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燈侍宴圖》是南宋畫家馬遠創作的一幅絹本設色畫,現收藏於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
《華燈侍宴圖》描繪了楊次山父子在上元節侍宴的場面,記述了南宋宮廷的重大活動。該畫以俯視的角度寫華燈初上時分官員們隨皇帝宴飲觀舞的情景,並在全景山水的描寫中,烘托出了室內的豪華與歡樂氣氛。圖中隱約可見幾位官員屬身隨侍皇帝飲宴官殿之外,樂舞的宮女搖曳著身姿,大殿之外的樹木,好似也隨著音樂起舞,姿態橫生。這些樹林,由近面遠,漸漸隱設於霧色之中,只見宮殿後盛立著幾棵松樹,和遠處雲霧中抹青山。中景的松樹刻而很具特色,用筆瘦硬如屈鐵,枝條長面斜向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燈侍宴圖
- 作者:馬遠
- 幅式:立軸
- 材質:絹本
- 畫作類型:淡設色
- 現收藏地: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
- 規格:縱125.6厘米,橫46.7厘米
- 創作年代:宋代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主題,構圖,技法,後世影響,歷史傳承,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畫中,遠山眉黛,松枝逶迤,前庭梅樹十餘棵,數名宮女執燈起舞於梅林中,舞姿曼妙。殿宇華廈,燈火明亮,有幾位大約是官員的人物,背向微躬,恭謹陪侍酒宴。內堂則幽深不可窺測。
宋寧宗題一首御製詩,云:“朝回中使傳宣命,父子同班侍宴榮。酒捧倪觴祈景福,樂聞漢殿動驩聲。寶瓶梅蕊千枝綻,玉柵華燈萬盞明。人道催詩須待雨,片雲閣雨果詩成。”
款署“臣馬遠”,鈐有乾卦圓印、雙龍圓印、御筆之寶。乾隆跋中點明:“蓋當時作此圖,以侈一時盛事”。
創作背景
馬遠是南宋宮廷畫家,楊皇后是其主要的藝術贊助人。楊皇后多次為馬遠之作題詩題句,其創作也勢必迎合楊皇后的要求,“臣馬遠”的款識當為此意。從《華燈侍宴圖》的筆法與風格來看,當為馬遠晚年之作,而楊皇后的題記,也屬晚年風格。換而言之,畫作的年代應在宋寧宗時代。
藝術鑑賞
主題
對於該畫的主題,不同學者提出不同觀點,畢嘉珍提出畫中描繪的是“奢侈的賞梅盛宴”。彭慧萍則從畫師的視角出發,指出此圖反映了“深夜禁中大內的當差場景”。高居翰的分析是“馬遠想出了一個富於詩意的構圖”,將宴席隱藏在向後延伸的宮殿圖像里,只以庭園中的演藝者和侍從來傳達娛樂的場景。
也有觀點指出,這次宴會是宋寧宗為迎接簽訂“嘉定和議”的丞相史彌遠而舉辦的,所謂“朝回中使傳宣命”,並召馬遠及其子馬麟陪侍,馬遠用繪畫記錄了這一重大時刻。
構圖
一座孤零零的殿宇,矗立在遠山近林中。階墀下方極少渲染。殿內的君臣侍從沉浸在一片歌舞之中。視線由梅樹上頂之勢領起,沿華堂左側引上,由屋脊折而向右,繞出一個反S形,而到達松樹與遠山,然後下垂,落空於遠方薄暮中。觀者除了感受宴飲之樂,還可能被近景的梅樹、中景的松樹、遠景的山及蒼茫的夜空所吸引。
技法
此圖以俯視的角度寫華燈初上時分豪門達官酒宴的情景,但作者的興趣並不是放在細寫堂內宴席與眾賓客的活動上,他的獨特構思在於成功表現外部環境上,描寫烘托出室內的豪華與歡樂氣氛。圖中表現松樹很具特色,用筆瘦硬,如屈鐵,枝條頎長,而斜向出,下筆嚴正,以雄奇簡練的筆法,表現樹枝的堅挺有力,有“拖枝馬遠”之稱。
後世影響
該畫山而不作全景式圖,取一角或一峰給予突出的描寫。這是馬遠在繼承前人山水畫傳統的基礎上的突破,是他對山水畫形式美感探索的成就。
歷史傳承
該畫經乾隆皇帝收藏,後流入中國台灣,現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作者簡介
馬遠(生卒年不詳),南宋畫家。字遙父,號欽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濟西南),生長於錢塘(今浙江杭州)。曾祖賁、祖興祖、父世榮、伯父公顯、兄逵,均為畫院畫家。他繼承家學,歷任光宗、寧宗朝畫院待詔。擅畫山水,取法李唐,能出新意,下筆道勁嚴整,設色清潤。山石以帶水筆作大斧劈皴,方硬有稜角;樹葉有夾筆,樹幹用焦墨,多橫斜曲折之態;樓閣大都動用界尺,而加襯染。多作“一角”、“半邊”之景,構圖別具一格,有“馬一角”之稱。又工畫水,兼精人物、花鳥。與夏圭並稱“馬夏”,加李唐、劉松年,合稱“南宋四大家”。存世作品有《踏歌圖》《山徑春行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