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豐胡同

位於區域西北部,鐘樓東側,屬安定門街道辦事處管轄,呈東西走向。東起北鑼鼓巷,西止寶鈔胡同,南鄰鼓樓東大街,北靠琉璃寺胡同。全長270米,寬5米,瀝青路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豐胡同
  • :安定門街道辦事處管轄
  • 位於:區域西北部
  • 全長:270米
簡介,東城區,文化精華的體現,旺北胡同,上龍南巷,地興居一巷,國子監胡同,寶鈔胡同,華豐胡同,門頭溝區,

簡介

歷史悠久,遼金時期已出現村落,金代為中都東北部,元代位於大都東半部。明代永樂十九年(1421年)定都北京,東城為15個坊。清代屬大興縣,東城駐有鑲黃、正白、鑲白、正藍四個旗。元、明、清三代皇宮均建於今東城區域內。民國時,今東城區為當時的內一、內三等區。新中國建立後,1952年設東單區、東四區。1958年東單、東四區合併改稱東城區,因轄區在明、清北京內城東部,故名。

東城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天安門廣場坐落在東城區,全國重大政治活動和慶祝活動都在這裡舉行。轄區內有中共中央、國務院部級機關20多個,局級機關100多個以及北京市委、市政府所屬單位200多個。
東城歷來是商賈雲集的富庶之地,作為商業中心地區已有上百年歷史。金街王府井精華薈萃,既有“同升和”、“盛錫福”、“中國照相”老字號企業,也有百貨大樓、工美大廈等傳統風格的國內著名企業,還有新東安市場及面積牛巴達80萬平方米亞洲單體最大建築的東方廣場。漫步“金街”,照明燈飾流光溢彩、造型多變的噴泉、老北京風情雕塑令遊人樂而忘返。其他如北京站、隆福寺等傳統商業街在國內外也享有很高知名度。近幾年著力發展的十里"銀街"匯集了上百家國內外馳名品牌的專營店。東單、東四、和平里、北新橋等商業區也已形成規模。
東城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區內擁有文化娛樂場所1600餘家;旅遊定點單位106家,其中包括景區(點)23家、涉外賓館、飯店40家、定點餐館23家、定點商店13家等。人民藝術劇院、商務印書館、《北京日報》、《求是》雜誌、北京火車站、北京海關、中央美術學院、協和醫科大學,為國內外賓客和旅遊者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務,滿足度假、觀光旅遊等遊客的不同需要。

文化精華的體現

以皇室文化為代表的中華民族文化精華在東城得以充分體現。東城區是北京城文物古蹟最為集中的區域。轄區內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6處,占全市的37%;市級文物保護單位60處,占全市的24%;區級文物保護單位57處。著名的新北京十六景中的“天安麗日”、“紫禁夕暉”,古老而又神秘的秘婆探寒宗禪林雍和宮、元明清三代的最高學府國子監,“左祖右社”的太廟、社稷壇、探索天空奧秘的北京凝囑循古觀象台、鳴金擂鼓報時台的鐘鼓樓、正氣浩存的文天祥祠、北大紅樓等早已名揚海內外,此外還有毛澤東、矛盾、老舍、宋慶齡等一批名人故居。此外還有令海內外遊人心馳神往的北京居民四合院。
華豐胡同華豐胡同

旺北胡同

位於區域北部,安定門東大街北側,屬和平里街道辦事處管轄,呈東西走向。東起朝陽區轉角樓,西止和乎里東街,南屑整符與民旺六巷、五巷、四巷、中巷、三巷、二巷、一巷相通,北鄰下井村。全長332米,寬12米,瀝青路面。北側有五棟居民樓。
民旺北胡同,1949年後稱柏林寺大樓,因此地區有一柏林寺而得名。北京舊有兩處柏林寺。一在今地,已無存。一在雍和宮東戲樓胡同一號,建於元至正七年,是北京的大寺。兩寺均早於明清北京城,故民間傳說:先有柏林寺,後有北京城。1965年整頓地名時將柏林寺七區併入,改稱民旺北胡同。取人民興旺之意。現胡同內均為居民住宅,兩側綠化有楊樹。

上龍南巷

位於東城區北部。北起青年湖南里,南至安德路。上龍南巷,民國時稱上龍大院,1965年整頓地名時將上龍大院南部改稱上龍南巷。據傳說,胡同的得名和井有關。古時人們吃水都要卷井水,連皇帝也不例外,而北京地區的井水大部分都是苦水,過去上龍南巷和上龍西巷都統稱上龍巷,在巷內有一口水井,井水十分清涼甘甜。據傳,舊時每天早上皇宮中的水車就來到這裡,裝滿了水,推回宮中去專門供皇帝飲用。在過去皇帝被稱為真龍天子,所以水井就叫上龍井,胡同因此而得名。有人指出,這口井的位置就在今天上龍南巷和上龍西巷之間。

地興居一巷

位於東白櫻檔元城區北部。北起安德路,南不通行。以此向西還有三巷,亦以地興居為名,稱以二、三、四巷。
據云,這裡過去有一家叫地興居的茶館,後來成為這一帶泛稱。民國時稱地興居。1949年後稱地興居居民區。1969年改名。此四巷自東向西悼束轎嬸依次排列,均為死巷。綠化樹為楊樹

國子監胡同

在東城區安定門內,是一條東西向的胡同。清代名“成賢街”,因孔廟和國子監在此而得名,又稱國子監胡同。
這條街上共有四座過街牌樓:街東西口各一座,額坊題“成賢街”;國子監附近左右各一座,額坊題“國子監”。該牌樓兩側路北均有芝滲提石碑,用滿漢文鐫刻“文武官員到此下馬”。因東為孔廟,西為國學(國子監),符合“左廟右學”的規制。
這條街除以上建築外,還有幾座廟宇。在國子監後邊的國學胡同內(31號)有一座祀韓愈的廟,名為韓文公司。韓愈(768—824)唐代鄧州南陽人,字退之。唐貞元八年(729年)地士及第,曾任監察御史、國子監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職。學通貫六經百家,文筆雄健,氣勢磅礴,為後世崇,稱“韓文”。死後謚“文”。在此設祠,大概是在國學學習的子弟願常得韓愈的庇佑吧!該祠坐北朝南、由祠門、享堂及東西配房組成一四合院式建築。祠門為大式歇山筒瑕調大脊,享堂三間為大式硬山筒瓦調大脊,上飾旋子彩畫。門外有一鐵香爐,堂前有一石香爐。堂內祀韓文公像。現享堂尚存,祠及配房已拆除,今變成國學胡同國小之倉庫。
在國子監街路南還有兩座廟,西為神廟(今78號),始建於明代。其主要建築有山門、大殿、正殿及東西配殿、大殿內祭火神及關帝、財神、魯班、藥王、藥聖等,原還有三座碑,現為民居,碑已當作台階或砌在牆內,故無法得知其內容。各殿雖存,但改變太大,院內小棚林立,使人無法窺其原貌,唯山門還保留著昔日寺廟的痕跡。
從火神廟往東(今40號)為灶君廟。原廟山門一間。為大式硬山筒瓦均為三間,前帶走廊,旋子彩畫;後殿內祀灶王,廟內原有宣統時重修碑,後來不見了。現由國學胡同國小使用,二殿尚存,山門已拆除。
國子監這條街,是現存不多的北京古老街道之一,它那巍然聳立的牌樓、夾道的老槐樹、亭亭如蓋的綠陰籠罩著的低矮古老的房屋等等,都體現了老北京街道的面貌。這條街在孔廟和國子監建成後就開始形成,算起來,已有近700年的歷史了。街內的牌樓在民國時曾重修一次,全部換成水泥柱,80年代初,又重修油飾一番。1984年公布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寶鈔胡同

位於區域西北部,安定門西大街南側,屬安定門街道辦事處管轄,呈南北走向。北起東絛胡同,南止鼓樓東大街,東與華豐胡同、琉璃寺胡同、淨土胡同、紗絡胡同、郎家胡同、千福巷相通,西與草廠胡同、豆腐池胡同、王佐胡同、國興胡同、國祥胡同、國盛胡同相通。全長806米,寬7米,瀝青路面。
寶鈔胡同,明朝屬金台坊,稱倒鈔胡同。明張爵《京師五城坊巷胡同集》稱倒鈔胡同。相傳元時倒鈔司設於胡同南口。立有“倒鈔法”,元朝實行紙幣,回收舊幣,償以新幣。倒鈔司是負責全國新舊紙幣兌換的機關。故名。清朝屬鑲黃旗,清乾隆十五年(1750)京城全圖,“倒鈔”訛為“寶鈔”。民國後沿稱。因胡同駐有空軍某機關,“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稱愛軍街,後恢復原名。《順天府志》載:超勇親王府在寶鈔胡同,稱那王府。

華豐胡同

華豐胡同,明朝屬金台坊,此街已形成,東端北側有法通寺(淨業寺)。在今華豐胡同甲七號,法通寺建於元至正年間,明時重修。清朝屬鑲黃旗,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再次重修,改殿額為淨因寺。乾隆時稱法通寺胡同,宣統時稱法通寺,胡同因寺得名。民國36年(1947)稱法通寺胡同。1949年後沿稱。1965年整頓地名時改稱華豐胡同。“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稱讚軍街頭條,後恢復原名

門頭溝區

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早在1萬年前的新石器早期,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這就是北京歷史上著名的“東胡林人”。商及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遺址亦有發現。漢代屬薊縣,唐屬幽都縣。唐末至遼末的二百年間屬玉河縣,金初併入宛平縣治下。元初,門頭溝區山區存在過一個“大周朝元年”政權。明代宛平縣在此派典史。清道光二年派縣丞。1928年成立北平特別市,其餘部分屬宛平縣。門頭溝解放後,先後是北京市屬的28區、20區、16區,1952年成立京西礦區,下轄8區1鎮。1958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調整轄界改稱門頭
華豐胡同華豐胡同

上龍南巷

位於東城區北部。北起青年湖南里,南至安德路。上龍南巷,民國時稱上龍大院,1965年整頓地名時將上龍大院南部改稱上龍南巷。據傳說,胡同的得名和井有關。古時人們吃水都要卷井水,連皇帝也不例外,而北京地區的井水大部分都是苦水,過去上龍南巷和上龍西巷都統稱上龍巷,在巷內有一口水井,井水十分清涼甘甜。據傳,舊時每天早上皇宮中的水車就來到這裡,裝滿了水,推回宮中去專門供皇帝飲用。在過去皇帝被稱為真龍天子,所以水井就叫上龍井,胡同因此而得名。有人指出,這口井的位置就在今天上龍南巷和上龍西巷之間。

地興居一巷

位於東城區北部。北起安德路,南不通行。以此向西還有三巷,亦以地興居為名,稱以二、三、四巷。
據云,這裡過去有一家叫地興居的茶館,後來成為這一帶泛稱。民國時稱地興居。1949年後稱地興居居民區。1969年改名。此四巷自東向西依次排列,均為死巷。綠化樹為楊樹

國子監胡同

在東城區安定門內,是一條東西向的胡同。清代名“成賢街”,因孔廟和國子監在此而得名,又稱國子監胡同。
這條街上共有四座過街牌樓:街東西口各一座,額坊題“成賢街”;國子監附近左右各一座,額坊題“國子監”。該牌樓兩側路北均有石碑,用滿漢文鐫刻“文武官員到此下馬”。因東為孔廟,西為國學(國子監),符合“左廟右學”的規制。
這條街除以上建築外,還有幾座廟宇。在國子監後邊的國學胡同內(31號)有一座祀韓愈的廟,名為韓文公司。韓愈(768—824)唐代鄧州南陽人,字退之。唐貞元八年(729年)地士及第,曾任監察御史、國子監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職。學通貫六經百家,文筆雄健,氣勢磅礴,為後世崇,稱“韓文”。死後謚“文”。在此設祠,大概是在國學學習的子弟願常得韓愈的庇佑吧!該祠坐北朝南、由祠門、享堂及東西配房組成一四合院式建築。祠門為大式歇山筒瑕調大脊,享堂三間為大式硬山筒瓦調大脊,上飾旋子彩畫。門外有一鐵香爐,堂前有一石香爐。堂內祀韓文公像。現享堂尚存,祠及配房已拆除,今變成國學胡同國小之倉庫。
在國子監街路南還有兩座廟,西為神廟(今78號),始建於明代。其主要建築有山門、大殿、正殿及東西配殿、大殿內祭火神及關帝、財神、魯班、藥王、藥聖等,原還有三座碑,現為民居,碑已當作台階或砌在牆內,故無法得知其內容。各殿雖存,但改變太大,院內小棚林立,使人無法窺其原貌,唯山門還保留著昔日寺廟的痕跡。
從火神廟往東(今40號)為灶君廟。原廟山門一間。為大式硬山筒瓦均為三間,前帶走廊,旋子彩畫;後殿內祀灶王,廟內原有宣統時重修碑,後來不見了。現由國學胡同國小使用,二殿尚存,山門已拆除。
國子監這條街,是現存不多的北京古老街道之一,它那巍然聳立的牌樓、夾道的老槐樹、亭亭如蓋的綠陰籠罩著的低矮古老的房屋等等,都體現了老北京街道的面貌。這條街在孔廟和國子監建成後就開始形成,算起來,已有近700年的歷史了。街內的牌樓在民國時曾重修一次,全部換成水泥柱,80年代初,又重修油飾一番。1984年公布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寶鈔胡同

位於區域西北部,安定門西大街南側,屬安定門街道辦事處管轄,呈南北走向。北起東絛胡同,南止鼓樓東大街,東與華豐胡同、琉璃寺胡同、淨土胡同、紗絡胡同、郎家胡同、千福巷相通,西與草廠胡同、豆腐池胡同、王佐胡同、國興胡同、國祥胡同、國盛胡同相通。全長806米,寬7米,瀝青路面。
寶鈔胡同,明朝屬金台坊,稱倒鈔胡同。明張爵《京師五城坊巷胡同集》稱倒鈔胡同。相傳元時倒鈔司設於胡同南口。立有“倒鈔法”,元朝實行紙幣,回收舊幣,償以新幣。倒鈔司是負責全國新舊紙幣兌換的機關。故名。清朝屬鑲黃旗,清乾隆十五年(1750)京城全圖,“倒鈔”訛為“寶鈔”。民國後沿稱。因胡同駐有空軍某機關,“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稱愛軍街,後恢復原名。《順天府志》載:超勇親王府在寶鈔胡同,稱那王府。

華豐胡同

華豐胡同,明朝屬金台坊,此街已形成,東端北側有法通寺(淨業寺)。在今華豐胡同甲七號,法通寺建於元至正年間,明時重修。清朝屬鑲黃旗,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再次重修,改殿額為淨因寺。乾隆時稱法通寺胡同,宣統時稱法通寺,胡同因寺得名。民國36年(1947)稱法通寺胡同。1949年後沿稱。1965年整頓地名時改稱華豐胡同。“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稱讚軍街頭條,後恢復原名

門頭溝區

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早在1萬年前的新石器早期,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這就是北京歷史上著名的“東胡林人”。商及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遺址亦有發現。漢代屬薊縣,唐屬幽都縣。唐末至遼末的二百年間屬玉河縣,金初併入宛平縣治下。元初,門頭溝區山區存在過一個“大周朝元年”政權。明代宛平縣在此派典史。清道光二年派縣丞。1928年成立北平特別市,其餘部分屬宛平縣。門頭溝解放後,先後是北京市屬的28區、20區、16區,1952年成立京西礦區,下轄8區1鎮。1958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調整轄界改稱門頭
華豐胡同華豐胡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