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清引·感舊》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詞。此詞上片直寫楊氏家族盛時華清池的繁華熱鬧景象,暗斥唐玄宗寵愛貴妃,在虛幻的太平中過著荒淫奢侈的生活。下片緊承上片唐玄宗因寵愛貴妃而導致國破家亡的可悲下場。全詞在寫景上由近及遠,逐層拉開,給人以荒涼冷落之感,在對比中鮮明地表現出詞人對唐玄宗這種奢糜生活的否定態度。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華清引·感舊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蘇軾
- 作品出處:《全宋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華清引1·感舊
平時2十月幸3蘭湯4。玉甃5瓊梁6。五家車馬如水,珠璣滿路旁7。
翠華8一去掩9方床10。獨留煙樹11蒼蒼。至今清夜月,依前過繚牆12。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 華清引:詞牌名,又名“清華引”、“華胥引”,雙調,四十五字,均用平聲韻,上、下片均四句三仄韻。
- 平時:每年。
- 幸:指帝王駕臨。駕臨某地,叫幸某地。
- 蘭湯:指華清池,在陝西臨潼縣驪山北麓。建成於唐初,名“湯泉宮”,後改為溫泉宮,天寶六年大修而改名華清官,又叫華清池。唐玄宗和楊貴妃每年冬季來這裡沐浴休息。
- 玉甃(zhòu):玉砌的水池。
- 瓊梁:雕飾華美的屋樑。
- 五家車馬如水,珠璣滿路旁:樂史《楊太真外傳》中:“上每年冬十月,幸華清官……扈從之時,每家為一隊,隊著一色衣。五家合隊相映,如百花之煥發。遺鈿,墜舄,琴瑟,珠翠,燦於路歧,可掬。”五家,指楊貴妃的三位姐姐韓國夫人、虢國夫人、秦國夫人和楊貴妃的從兄楊銛、從弟楊錡。璣,不圓的珠子。
- 翠華:皇帝的儀仗中用翡翠鳥羽毛作裝飾的旗子。
- 掩:閒置。
- 方床:方形的床,即雙人床。
- 煙樹:煙霧籠罩的樹木。
- 繚牆:藤條盤繞的圍牆。
白話譯文
每年十月駕臨華清池,那裡有玉池和華美的屋樑。五家的車馬浩蕩如流水,奇珠異寶被灑滿路旁。
唐玄宗去後閒置了雙人床,只剩煙霧籠罩下樹色蒼蒼。至今那深夜時清冷的月光,依然照著藤蔓纏繞的圍牆。
創作背景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詞上片直寫楊氏家族盛時華清池的繁華熱鬧景象,暗斥唐玄宗寵愛貴妃,在一片虛幻的太平景象中過著那種不知亡國恨的荒淫奢侈生活。“平時十月幸蘭湯,玉瓮瓊梁。”開篇僅用五個字便交代了時間、地點和人物,並一筆勾勒出以玉石砌成,瓊湯溫馥,騰騰霧氣的華清池以及雕樑畫棟、金碧輝煌、富麗堂皇的華清官闕,從建築的角度寫出了華清池的宦麗堂皇。接著由一般交代轉入氣氛渲染:“五家車馬如水,珠璣滿路旁。”“車馬如水”和“珠璣滿路旁”,揭示出楊家兄妹依仗皇權,逍遙於華清官的豪華氣勢。這裡雖未明寫唐玄宗,實以反襯的筆法暗斥明皇寵愛貴妃驕縱權貴,荒淫豪奢,令人髮指。
下片緊承上片唐玄宗因寵愛貴妃,縱楊氏家族弄權,導致安史之亂,國破家亡的可悲下場。昔日繁華喧囂的華清池人去池空,只留下一派蕭瑟、淒涼、寂寞景象。“翠華一去掩方床,獨留煙樹蒼蒼”。此處詞人以“翠華”指代唐玄宗。一個“掩”字,點出方床虛設,將安史之亂後華清池人去池空的淒涼寂寞展現無遺;有一個“獨”字,揭示往事成煙雲。“至今清夜月,依前過繚牆”。雖時過境遷,人去池空,然“土花繚繞,前度莓牆”。明月依舊,人事全非。詞人筆鋒回收,結句落墨於眼前景物,用“至今”、“依前”,使人於感舊中不勝惆悵,發人深省以往事為鑑。整個下片看似純然寫景,實則不著痕跡地流露了對荒淫生活的否定。
全詞的景物描寫頗有功力:先寫方床,次及煙樹、月夜、繚牆,由近及遠,逐層拉開,給人以荒涼冷落之感。此外,此詞藝術上的最大特色是採用了對比手法。華清池昔日的繁盛與今日的冷落對比,榮華富貴的短暫與自然景物的永恆對比,一反一正,鮮明地表現出詞人對這種奢糜生活的否定態度。
名家點評
陝西詩詞學會副會長弓保全:這首游驪山詞,集中寫驪山下的華清池。上片是對唐玄宗“十月幸蘭湯”舊事的描寫,揭露了唐朝皇室的糜爛生活,也是對宋朝皇室驕奢淫逸生活的鞭撻。下片是對今日華清池景物的描寫,由近及遠,逐層展開,景中有情、有哲理,突出表現了物是人非的荒涼冷落景象。上、下片形成了鮮明的今昔對比,下片又突出表現了短暫的榮華富貴和永恆的自然景物的對比。對比手法的運用,鮮明地表達了作者的政治態度,大大增強了作品的深度和現實意義。(《山水花鳥詞譯解》)