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華漕鄉
- 地理位置:上海市上海縣西北部
- 面積:16平方公里
- 耕地:19918畝
基本概況,經濟發展,社會事業,
基本概況
為糧食、棉花、油菜、蔬菜夾種地區。南北最長約8公里,東西最寬約4公里,面積16平方公里。耕地19918畝。有華漕、吳家巷、林家橋3個集鎮,鄉政府所在地華漕鎮。解放後,設華漕鄉,屬新涇區。1956年3月屬西郊區。1958年8月劃屬上海縣,10月編為解放人民公社第一、二、六大隊,1959年6月1日成立華漕人民公社,1984年3月改為華漕鄉。轄12個行政村,89個村民小組,1個居民委員會。1984年有居民5700戶,22250人;農村勞力11658人,農、副、工業分別占49.3%、6.4%、33.l%,其他占11.2%。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坐落境內。有吳淞江、橫瀝港、華漕港、小淶港等河道,境內總長18公里。公路有青滬路、北翟路、吳漕路、吳翟路等,境內總長15.6公里。過境公交客運線有滬朱、北青、莘紀諸線以及74路、74路支線和91路。鄉交通運輸站有運輸汽車6輛,20.5噸位。
經濟發展
1978年農副工業總產值1585. 5萬元,其中農業518萬元、副業417萬元、工業650.5萬元。1984年總產值3416. 3萬元,農業691萬元、副業861萬元、工業1864.3萬元,占總產值54.6%,利潤268萬元。1984年有拖拉機201台,農業機械總動力10533馬力;灌溉機口15座。糧食總產量5810噸、皮棉245噸、蔬菜452噸。長蘿蔔聞名四鄉。養豬為主要副業,1959年生豬飼養平均每畝耕田達1.08頭,在上海市率先達到中共上海市委提出的“一畝一頭豬”的目標,1984年上市生豬2.2萬頭。其次有家禽、蛋、兔、蘑菇、西瓜、甜瓜養殖和種植副業。近年來倉儲業興起,成為主要副業之一,有倉庫62所,從業人員389人。1958年創辦公社農機廠,1984年有鄉辦廠16家、職工1814人,村辦廠14家,職工2209人,生產印花絲綢、氯乙酸等。1984年鄉供銷合作社設門市部26處、收購站2處、代購代銷店7家,有職工338人,商品零售總額1095萬元。個體商業戶 113戶,從業人員 148人。
社會事業
華漕郵電支局下設信箱15隻,郵票代售處14處,裝有380門電話總機。1984年鄉、村、隊三級人均分配601元,比1978年和1983年分別增長126%和39.8%。1980年起全鄉實行老年社員養老金制,1984年發放養老金 27. 48萬元,人均 205. 05元。1981~1984年2454戶農民建造新房7083間,54%為樓房,全鄉人均居住面積23.2平方米。1984年居民儲蓄446 .4萬元,比1978年增長10倍,比1983年增長28.4%。1949年有國小7所,1984年有國小10所、中學2所、職工業餘中學1所、幼稚園12所。原是血吸蟲病嚴重流行地區,1956年居民患病率達59.1%,1970年基本消滅血吸蟲,范巷生產大隊被評為全國血防戰線的先進單位,鄉衛生院有醫務人員43人,村衛生室18所、鄉村醫生42人。鄉文化站設圖書室、閱覽室、棋類室,還有燈光球場。電影放映隊全年放映電影300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