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基本簡介,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電影華表獎,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電影金馬獎,
基本簡介
獎項名稱 | 創辦時間 | 頒獎周期 | 主辦單位 |
---|---|---|---|
1992 | 兩年一次 | ||
1962 | 兩年一次 | ||
1981 | 兩年一次 | 中國電影家協會、中國文聯 | |
1982 | 一年一次 | ||
1962 | 一年一次 | 台灣地區 |
中國電影金雞獎
中國電影金雞獎由中國電影家協會和中國文聯聯合主辦於1981年創辦,因當年屬中國農曆雞年,故取名中國電影金雞獎,簡稱金雞獎。金雞獎評獎委員會是由中國最具權威的導演藝術家、表演藝術家、電影劇作家、攝影家、音樂家、美術家,以及電影理論家、教育家、事業家共同組成,因此又被稱為“專家獎”,是中國內地電影界最權威和最專業的電影獎。
金雞獎的評選範圍具有區域性,2005年前提名影片和電影工作者必須為中國內地籍,2005年後將港澳籍電影工作者納入評選範圍,但憑藉提名的影片製片方必須有中國內地參與。中國電影金雞獎與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電影華表獎並稱中國電影三大獎;與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電影金馬獎並稱華語電影三大獎。與大眾電影百花獎合稱金雞百花電影節。
2005年起兩年舉辦一屆。
大眾電影百花獎
大眾電影百花獎由中國電影家協會和中國文聯聯合主辦。百花獎創辦於1962年,是由周恩來總理特地指明舉辦的電影大獎。百花獎只代表觀眾對電影的看法和評價,並由觀眾投票產生獎項。因此又被稱為“觀眾獎”。百花獎之所以用“百花”命名是為了體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藝方針,獎盃為銅質鍍金花神。百花獎也是中國歷史最為悠久和最有民眾基礎的電影大獎。百花獎與金雞獎、華表獎一起並稱中國電影三大獎。與中國電影金雞獎合稱金雞百花電影節。2005年起兩年舉辦一屆。
中國電影華表獎
中國電影華表獎簡稱華表獎,創辦於1994年,由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主辦,是中國(內地)電影界的政府獎,體現黨和國家對電影事業的熱情鼓勵和大力扶持[1]。與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一起並稱中國電影的三大獎。
華表獎獎盃採用的是北京天安門城樓前的華表造型,每年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對前兩年度完成的各華語影片進行評選。
2005年起兩年舉辦一屆。
2009年起加設優秀境外華裔演員/導演獎,以鼓勵港澳籍電影工作者。
香港電影金像獎
與金雞獎、金馬獎由數十位專業評審組成的評審團,集中看片投票決定獲獎者的評審制度不同,香港電影金像獎採取的是與奧斯卡金像獎類似的多輪、多人、多層面的電影評審制度,由香港電影導演會、香港電影編劇家協會等13個金像獎屬會會員組成的“金像獎選民”,和評選事務組推薦及邀請的電影業內人士和專業媒體工作者組成的“專業評審團”,經過兩輪投票選出最終得獎者,是由電影人全面主導和參與的電影獎項。
台灣電影金馬獎
台灣電影金馬獎(Golden Horse Award)是台灣地區主辦的電影獎項,創辦於1962年,當年主要是為了促進台灣地區電影製作事業和表揚對華語電影文化有傑出貢獻的電影人。金馬獎每年舉辦一屆,其中1964年和1974年停辦,1998年台北電影學會另行組織台北電影節與之分庭抗禮。金馬獎的主持人過去常有“一港一台”搭配的傳統,但也有都是台灣主持人擔當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