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任大炮之稱的地產名人任志強擔任董事長的華遠地產(6.82,-0.05,-0.73%)可能涉嫌一起偽造公文的案件的事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遠偽造門
- 發生時間 :2010年8月19日
信息披露問題大,事件經過,專家教授觀點,貸款能否收回,記者了解,公司表態,專家評論,
信息披露問題大
事件經過
據了解,2010年8月19日國土資源部舉行新聞發布會,公開通報了陝西省西安立豐御海置業公司持偽造公文騙取辦理用地手續等7宗違法違規案件。據通報,2007年西安立豐御海置業有限公司在辦理西安市雁塔區小寨西路13號地塊房地產項目的相關用地手續時,偽造公文騙取辦理土地手續。根據2009年華遠地產的年報顯示,2006 年10 月,原北京華遠與立豐(西安)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立豐房地產”)簽訂了“西安1001 工廠項目合作開發框架協定”,約定立豐房地產將其原100%控股的西安立豐御海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立豐御海”)80%的股權轉讓給原北京華遠。而直到2008 年4 月,原北京華遠才將其持有立豐御海80%的股權轉讓給子公司北京市華遠置業有限公司。
也就說,2007年西安立豐御海置業有限公司在偽造公文騙取辦理土地手續時,華遠地產是直接持有該公司80%股權的控股母公司,聯繫不可謂不緊密。而這也意味著,華遠地產與該起偽造公文騙取辦理用地手續的案件可能有著直接的關係。
並且更讓人產生疑問的則是,就在國土資源部門查處該地塊的過程中,華遠地產卻將其持有的西安立豐御海置業有限公司80%股權悉數轉讓。
而在2009年的華遠地產的年報中,華遠地產僅僅做出了以下的披露:2009 年12 月,華遠置業與立豐(西安)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簽訂股權轉讓協定,將所持有的西安立豐御海置業有限公司80%的股權全部轉讓給立豐房地產,股權轉讓價款為1200 萬元。同時,雙方又簽訂了股權質押契約,約定立豐房地產將其持有立豐御海的全部股權質押給華遠置業。
專家教授觀點
對此,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胡曉柯就認為:“如果華遠地產當時了解出售的公司涉嫌偽造公文,那么就應該在當年的信息披露中告知投資者全部事實。因為作為一家上市公司控股80%的企業,它的相關收益與資產等情況都是要合併到上市報表中的,所以對於一家可能存在問題公司的出售,上市公司有義務說出全部情況,以便投資者做出合理的判斷。而從整個事件的發展來看,華遠地產在賣出立豐御海股權時,其至少應該了解到有關部門在調查該公司的土地問題,所以華遠地產在出售該公司股權時的披露至少是不全面;而如果華遠地產當時已經知道了該公司偽造公文的情況,那么其上述的披露就存在誤導性,違反了有關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規則的規定,屬於很嚴重違法違規的行為,上市公司及其高層都要接受處理。”
貸款能否收回
記者了解
如此一來,華遠地產放出的5841萬元貸款很可能面臨無法收回的尷尬。畢竟,2007年西安立豐御海置業有限公司在偽造公文騙取辦理土地手續時,華遠地產是絕對的控股股東。胡曉柯教授就表示:“既然當時是大股東,立豐御海當時發生的所有問題,即使是其他股東所為,其也全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如今土地被收回,雖然華遠和立豐房地產簽訂了貸款償還契約,但是因事發時,華遠地產是負主要責任的控股股東,所以最終這筆涉嫌問題土地的貸款能否收回,可能還無法確定。
公司表態
在8月22日,華遠地產通過多家媒體表示,華遠地產作為一家上市公司,一直堅持誠信守法經營的準則,以社會責任、公眾利益為已任,決不會進行或參與任何違法行為。部分媒體的相關報導,與事實有巨大出入,對公眾產生較大誤導,對公司造成較大負面影響。基於此,公司將於8月24日進行澄清說明。
而公眾也希望華遠地產屆時不要給大家一個澄而不清的結果,而是就上述問題給出一個全面細緻的答覆。
專家評論
土地之於開發商,猶如一個既愛又恨的存在。一方面作為最重要且不可或缺的生產原材料,手持大量土儲的房企經常會因此得到投資者的偏愛。然而,正是土地對房企有著這種不言而喻的重要性,一旦出現問題,將有可能被無限放大,甚至可能因半頃一畝的土地對企業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
而由於無論規模大小,無論主從哪種物業類型,每個開發商都必然或多或少地握有一定量的土地儲備,這種存量土地問題所能帶來的潛在危險,就像懸著開發商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稍有不慎,可能就會捲入麻煩的漩渦之中。
一如任志強的華遠地產,8月19日,國土資源部對外通報了7宗土地違法違規案件,追溯歷史因緣,就涉及到了華遠地產。而在接下來數日,任志強和華遠地產成了眾矢之的。終於在8月23日晚,華遠地產發出了數千字的澄清公告,以撇清造假嫌疑。
雖然其中恐怕並非華遠的過錯,但負面影響已經產生。流言散去,期間造成的影響是否可以隨之消散呢。反觀其他行業的豐田汽車事件和聖元奶粉事件,雖均在早前得到官方平反,仍被不少人作為反面調侃的對象,負面形象並未完全消除。
華遠地產的“蒙冤”恐怕並非特例。自月初有媒體報導稱國土局列舉了一份涉及1457宗閒置土地的名單起,各大開發商一時人人自危,強調於己無涉。
最新的國土部數據顯示,全國已開展查處的各類房地產違法違規用地實際上總計2208宗,遠多於此前媒體報導的1457宗。儘管國土部相關負責人在8月19日發布會上表示,該等閒置土地中由政府原因造成的比例較大,但這似乎並不能制止公眾對榜上有名之房企的口誅筆伐。 或者有人會說,這些情況涉嫌違規,對相關房企的聲討無可厚非。似乎有點道理。不過房企因土地問題惹火燒身的情況又豈止於此。
就招拍掛市場舉例,本來房企根據自身對市場預期的判斷,在己方認為合理的價格獲取土地應該也是無可厚非的。然後,如今的情況是,如果競得價足以在某項指標之上,就勢必會被冠上“地王”的名銜,該開放商也會成為城中討論的熱點,而這些討論的聲音又以負面見多。
因競得所謂的地王項目而對此三緘其口的房企並不少見,從92億長沙地王的誕生,到北京廣渠路一宗宗高價土地的拍出,按道理這並非是羞於開口之事。然而,“言多必失”的顧慮讓項目競得房企仍然不願意有過多的提及。 拿地價格高,被扣上無懼調控、推高房價的帽子,拿地價格低又被質疑貓膩操作。土地的問題很糾結,對於房地產企業而言,土地問題確實是一個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