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筆池·鳳翥池

華筆池·鳳翥池 進入山東省人民政府大院南門,迎面有一架小橋,橋兩側各為方池,池周飾以石欄。東池北壁嵌“鳳翥池”石刻,西池北壁嵌有題記。由此向東,至大院東南隅,又有一池,池壁嵌“華筆池”石刻。

華筆池處,明清時代為貢院。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八月上旬,山東布政使江蘭到這裡主持科考事宜,使人分別在貢院和布政使署內,鑿成“華筆池”和“鳳翥池”。江蘭撰寫《新浚鳳翥池記》,並書寫刻於石上。題記對華筆、鳳翥兩池的挖鑿做了概括敘述。
華筆池之名寓有祝願參加科考的士子妙筆生花之意。池水與珍珠、芙蓉兩泉一脈相通,涓涓細流,注入鳳翥池,最後流進大明湖。
鳳翥池北原有太湖石一具,形狀奇特,翼然而立,如鳳起舞,故名“鳳翥石”,曾是元代散曲家張養浩別墅“雲莊”中的奇品。泉以石名,石、池相映,寓意甚豐。“鳳翥”取意於《詩經·大雅》“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意在勉勵來此科考的士子奮發圖強,象鳳凰般振翅騰飛。
如今,鳳翥池完好無缺,盛水期潺潺流泄,清澈見底。華筆池則因在附近建宿舍樓,於1992年被覆於水泥路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