菸草莖點病

菸草莖點病

菸草莖點病是由菸草莖點菌引起的、發生在菸草的病害。病株在生長後期莖部出現褐色病斑,形狀不規則,一般為長橢圓形,後期擴展連片呈灰白色,可從莖基部一直到頂部,病班略凹陷,密生小黑點。嚴重時整個莖枯呈灰白色,葉片萎蔫枯死。

菸草莖點病於1926年由Moore首先在煙苗上被發現,1972年由Saccardo首先定名,1991年在中國吉林省長春發現該病。該病發病後可造成葉片早衰或死亡,引起一定損失。該病在重茬地或離病殘體近的地塊發病重。

菸草莖點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合理輪作;培育無病壯苗;高壟栽培,避免低洼積水;做好田間衛生;移栽或發病初期使用藥劑防治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菸草莖點病
  • 外文名:Tobacco black spot stalk
  • 病原:菸草莖點菌
  • 為害作物:菸草
  • 為害部位:莖部
病原特徵,為害症狀,侵染循環,流行規律,防治方法,

病原特徵

菸草莖點病病原為菸草莖點菌(學名:Phoma tabaci Em.Sousa de Camara),異名為Phoma nicoianae Yu et Hua(1992),屬半知菌亞門、莖點霉屬真菌。分生孢子器初埋生,後突破表皮,扁球形,黑色,散生,大小為(72.6~106.5)微米×(50.8~87.2)微米,器壁膜質。產孢細胞單胞,無色,不分枝,瓶梗式。分生孢子單胞,圓簡形,無色,內有1~3個油球,大小為(6.7~8.6)微米×(3.6~4.8)微米。在PDA或燕麥片培養基上3天就可產生分生孢子器,在燕麥培養基上分生孢子器較自然形態大,大小為(137.5~225)微米×(150~187.5)微米,黑褐色,燒瓶形,分生孢子比自然狀態稍小,為(5.7~8.1)微米×(2.9~3.5)微米。
菸草莖點病
病菌分生孢子器
該病原可為害普通菸草黃花菸草

為害症狀

菸草莖點病在菸草生長後期於莖部發生。病斑褐色,長橢圓或不規則形,邊緣深褐色,稍凹陷,後期部分病組織成灰白色,使莖稈呈班駁狀。病斑多個融合成長條狀潰瘍,有時擴展很長甚至自頂部一直到莖基部形成全部莖稈或半邊莖稈呈褐色斑駁狀潰瘍,組織枯死,葉片早衰、枯死。病斑上密生小黑點,突起,粗糙。

侵染循環

病菌在病殘體上以分生孢子器和菌絲體越冬,翌年在適宜條件下分生孢子便溢出孔口隨風雨傳播。

流行規律

菸草莖點病在重茬地或離病殘體近的地塊發病重。病害多在打頂,抹權,採收後發生。病菌從傷口侵入,因而病斑先從打頂抹權采葉的傷口處發生,逐漸擴大蔓延。病菌不侵害葉片但因莖變褐,組織乾枯,水分與營養輸送受阻以致葉片早衰、枯死。後期雨水多發病加重。

防治方法

  1. 農業防治:合理輪作;培育無病壯苗;高壟栽培,避免低洼積水;做好田間衛生。
  2. 藥劑防治:移栽或發病初期,用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1000倍液噴淋莖基部或灌根1~3次,每次間隔7~10天。發病時也可噴50%多菌靈或70%百菌清500倍液,也可用200倍等量式波爾多液噴莖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