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創於1914年的京城漆器家具業老字號“華豐齋”2月26日在方莊重張開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豐齋
- 創立:1914年
- 類型:京城漆器家具業老字號
- 位置:方莊重張開業
齋館簡介,社會貢獻,
齋館簡介
1500平方米的展廳展示上萬個品種的產品,盡顯民族文化魅力。
華豐齋原址位於隆福寺街,在老北京十餘家金漆鑲嵌作坊中最具有代表性。1956年,北京十六家作坊採用“公私合營”方式創建“北京金漆鑲嵌廠”,“華豐齋”的藝人們集體加盟,成為企業的一支骨幹力量,他們為新中國漆器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寶貴貢獻。“華豐齋”創辦人魏渙豐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命名為“老藝人”。其子魏子言任第一副廠長,也是金漆廠首任技術副廠長。在魏門弟子及再傳弟子中,有多人被評為北京市工藝美術大師,或擔任企業的高、中級管理人員。
社會貢獻
去年完成改制的北京金漆鑲嵌有限責任公司多次榮獲國家級和北京市級金獎、珍品獎。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柏德元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們恢復“華豐齋”這一老字號,就是為了更好地傳承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努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為美化人民生活竭誠服務,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多做貢獻。
在“華豐齋”展廳里,參觀者可以看到傳統漆器、古典家具、根雕木雕、室內裝飾品等四大門類、十三個系列的產品,具有七千年歷史的傳統漆器類,包括以鑲嵌、彩繪、雕填、刻灰、斷紋等多種精湛技藝設計製作的屏風、壁飾、漆畫、家具和器皿擺件,題材涵蓋歷史典故、文學名著、民間傳說、宗教神話、名家書法、吉祥圖案等各個文化領域。千文萬華,爭奇鬥妍,令人流連忘返。
自打1940年,華豐齋歇業,中間可隔了整整66年。66年過去了,金漆鑲嵌行當里還記得這個字號,足見當年華豐齋的影響力。不過,必須提到的是,如今的華豐齋已經不是當年的華豐齋。當年創辦華豐齋的是金漆鑲嵌行當的創始人魏煥豐。眼下,恢復的華豐齋卻沒有老魏家什麼事兒了。不過,在有生之年,沒能恢復華豐齋也成為魏煥豐最大的遺憾。 1891年,魏煥豐生於河北省深縣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當時,家裡孩子一般只有兩條出路,一是上學考功名,二是學門手藝。魏煥豐選擇了第二條路。1906年,他15歲就隻身闖蕩京城。經人介紹,魏煥豐進了隆福寺街的“永信局”小器作學徒。掌柜的叫王俊江。按照行里的規矩,學徒得先學三年零一節。如果師傅不點頭往外送,一般沒有作坊會用這個人。當學徒可是受罪的活計,除了學手藝,還得給師傅打鋪、打洗臉水、做飯,甚至得倒夜壺。
等到魏煥豐學成之後,開始自己耍手藝了,掌柜的卻無論如何不讓走了。因為魏煥豐做舊的手藝太好了。當時,“永信局”主要做硬木的座子、柜子等玩意。不過,經常宮廷、王府用的家具壞了,都來找各家小器作修補。修補自然需要修舊如舊了。這下子,顯出魏煥豐天生在行。掌柜的不僅給他掙頭份工錢,而且外加20吊大錢。平常日子沒有什麼活,掌柜的寧可讓魏煥豐去逛天橋,每天照開工錢,也不願意他另謀高就。
當年,東單二條的海公府大爺傅博文是魏煥豐的老主顧,有個什麼物件需要找補、鑲嵌的都找魏煥豐。一來二去,兩個人混得挺熟。有一回,傅博文讓魏煥豐幫著修個老物件,讓直接到庫房找點用的著的料。結果,魏煥豐在庫房的雜物堆里愣翻出了5根金條。他拿著金條去找傅博文,如實說這金條在哪兒找到的。傅博文覺得,要是換了旁人,這5個金條還不給昧了。對魏煥豐更是另眼相看。後來,傅博文對魏煥豐說:“你以後甭給人幹了。我出錢,給你開個買賣。”魏煥豐哪裡肯接,回道:“您出錢,我什麼時候能還清啊。”傅博文卻說:“你今天願意還一塊,就還一塊。什麼時候我說賬清了,你也就不欠我什麼了。”就這么著,1914年,魏煥豐在隆福寺街36號開了華豐齋。華豐齋的買賣主要就是修復鑲嵌類舊活。早年間,宮裡、府里的物件都是造辦處統一打造的,民間根本見不到這些玩意。但凡哪兒壞了,這才拿到小器作找補。所謂找補就是拿新材料做得了,再鑲嵌到舊物件上,還不能讓人看出來修補過。由於有海公府大爺傅博文的關係,華豐齋的買賣越做越大,還生產烤斷、曬斷、撅斷、顫斷等仿古斷紋產品。由此,魏煥豐算是開創了鑲嵌這么個新行當。當時,到華豐齋購買鑲嵌漆器的,大多是英、法、美、德、意等歐美客商,再加上國內的達官顯貴、巨商富賈、文人雅士等等。
魏煥豐膝下有兩個兒子,老大叫魏慶昌(號子言),老二叫魏慶余。魏煥豐最擔心的就是中間商蒙外國客人。於是,就讓大兒子魏慶昌到青年會學了外語,二層小樓上還專門開闢了一個外商洽談室。華豐齋的生意甭提多火了,光徒弟、徒孫就有二三十口子人。
抗日戰爭爆發後,華豐齋的買賣實在沒法做了,魏煥豐索性歇了業,將場地租給了日本常盤元服裝店。日本投降後,魏煥豐的長子魏慶昌就張羅著恢復鑲嵌買賣。可是,他是古玩學徒出身。鑲嵌行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就是不伺候外行。沒辦法,魏煥豐只得出山給兒子坐鎮。別看魏慶昌不是正經鑲嵌行出身,但是他有一個長處,就是有創意、會設計。一般都由魏慶昌負責漆器的設計,再由魏煥豐負責具體的工藝。京藝出品的鑲嵌漆器都蓋著魏慶昌的火印。有這火印肯定能賣個好價錢。1956年,在社會主義改造的高潮中,京藝等北京16家漆器作坊採用“公私合營”方式聯合建廠。那么,這個新生的企業應該起個什麼大號呢?魏慶昌建議,明代著名漆工黃成所著《髹飾錄》一書中有“金漆”之說。而且鑲嵌業也離不開金漆勾勒。“金漆”與“鑲嵌”應該結合,叫金漆鑲嵌。他的建議最終被採納了。1956年1月16日,北京金漆鑲嵌廠誕生了。魏慶昌被任命為北京金漆鑲嵌廠第一副廠長,主管技術工作。魏煥豐自然也跟著公司合營了。當時,北京市工藝美術行業共有50餘人被命名為“老藝人”。而在金漆鑲嵌行業,獲此殊榮的只有魏煥豐一個人。為了當副廠長的兒子,魏煥豐決定留在金漆鑲嵌廠。1958年,魏煥豐領銜製作大型矯嵌屏風《松柏長青》。當年5月9日的《北京晚報》做了專題報導。1959年,為向建國10周年獻禮,又由魏煥豐領銜製作大型矯嵌屏風《和平頌》。這件精品被擺放在人民大會堂,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及中外賓客的讚譽。1965年,魏煥豐以74歲高齡光榮退職。別看有著“老藝人”的頭銜,可是按照規矩,他的工齡只能從1956年公私合營算起。工齡不夠20年,就不能享受退休待遇。魏煥豐沒想到自己就這樣告別了金漆鑲嵌業,一直到1976年過世。魏慶昌在“文革”中被扣上“反動資本家”和“反動權威”的帽子,被轟回原籍河北深縣勞動改造,含冤離世。
如今,恢復華豐齋老字號的據說是魏煥豐徒孫輩兒的。當年,魏煥豐確實教出了不少徒弟。而且在鑲嵌行當里,華豐齋出來的學徒,到各家小器作不用試工就能拿頭一份工錢。因此,公私合營成為北京金漆鑲嵌廠後,有很多後輩都稱呼魏煥豐為“老祖”了。不過,1956年公私合營的時候,華豐齋就已經歇業了。甭管誰出於什麼目的恢復華豐齋這個字號,最好還是跟魏家的後人念叨一聲,算是對魏煥豐老爺子盡份孝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