萆粟

萆粟

多年生藤本植物。其葉互生,雌雄異株。根狀莖橫生,呈圓柱狀,表面黃褐色。中醫用其根狀莖入藥,有祛風、利濕等作用。 多年生藤本植物。其葉互生,雌雄異株。根狀莖橫生,呈圓柱狀,表面黃褐色。中醫用其根狀莖入藥,有祛風、利濕等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萆粟
  • 類型:生藤本植物
  • 藥用:有祛風、利濕
  • 葉脈:呈圓柱狀
基本信息,功能與主治,藥理作用,中藥化學成分,考證,各家論述,選方,用藥禁忌,

基本信息

其他名稱
黃萆粟、土黃蓮、黃姜。
漢語拼音
Bixie
性狀
不規則的薄片,邊緣不整齊,大小不一,厚約0.5mm。有的有棕黑色或灰棕色的外皮。切面黃白色或淡灰棕色,維管束散在。質松,略有彈性。氣微,味辛、微苦。
科屬分類
薯蕷科
拉丁文名
Rhizoma Dioscoreae Collettii
生態環境
生於海拔200-1300m的山腰陡坡、山谷緩坡或水溝邊陰處的混交林邊緣或疏林下。
採收和儲藏
秋、冬二季挖取根莖,除去鬚根,去淨泥土,切片曬乾。
資源分布
分布於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功效分類
利水藥;滲濕利尿藥
性味
苦;平
歸經:
歸肝、胃、膀胱經
藥材基源
為薯蕷科植物粉背薯蕷的根莖。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或入丸、散。
處方用名:
萆粟 川萆粟 綿萆粟(生用,長於祛風濕) 粉萆粟(生用,長於利濕濁)

功能與主治

利濕去濁,祛風除痹。用於膏淋,白濁,白帶過多,風濕痹痛,關節不利,腰膝疼痛。

藥理作用

1.山萆粟根莖中所含之薯蕷皂甙或薯蕷皂素毒甙有殺昆蟲作用。薯蕷皂甙、克拉塞林甙還有杭真菌作用(如須癬毛菌 Trichophyton mentagrophytes)。蘇聯產同屬植物高加索薯蕷Dioscorea caucasica對兔的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有治療作用。其皂甙有擬膽鹼樣作用,能擴張末梢血管、降低血壓、增強胃腸平滑肌的運動,並能升高血糖,對抗小鼠的化學性驚厥,以及提高大鼠胃腸等各種組織的通透性。
2.綿萆粟總皂甙可降低血清膽固醇。以高膽固醇(l%)飼料飼養60天齡雄鵪鶉,60天后對照組和綿萆粟總皂甙組血清膽固醇濃度分別為1265±360mg%、1185±167mg%,主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發生率分別為58.3%和8.3%,說明綿萆總皂甙在不影響血清膽固醇濃度情況下具有顯著降低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發生率的作用。

中藥化學成分

粉背薯蕷的根莖得到9個甾類成分:薯蕷皂甙元(diosgenin),雅姆皂甙元(yamogenin),△3.5-去氧替告皂甙元(△3.5-deoxytigogenin),△3.5-去氧新替告皂甙元(△3.5deoxyneotigogenin),薯蕷皂甙元棕櫚酸酯(diosgenin palmitate),β-谷甾醇(β-sitosterol)和另1對差向異構體:薯蕷皂甙元乙酸酯(diosgenin acetate)與雅姆皂甙元乙酸酯(yamogenin acetate);還得到2個甾甙:粉背薯蕷皂甙A(hypoglaucine A),原粉背薯蕷皂甙A(protohypoglaucine A)。 根莖含粉背薯蕷皂甙(hypoglaucine) A,原粉背薯蕷皂甙(protohypoglaucine)A,纖細薯蕷皂甙(gracillin),原纖細薯蕷皂甙(progracillin)。

考證

出自《神農本草經》。
1. 陶弘景:萆粟,今處處有。亦似菝葜而小異,很大,不甚有角,節色小淺。
2.《唐本草》:此藥(萆粟)有二種、莖有刺者根白實,無刺看根虛軟,內軟者為勝。 似薯頹,蔓生。
3.《本草圖經》:萆粟,今河。陝、京東、荊、蜀諸郡有之。根黃白色,多節,三指許大。苗葉俱青,作蔓生,葉作三叉,似山芋,又似綠豆葉。花有黃、紅、白數種。亦有無花結白子者。春秋采根,暴乾。今成德軍所產者根亦如山芋,體硬,其苗引蔓,葉亦如養麥子,三棱。不拘時月,采其根用,利刀切作片子,暴乾用之。

各家論述

《綱目》
萆粟,足陽明、厥陰經藥也。厥陰主筋屬風,陽明主肉屬濕,萆粟之功,長於去風濕,所以能治緩弱頑痹、遺濁、惡瘡諸病之屬風濕者。萆粟、菝葜、土茯苓,三物形雖不同,而主治之功不相遠,豈亦一類數種乎雷?《炮炙論》序云: 囊皺漩多,夜煎竹木。竹木,萆粟也。液多白濁,皆是濕氣下流,草蔥能治陽明之濕而固下焦,故能去濁分清。《楊?家藏方》治真元不足,下焦虛寒,小便頻數,白濁如膏,有萆粟分清欽,正此意也。又楊子建《萬全護命方》云:凡人小便額數不計度數,便莖內痛不可忍者。此疾必先大腑秘熱不通,水液只就小腸,大腑愈加乾竭,甚則渾身熱,心躁思涼水,如此即重症也:此疾本因貪酒色)積有熱毒,腐物瘀血之類,隨虛水入於小腸,故便時作痛也。不飲酒者)必平生過食辛熱葷膩之物,又因色傷而然,此乃小便頻數而痛,與淋證澀而痛者不同也。宜用萆粟一兩,水浸少時,以鹽半兩同炒,去鹽為未,每服二錢,用水一盞,煎八分,和滓服之,使水道轉入大腸,仍以蔥湯頻洗谷道,令氣得通,則小便數及痛自減也。
《本草通玄》
草薛,胃與肝藥也,搜風去濕,補腎強筋,主白濁莖中痛,陰痿失溺,惡瘡。人肝搜風,故能理鳳與筋之病。人胃法濕,故能理濁與瘡之病。古人或稱其攝溺之功,或稱其逐水之效,何兩說根懸那不知閉蟄封藏之本在腎,氣強旺則收攝,而妄水亦無容藏之地,且善清胃家濕:熱,故能去濁分清也〕楊氏萆粟分清飲,正合此意。
《藥品化義》
萆粟,性味淡薄,長於滲濕,帶苦亦能降丁,主治風寒濕痹,男子白濁,莖中作痛,女人白帶,病由胃中濁氣下流所致,以此人胃驅濕,其症自愈。又治瘡癢惡厲,濕郁肌胰,營衛不得宣行,致筋脈拘攣,手足不便,以此滲脾濕,能令血脈調和也。
《本草思辨錄》
風寒濕之在腰背骨節而痛強者,陰不化也,以萆粟達之而陰化。風寒濕之為陰淒。為失溺、為老、人五緩者,陽不仲也,以萆粟導之而陽伸。後世以草蔽為分清濁之劑,亦由陰化陽伸而後清升濁降。即止小便數。除莖中痛,均不出是義耳。化陰非能益陰,伸陽非能助陽。蓋草豫者,所以驅風寒濕也。
《本草正義》
萆粟,性能流通脈絡而利筋骨,人藥用根,則沉墜下降,故主治下焦。。雖微苦能泄,而質輕氣清,色味皆淡,則清熱理濕,多人氣分,少人血分。《本經》主腰背痛,乃腎有濕熱,濁氣不去,而腰霄為之疼痛,非腎虛無濕之腰痛,所可渾同施治。強骨節者,宣通百脈;濕濁去而正氣自強,非能補益以助其強固,此藥理之至易辨者。楊氏有萆粟分清飲,專治濕熱淋濁,正是此意,惟方中有益智仁,溫而且澀,性正相反,不能並列,殊有誤會。瀕湖《綱目》謂萆粟能治陽明之濕:而固下焦,故能去濁分清,立說甚允。然又謂楊氏此方,治真元不足,下焦虛寒,小便頻數云云,則與萆粟性情,兩相背謬。《本經》又主風寒濕周痹,頤謂惟濕熱痹著,最為合宜,若曰風寒,必非此苦泄淡滲者,所能幸效。又治惡瘡不瘳熱氣者,豈非為濕與熱蒸之主藥乎《別錄》謂主傷中,亦惟脾為濕困者宜之,決非補中之藥。又洽恚怒,頗不可解。又謂陰萎失溺,則濕熱閉結者)亦有萎臂不仁、溲溺不利之症,必非可以起虛痿。又謂治老人五緩,關節老血,則語太浮泛,且與萆粟真性,不相符合,何可輕信。不謂繆仲淳因此二語,竟謂此物為補益下元之要藥,又謂甘入脾而益血,以滲泄利濕之效用,而說到補陰上去,不如石頑《逢原》,渭古人或稱攝精;或稱利水,何其兩說相懸,不知濕濁去而腎無邪熱之擾,腎氣自能收攝,頗能窺見玄奧也。甄權謂主冷氣頑痹、腰腳癱緩不遂、男子腎腰痛、久冷。按此即周痹陰萎之症,然惟濕熱為患。乃宜此藥,甄氏冷氣久冷之說大誤。甄又謂治腎間有濕,膀肌宿水,是也。而今本瀕湖《綱目》引此二句,脫一濕字,乃作腎間有膀胱宿水,遂令人無從索解。王好古謂補肝虛,亦不可訓。尤奇者莫如《日華本草、竟謂補水髒,堅筋骨,益精明目,頭旋目疾,中風失音云云。
《本經》
主腰背痛,強骨節,風寒濕周痹,惡瘡不瘳,熱氣。
《別錄》
傷中恚怒,陰痿失溺,關節老血,老人五緩。
《藥性論》
治冷風頑痹,腰腳不逐,手足驚掣,主男子腰痛久冷,是腎間有膀胱宿水。
《日華子本草》
治癱緩軟風,頭旋目疾,補水藏,堅筋骨,益精明目,中風失音。
王好古
補肝虛。
《滇南本草》
治風寒,溫經絡,腰膝疼,遍身頑麻,利膀脫水道,赤白便濁。
《綱目》
治白濁,莖中痛,痔瘺環瘡。

選方

①治真元不足,下焦虛寒月、便白濁,頻數無度,被面如油,光彩不定,漩腳澄下,旋如膏糊;或小便頻數,雖不白濁,亦能治療: 益智仁、川萆粟、石菖蒲、烏藥各等分。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入鹽一捻,同煎至七分,溫服,食前。(《楊氏家藏方》萆粟分清散)②治小便頻數: 川萆粟(洗)為細末,酒和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食前,鹽湯、鹽酒任下。(《濟生方》萆粟丸)③治小腸虛冷,小便頻數: 牛膝(酒浸,切,焙)、續斷、芎?各半兩,萆粟二兩。上四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鹽湯下四十丸;或作湯,入鹽煎服亦得。(《聖濟總錄》牛膝丸)④治小便混濁: 鮮萆粟根頭颳去皮須,每次二兩,水煎服。(《泉州本草》)⑤治陰痿失溺: 萆粟二錢,附子一錢五分。合煎湯內服。(《泉州本草》)⑥治腰痛,腳氣:破故紙(生)、續斷、木瓜乾、牛膝(酒浸)、杜仲(去皮銼,姜制炒斷絲)各一兩,萆粟二兩。上為末, 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鹽湯、鹽酒任下。(《三因方》立安丸)⑦治小腸氣及腰痛: 萆粟、杜仲(酥炒去絲)、葫蘆巴(生脂麻炒)、破故紙(炒)、小茴香(鹽水浸一宿)各一兩,胡桃仁(湯去皮)二兩。各為末,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鹽酒送下,或鹽湯亦可。(《瑞竹堂經驗方》喝起丸)⑧治腳氣腫痛,不能動履,不論寒熱虛實,久病暴發皆可:萆粟五錢,黃柏、蒼朮、牛膝、木瓜、豬苓、澤瀉、檳榔各二錢。水二大碗,煎一碗。每日食前服一劑。(《本草切要》)⑨治丈夫腰腳痹、緩急,行履不穩者: 萆粟二十四分,杜仲八分。搗篩。每旦,溫酒和服三錢巴,增至五錢匕。禁食牛肉。 (《廣利方》)⑩治風寒濕痹,腰骨強痛: 乾萆粟根,每次五錢,豬脊骨半斤合燉服。(《泉州本草》)11.治腸風,痔漏: 萆粟、貫仲等分。搗羅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空心,食前服。(孫用和)

用藥禁忌

腎虛陰虧者忌服。
1.《本草經疏》:下部無濕,陰虛火熾,以致溺有餘瀝,莖中痛,及腎虛腰痛,並不宜服。
2.《本經逢原》:陰虛精滑及元氣下陷不能攝精,小便頻數,大便引急者,誤用病必轉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