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屬

菱屬

TrapaL.菱屬(拉丁學名:Trapa L.)桃金孃目菱科一年生浮水或半挺水草本植物,根二型,即除吸收根外,尚有一種含葉綠素、沉於水中的同化根排列於葉柄基部的兩側;葉菱形,旋疊狀,突出水面,邊緣有小鋸齒,葉柄膨大,海綿質;花小,白色,腋生,單生;有時具刺;花盤波狀;子房半下位,胚珠單生,下垂;果革質,有角。

約30種,廣布於東半球,中國約5種,中國均產之,其中T.bicornisOsbeck果實含豐富的澱粉,供食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菱屬
  • 拉丁學名:Trapa L.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桃金孃目
  • :菱科
  • :菱屬
  • 分布區域:廣布於東半球
植物學史,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地理分布,栽培技術,土壤耕作,播種育苗,菱塘管理,蟲害防治,主要價值,各種特徵,

植物學史

菱科、桃金孃科、千屈菜科和柳葉菜科均屬於桃金孃目。菱科植物花單生於葉腋,兩性,整齊,四基數,子房半下位且稍呈周位,在第三紀上新世北半球地層中曾發現過化石。而千屈菜科Lythraceae花既有單生,也有構成聚傘或圓錐花序,兩性整齊或不整齊,一般為4、6或8基數,子房明顯周位,化石見於老第三紀和新第三紀。故Miki認為菱科植物最早是由桃金孃科Myrtacee和千屈菜科逐步演化過來的。從這三個科的特徵來看,三者的共同點是:異被花、離瓣、雄蕊多數、萼管狀及心皮也完全合成一花柱。應該說,它們是有一定的親緣關係的。但從地史年代、習性、形態特徵,菱科植物應較千屈菜科為進化。而柳葉菜科花四基數、子房下位、胚珠多數、陸生等特徵不同於菱科,而在某些方面又較菱科為進化。
該屬原置於柳葉菜科Onagraceae內,但因它的子房2室,每室有胚珠1顆,且果為堅果狀,所以有些學者主張把它分出而自成一科。至其沉水、綠色的同化根,有些學者認為是沉水葉。

形態特徵

一年生浮水或半挺水草本。根二型:著泥根細長,黑色,呈鐵絲狀,生水底泥中;同化根(photosynthetic roots)由托葉邊緣演生而來,生於沉水葉葉痕兩側,對生或輪生狀,呈羽狀絲裂,淡綠褐色,不脫落,是具有同化和吸收作用的不定根。
莖常細長柔軟,分枝,出水後節間縮短。
葉二型:沉水葉互生,僅見於幼苗或幼株上,葉片小,寬圓形,邊緣有鋸齒,葉柄半圓柱狀、肉質、早落;浮水葉互生或輪生狀,先後發出多數綠葉集聚於莖的頂部,呈旋疊蓮座狀鑲嵌排列,形成菱盤,葉片菱狀圓形,邊緣中上部具凹圓形或不整齊的缺刻狀鋸齒,邊緣中下部寬楔形或半圓形,全緣;葉柄上部膨大成海綿質氣囊;托葉2枚,生沉水葉或浮水葉的葉腋,卵形或卵狀披針形,膜質,早落,著生在水下的常演生出羽狀絲裂的同化根。
花小,兩性,單生於葉腋,由下向上順序發生,水面開花,具短柄;花萼宿存或早落,與子房基部合生,裂片4,排成2輪,其中1片、2片、3片或4片膨大形成刺角,或部分或全部退化;花瓣4,排成1輪,在芽內呈覆瓦狀排列,白色或帶淡紫色,著生在上部花盤的邊緣;花盤常呈雞冠狀分裂或全緣;雄蕊4,排成2輪,與花瓣互動對生;花絲纖細,花葯背著,呈丁字形著生,內向;雌蕊,基部膨大為子房,花柱細,柱頭頭狀,子房半下位或稍呈周位,2室,每室胚珠1顆,生於室內之上部,下垂,僅1胚珠發育。
果實為堅果狀,革質或木質,在水中成熟,有刺狀角1個、2個、3個或4個,稀無角,不開裂,果的頂端具1果喙;胚芽、胚根和胚莖三者共形成一個錐狀體,藏於果頸和果喙內的空腔中,胚根向上,位於胚芽之一側而較胚芽為小,萌發時由果喙伸出果外,果實表面有時由花萼、花瓣、雄蕊退化殘存而成各形結節物和形成刺角。種子1顆,子葉2片,通常1大1小,其間有一細小子葉柄相連線,較大一片萌發後仍保留在果實內,另一片極小,鱗片狀,位於胚芽和胚根之間,隨胚莖伸長而伸出果外,有時亦有2片子葉等大的,萌發後,均留在果內;胚乳不存在。開花在水面之上,果實成熟後掉落水底;子葉肥大,充滿果腔,內富含澱粉。

生長環境

全國各地的湖泊、河灣、積水沼澤、池塘等靜水淡水水域中多有分布或引種栽培。

地理分布

約30種(包括變種)。分布於歐亞及非洲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北美和澳大利亞有引種栽培。中國有15種和11變種,產於中國各地,以長江流域亞熱帶地區分布與栽培最多。

栽培技術

土壤耕作

菱稍能耐深水,菱塘宜選擇水深1.4~1.6米,避風、土質鬆軟肥沃的河灣、湖盪、池塘或活水河道。如湖盪的風浪較大,只要不在風口,並注意固扎蔓壟保護,也可種植。種植前,必須清除野菱、水草、青苔和草食性魚類等。

播種育苗

⑴直播 水深在3.3米以內的淺水面多行直播,長江流域在清明菱種萌芽時播種(華南於冬季11~12月),播種方法有撒播和條播兩種,大水面以條播為宜,先按菱塘地形,劃成縱行行距2.8~3.3米,兩頭插竿牽繩作標記,然後用船將種菱沿線繩均勻撒入水中,播種量與密度視品種和水麵條件而異。大果品種,瘦塘、深水塘和未種過菱的塘宜密;小果品種,肥塘,淺水塘或連作塘宜稀,一般每畝水面用種菱20~25公斤。
⑵育苗移栽 水深在3.3米以上,直播出苗困難,芽細瘦弱而產量低,必須育苗移栽,長江流域春分至清明選避風,水位較淺,土壤肥沃,排灌兩便的池塘作苗池。按行距1米見方點播育苗,每畝用種量65~90公斤,可供8~10畝菱塘使用,播種時控制水深85~100厘米,菱苗出水後,逐漸加深水位進行鍛鍊。播後2~3個月後(芒種至小暑),菱苗主莖達2.3~米以上,已生有小菱盤(約10多片葉)時栽植,從菱田拔取苗後,堆於船上,兩人操作,一人將8-10株菱苗盤成一圈,用小繩紮好,按穴距放入湖中,另一人用長柄菱叉叉住根部小圈插入湖底土中,菱苗結繩的長度以苗充分生長後能浮出水面為度,菱苗繩固定易於成長。栽植密度因品種和栽培條件而異,土壤肥沃,水位較淺,每穴5~8株,穴距1.4~1.6米見方,如水位較深,可增加每穴株數至10~13株,穴距2.3~3.3米見方,以增強抗風能力。華南地區采菱後,從9月至翌年2月即可播種育苗,育苗時把菱种放在淺水塘中(6~10厘米)、利用陽光保溫催芽,每隔5~7天換水一次,發芽後移至繁殖田,莖葉長滿後分苗定植,定值時截取33厘米長菱苗,按行距1~2米或1.3米見方,每穴3~4苗。

菱塘管理

菱苗出水後,要在菱塘外圍扎菱欄,一般用毛竹每隔5~7米,打一樁高出水面1米左右,兩樁中間拉一草繩,每隔33厘米再扎水草,即成為活的防波堤。10畝以上大菱塘,每3-5畝再扎一條橫壟,5~6月間菱葉滿布水面後,每隔7天翻盤一次,其方法是用菱桶乘人,從每隔1.6~2米之菱葉間划過,使空氣透入水中,以免菱的花葉腐爛。菱塘一般不施肥,開花期噴2%過磷酸鈣2~3次,使菱皮變薄,增進品質,產量也可提高。

蟲害防治

主要蟲害為菱金花蟲,初夏發生,以成蟲幼苗蠶食葉片,幾天繁殖一代,嚴重年份可造成無收。在發生初期噴90%敵百蟲1000倍,蚜蟲噴40%樂果300-500倍。

主要價值

果實富含澱粉,可生食,也可供制菱粉,配製冰棋淋等各種食品,亦可釀酒或入藥。菱殼可製取活性炭。菱和新鮮莖葉為豬及家禽喜食,各出產地常大批量地用作飼料。

各種特徵

#
中文名
拉丁名
特徵描述
1
四角大柄菱(原變種)
Trapa macropoda Miki var. macropoda
果頸長而明顯,高5毫米,果高1.5-2厘米(果喙除外)。
2
Trapa manshurica Flerow
果頸短而狹,高1.5-1.8毫米,果高1.5厘米(果喙除外)。
3
四角菱(原變種)
Trapa quadrispinosa Roxb. var. quadrispinosa
四刺角略細長,二肩角間端寬5-6厘米,肩部略突起,周圍明顯窪陷。
4
短四角菱(變種)
Trapa quadrispinosa Roxb. var. yongxiuensis W. H. Wan
四刺角短粗,二肩角間端寬4.5-5.5厘米,二短肩角平伸微下彎,2腰角微短內彎,周圍窪陷不明顯。
5
Trapa mammillifera Miki
刺角間具4個瘤狀物,果高1.2厘米(果喙除外),萼脊被灰白色短毛。
6
四角矮菱(變種)
Trapa natans L. var. pumila Nakano
二腰角扁錐狀,基部較扁寬;葉三角狀菱形,鋸齒缺刻狀,多數鋸齒先端再二淺裂,葉背面綠色帶紫,基部寬楔形;萼脊被短毛。
7
Trapa incisa Sieb. & Zucc. var. quadricaudata Glück
二腰角圓錐狀,基部增粗;葉斜方菱形,鋸齒缺刻狀、多數據齒端不裂,葉背面有棕色斑塊,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萼脊無毛或少毛。
8
四角刻葉菱(原變種)
Trapa incisa Sieb. & Zucc. var. incisa
果高1.5-2厘米,表面凹凸不平;花盤變為8個瘤狀物;葉基部楔形,邊緣具缺刻狀銳鋸齒;萼脊無毛
9
Trapa maximowiczii Korsh.
果高1-2厘米,表面平滑;花盤全緣;葉基部近圓截形;邊緣淺圓齒;萼筒密被短毛;萼沿脊被毛。
10
越南菱(變種)
Trapa bicornis Osbeck var. cochinchinensis (Lour.) H. Gluck ex Steenis
二肩角短細、平展或斜升,二腰角退化,無刺尖,細尖下垂,或鈍而下垂;果高2-3厘米。
11
Trapa octotuberculata Miki
果高2厘米(果喙除外);果喙發達;果冠向外翻卷;刺角間有8個外形大小相同的瘤狀物。
12
Trapa mammillifera Miki
果高1.2厘米(果喙除外),果喙不發達,呈尖頭帽狀;果冠不翻卷;刺角間有4個瘤狀物。
13
Trapa litwinowii V. N. Vassil.
果冠特大,並向外翻卷;二角平伸或向上彎曲,肩部略突起;果高1.5-2厘米(果喙除外)。
14
二角大柄菱(變種)
Trapa macropoda Miki var. bispinosa (Flerow) W. H. Wan
果冠略明顯,不向外翻卷;二角向下斜伸,肩部明顯突起;果高1-1.5厘米(果喙除外)。
15
Trapa japonica Flerow
果菱形,無腰角,其位置明顯呈小丘狀突起;果喙略明顯,直徑3-5毫米,果頸高2-3毫米;僅一對萼脊被毛,花蕾期略帶淡紅色。
16
Trapa bispinosa Roxb.
果三角狀菱形或三角形,無腰角,其位置丘狀突起不明顯;果喙不明顯。
17
烏菱(原變種)
Trapa bicornis Osbeck var. bicornis
外果皮紫紅色,後變黑色;僅一對萼具毛。
18
台灣菱(變種)
Trapa bicornis Osbeck var. taiwanensis (Nakai) Z. T. Xiong
外果皮由青綠色變成黑色;萼4,被毛。
19
越南菱(變種)
Trapa bicornis Osbeck var. cochinchinensis (Lour.) Steenis
果具2-4角,肩角較短小、平展或斜升,腰角退化成乳頭狀,微下垂或不明顯。
20
Trapa arcuata S. H. Li & Y. L. Chang
果呈弓形,高1.2-1.5厘米(果喙除外),二角間端寬5-6厘米。
21
扁角格菱(變種)
Trapa pseudoincisa Nakai var. complana Z. T. Xiong
二角扁平,向上彎曲。
22
格菱(原變種)
Trapa pseudoincisa Nakai var. pseudoincisa
二角圓,平伸或略斜舉。
23
南昌格菱(變種)
Trapa pseudoincisa Nakai var. nanchangensis W. H. Wan
同化根著生部位的莖上著生花又結果。
24
無刺格菱(變種)
Trapa pseudoincisa Nakai var. aspinosa Z. T. Xiong
果無角也無刺。
25
Trapa acornis Nakano
花萼早落;果為扁儲果狀,無刺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