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維

廉維

廉維 (1889-1960)女,原名杜健如,出生於密雲古北口一士紳家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廉維
  • 別名:杜健如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密雲
  • 出生日期:1889
  • 逝世日期:1960
  • 職業:軍人
  • 主要成就:曾任國民革命軍北伐軍中將炮兵總指揮
漢語詞語,革命人士,

漢語詞語

漢語拼音:lián wéi
釋義:謂清廉的操守。語出《管子·牧民》:“國有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 清 顧炎武 《贈林處士古度》詩:“老者人所敬,於今乃賤之。臨財但苟得,不復知廉維。”

革命人士

曾用名: 杜健如 所在區: 原東城區 所在街道: 安定門
地 址: 華豐胡同 領 域: 政界
廉維 (1889-1960)女,原名杜健如,出生於密雲古北口一士紳家庭。青年時期開始接觸革命思想。24歲結婚,其夫張基,河北省東光縣人,北京陸軍大學炮科第三期畢業,曾任國民革命軍北伐軍中將炮兵總指揮。1928年春,於徐州軍中去世。此時,她39歲,共生6個子女,後定居北平城內。1935年“一二?九”學生抗日救國運動中,她支持大女兒張材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36年初秋,她家已成為中共地下黨組織活動的場所。黃敬、蔣南翔彭真等先後在她家開過會或聯絡接頭,她還為黨組織保管過一些檔案。不久,即加入中國共產黨組織。“七七”事變後,北平淪陷。她的3個女兒張木丹、張瑞芳、張昕先後離家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工作。1939年她帶著幼子,離開北平赴晉察冀參加抗日工作。她先在淶水縣做婦女工作,後到平山縣保育院當會計。小兒子張進生病去世,她卻無暇照顧。1942年冬,調晉察冀邊區黨校工作。由於在反“掃蕩”鬥爭中受傷,1944年黨組織送她去延安治病,同時照料生病的黃敬。在延安她第一次見到由重慶返回延安參加整風運動的周恩來。1945年10月,周恩來特意用飛機秘密將她接到重慶。經她教育啟發,其在重慶國民黨政府軍充任炮兵營長的長子張伯弓召,毅然脫離國民黨政府軍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
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全面內戰後,她又回到晉察冀,在邊區財經辦事處工作。後到阜平縣基層做民眾工作。新中國誕生後,她回到北京,並將法通寺十號的一處私房交給國家,還將珍藏多年的兩張根據地紙幣捐獻給財政部。她請求參加北京市教育改造妓女的工作。工作完成後,任商業部幹部休養所副所長。1958年退休,1960年7月22日病逝。彭真等參加了她的遺體告別儀式,周恩來為其墓碑題寫了“廉維同志之墓”6個大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