治風,身體筋骨痛。組成 萆薢、牛膝(酒浸,切,焙)、蒺藜子(炒,去角)、枸杞子、惡實(炒)、秦艽(去苗土)、羌活(去蘆頭)、當歸(切...
萆薢散,中醫方劑名。出自《普濟方》卷二二七。具有滋陰降火,清利濕熱之功效。主治虛勞,陰陽失度,傷筋損脈,噓吸短氣,溢漏泄下,小便赤黃,陰下濕癢,腰脊如折,顏色墮落。組成 萆薢、棗肉、生地黃、桂心、杜仲、麥門冬各一兩...
萆薢散,中醫方劑名。出自《類編朱氏集驗醫方》卷一。具有除風去濕,止痛活血,補腎之功效。主治一切風證,腰腳疼痛,徹骨酸楚。組成 破故紙(鹽炒)、川續斷、川烏(炮)、防風、萆薢、赤芍藥、熟地黃、獨活、白芷、沒藥、杜仲(姜...
萆薢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幼科折衷》。主治陰囊腫。組成 木通、烏藥、石菖蒲、茴香、萆薢。用法用量 上為散。水煎服。主治 陰囊腫。附方 名稱:萆薢散 組成:萆薢(銼)、防風(去蘆頭)、羌活、附子(炮裂,去皮臍)、桂心、當歸...
萆薢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口齒類要》。主治楊梅瘡,不拘初起潰爛,或發於舌間喉間。組成 萆薢(一名土茯苓,又名冷飯糰)五錢、當歸、白芷、皂角刺、薏苡仁各二錢,白鮮皮、木瓜(不犯鐵器)、木通、金銀花各七分,甘草五分。用法...
生地黃萆薢散主要藥物組成為生地黃、萆蘚等。中文名 生地黃萆薢散 主要材料 生地黃、萆蘚 目錄 1 方藥組成 2 功效主治 3 用法用量 生地黃萆薢散方藥組成 編輯 播報 生地黃、萆蘚、棗肉、桂心、杜仲、麥門冬各500g。
外因以風寒濕侵襲多見,內因多屬腎虛。《諸病源候論》:“腎氣不足,受風邪之所為也。勞傷則腎虛,虛則受於風冷,風冷與真氣交爭,故腰腳痛。”治宜補腎強骨,祛散風寒、利濕等法。用壯腎散、牛膝丸、萆薢散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